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城向南18公里,便是老县城寨市镇所在地。寨市建城史长达1800余年,留下了安平观铁钟、仰高亭碑、虎谿书院章程碑等一批珍贵文物。近代以来,这里又成为革命战争的重要场所,至今仍留有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等旧址。
天地崇拜盛行
比起新县城长铺镇的喧闹与现代,这座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千年古镇更显古朴祥和。老人们坐在竹凳上话着家常,家家户户屋里屋外晾晒着新鲜的红辣椒。
走在寨市,记者发现,路过每一家的堂屋,都能看到屋正中的位置摆放着神龛香烛。神位分为上下两坛,上坛供奉位上是用红纸墨笔书写着“天地国亲师位”。同行的湖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教授说,位牌的书写有着严格的规范:人不顶天(顶横与“大”字之间留空),地不离土(“土”、“也”连笔写),国不留缺(国字框不留口),亲不闭目(“親”字的“目”不封口),师不带刀(“師”起笔的撇要写成横)。下坛供奉的神灵则各户各有不同。
在湘西南一带的村落,各种信仰十分普遍,家家户户都有供奉。在村头小庙里和村民家中,往往能看到菩萨、土地、财神以及其他不知名的神像,排成一排,很难界定究竟属于佛教信仰抑或道教信仰。这大约就如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参观石湖治平寺后所感叹的那样,“中国人只有拜神的观念,并无信教的观念”。除传统的宗教信仰外,这里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也很盛行,天地、日月、星辰等最为常见。以土地崇拜为例,随便走在村子里甚至路上,都能看到各种或精美或简易的土地位,有的仅仅是一张红纸书写,也有的是几块砖石垒成,中间留空,并没有造像或其他物件。就连西河桥正中的神坛,也是上供桥神、下供土地。
四八姑娘节——绥宁苗族的传统节日
说起西河桥,这是寨市最具特色的建筑,因其工艺精巧、设计独到,被美誉为“湘西第一桥”。桥分主、侧桥,分别供人与牲畜通过,按“修旧如旧”原则复建的西河桥古朴典雅,横架河上,美轮美奂。在桥边,寨市居民曾维海告诉记者,这里少数民族人口占到大约80%,每逢晚上人们都聚集在桥上唱歌跳舞。当记者问到怎样看待旅游开发时,他说,“国家要开发,老百姓当然很高兴。不仅要在这里修建沿河风光带,还要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四八姑娘节。”
曾维海口中的四八姑娘节,是绥宁苗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2008年,四八姑娘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的“姑娘”,指的是已出嫁的苗族女性,不分年龄大小,一律唤作“姑娘”。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姑娘们都会被接回娘家,载歌载舞,全家老幼一同欢度节日。
“杨家将”被视为杨姓祖先
四八姑娘节源于一个流传广泛的民间故事。传说宋代杨金花为了营救被困狱中的哥哥杨文广,在四月初八这一天,把写有信息的纸条藏在乌米饭中骗过看守送入狱中,里应外合,成功救出哥哥。为了纪念杨金花,人们每逢这一天,都要吃杨金花发明的“乌饭”,即用植物汁液染成黑色的糯米饭。《绥宁县志》中也有“杨姓四月八日造乌饭,俗称为杨文广遗事”的记载。最初,这个节日只在以黄桑坪为中心的苗族杨姓人家间流行,新中国成立后,这个节日慢慢扩展到其他姓氏的苗族。
将“杨家将”奉为祖先祭拜,是记者在湘西南古村落走访时发现的一个现象。北宋大将杨继业一家精忠报国的“杨家将”故事在湘西南的苗族中广为流传,他们将“杨家将”视为杨姓的祖先来崇拜。洞口县曲塘杨氏宗祠墙上的精美壁画,主要内容是“杨家将”,也印证了这一现象。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9月27日第2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