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哉劳动——徐悲鸿画中的劳动人民
一代美术宗师徐悲鸿在画中描绘了诸多劳动者形象,有不少作品深入人心而成为经典之作,如《愚公移山》《巴人汲水》《巴之贫妇》《船夫》《九州无事乐耕耘》《战斗英雄》等。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深的情感,一方面源于他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与其背景相关。他自幼生长于江苏宜兴农村,家庭贫苦、经历坎坷,故而十分了解劳动者......
-
〓 以茶为媒 连接世界——“湖南博物院万里茶道文物联展”解读
“世纪动脉 万里茶道——九省(区)茶文物联展”目前正在湖南博物院展出,受到观众和社会各界好评。该展览汇聚了16家文博单位的300余件文物,通过“茶的故乡”“茶播万里”“文化之路”“联合申遗”四个部分,从中国韵味到西式风情,为观众讲述了关于“万里茶道”的故事,再现了那段车水马龙、驼铃悠悠的茶叶贸易之路。 中国是茶的......
-
〓 一门忠烈千秋颂——读《祭侄文稿》
唐代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名列“天下三大行书”,使其名垂千古者,不仅是其卓然不群的艺术成就,更是其充溢字间的人格力量。这不是一幅普通的书法作品,它烙刻下厚重悲壮的历史记忆,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华,赓续了博大厚重的书法脉络,其情性张力纵贯古今,其正大气息跃然纸上。一 公元755年12月,对大唐王朝来说,如同......
-
〓 《星空瞰华夏》:考古视角下的中国历史
考古纪录片在科学考古、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历史,讲述中国历史,传播中国历史知识,必然是助力世界理解中国、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五洲传播中心和美国国家地理、英国Wild Blue Media联合制作的三集考古纪录片《星空瞰华夏》通过国家地理国际频道、国家地理美国频道播出,同时在国内爱奇艺和哔哩哔哩两大视......
-
〓 五环随笔:弘扬体育优秀传统,展现大国文化自信
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残奥会还在进行。明年年初,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就将启幕。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体育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悠久的体育文化传统,了解中国体育文明,对于增强民族自尊、提高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从古代遗存文......
-
〓 光明论坛·温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时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
-
〓 我与北大中文系·乐黛云:总是要创新,要走新路
1948年我考入北大中文系,当时中文系有沈从文先生开设的“大一国文(兼写作)”、废名先生的“现代文学作品分析”和“李义山诗的妇女观”、唐兰先生的“《说文解字》”、齐良骥先生的“西洋哲学概论”等课程。我最喜欢的课是废名的“现代文学作品选”。他选的都是别人不选的那些短篇作品,有时候就是他自己的作品。他讲课的时候非常入神,忘......
-
〓 “擅自修复野外文物”暴露文保修复盲区
前阵子,一位青年艺术家的展览引起不小的争议。据涉事艺术家自述,此次展出的50余尊石窟造像,均是该艺术家2014年在甘肃、陕西、宁夏找到的,由他“亲手修缮”,并在修复时“将自己的形象和对佛像的理解以及当时的心情一并融入造像之中”。在野外被找到的这些石窟是否属于文物?是否可以如此“修缮”?在这背后又折射着哪些文物保护修复的......
-
〓 雅尚之美正当时
《诗经》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些诗句生动表现了两千多年前的人对庄姜容貌的赞美,这首描写美女的开山之作和标杆之作,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赞赏女性容颜的经典诗句。 古人赞赏“秀外”,更推崇“慧中”。鲍照《芜城赋》中言:“南国丽人,蕙质兰心”,对由文化涵养出的娴雅举止赞誉有加。先人智慧,历久弥......
-
〓 粽飘香 端午到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当粽香与艾草香在街巷弥漫,我们就知道端午节来了。端午,是略带伤感的节日。戴花冠、佩长剑的屈原,独晤山水,静对心灵,写下千古诵读的长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国之忧虑,对民众之关心在字里行间浮现,端午节也由此承载......
