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论坛·温故: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
2021年11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的主旨演讲。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引用古语“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阐明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强调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
-
〓 光明时评:别让科研人员陷入“疲劳战消耗战”
有媒体报道称,3月中下旬,多位正值事业巅峰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因过度操劳相继离世,既给相关领域的科研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也令社会扼腕叹息。 事实上,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科学的春天”的到来,科研人员因过劳而英年早逝的问题就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人到中年》《蒋筑英》等一批文艺作品的涌现,关注科研人员身心健康......
-
〓 最早版本的《新华字典》是如何诞生的?
——也谈《新华字典》与新华辞书社的尘缘始末《新华字典》项目启动于新华辞书社成立之时,参与其框架设计的有叶圣陶、魏建功、吕叔湘、萧家霖、孔凡均、杜子劲、李九魁、张克强等。经过比较几种方案,最后确定按照魏建功先前制定的“以音统字、以字统义、以义统词”为总体例的字典编辑计划施工,以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增订注解的《国音常用字汇》为......
-
〓 文化评析:释放黄河文化展示的博物馆“合力量”
近日,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印发《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将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作为规划对象。在大运河、长城、长征、黄河、长江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陆续推进的背景下,《规划》的制定将为保护、研究、利用、传承黄河文化提供引领和保障,推动文物资源更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其中,充分发挥......
-
〓 《典籍里的中国》:跨越时空的对话
传承中华典籍,增强文化自信。前不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五期《论语》播出后,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典籍里的中国》运用电视化、通俗化表达,让“遥不可及”的文化典籍变得“触手可得”,让“高冷”的历史故事在电视里变得“活”了起来,加深了人民群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从《尚书》到《天工开物》,从《史记......
-
〓 数字藏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载体
最近两年,数字藏品行业方兴未艾。所谓数字藏品,是指借助区块链技术发行的虚拟文化商品,包括数字形式的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等。这些数字藏品,一般以现实中特定的作品、艺术品为IP进行开发,同时每个数字藏品都具有唯一的