-
〓 心中有一轮抒情的月亮
皓月当空,中秋又至。自古而今,中国诗人总是有着浓郁的月亮情结,每当“举头望明月”之时,就特别容易动感情——对月怀亲,望月思乡,邀月共杯……诗人们望月抒情,诗何其多,而情自绵绵无尽。一 宋熙宁九年(1076)的中秋夜,是一个月白风清的美好夜晚。 当夜,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一带)做官的诗人苏东坡通宵畅饮,直至天明,随......
-
〓 唐长安消夏晚会
夏日永昼,酷暑难当。现代人为了避暑消夏,往往会举办消夏晚会。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长安,那时帝王大臣为了更好地度过炎热的夏季,经常举办各种消夏宴会、歌舞,通过饮宴娱乐的方式来消磨漫长的夏日时光。为了消暑度夏,唐代长安曾举办过器乐大赛。据《乐府杂录》载,在唐德宗年间,有位叫作康昆仑的演奏家被称为琵琶第一手。有一次,长安的东......
-
〓 莫砺锋:柳宗元对“公仆”的训诫
“公仆”这个词是舶来品,国人使用它时,一般都引述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中关于“社会公仆”的概念,也有人关注恩格斯为《法兰西内战》所作导言中关于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论述。当然,比马克思早五百年,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诗人但丁便已提出“人民公仆”的概念:“虽然从施政方面说,公民的代表和国王都是统治者,但从最终方面说......
-
〓 文化评析:博物馆的创新与“守旧”
博物馆常被看作是一类“守旧”的机构。这或许源于它所收藏的物品多为“旧物”。但实际上,博物馆身在社会当中,自然不可能一成不变。《处在纷繁世界中的博物馆》一书中就提到,博物馆在当代社会的种种浪潮中已不可能保持孤立。在这当中,市场化是重要的浪潮之一。 近日,国内一些博物馆推出沉浸式体验活动,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博物馆的刻板......
-
〓 非遗扶贫 老手艺老字号焕发新时尚
老手艺与老品牌的相加,焕发出新时尚;老字号与非遗的相遇,是艺术的激活;非遗与非遗的互通,是相互的加持。上海美术学院通过传承人、设计师与品牌联手,不断拓宽传承创新道路,有文化加持、有时代响应,让扶贫之路更坚实。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上海美术学院在这场战役中,通过学院创建“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下称PA......
-
〓 且将年味入肴中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不觉间,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已流行二十多载。其中这段歌词所描绘的团圆饭场景,无疑是整个春节的重头戏。尤其今年,对于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我们而言,原本已凝聚了太多情感的家宴,又被赋予了更新的意义,更多的滋味。 当代中国,......
-
〓 文化评析: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媒责无旁贷
日前,《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深化中华文明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寻古溯源对探析文明流变有重大意义,而让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飞入寻常百姓家,则要借助大众媒体的传播之力。近年来,一批文化综艺节目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
-
〓 且看二十四节气的屏上风采
时序轮替,二十四节气世代传承,在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近年来,以短视频、网络纪录片、网络综艺、网络小说等为代表的网络文艺作品,精准捕捉时代命题,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语境里创新活态、焕然气象。其中,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也在网络世界占据一席之地,它们以多种面貌和形态展现,在知识讲述中融汇生活场......
-
〓 当“大寒”与“腊八”相逢
这一场“大寒”与“腊八”的相逢就像一场不期而遇的缘分,它们年岁相仿”,在每年的寒冬腊月里交替出现,却又多次“擦肩而过”,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它们仅仅相遇过三次。它们的诗词故事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也多有记载。“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四季的结束,预示着新春的开始。唐代诗人元稹作有“腊酒......
-
〓 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注入文化动力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印发《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部署推动“十四五”时期中医药文化传承弘扬工作,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注入......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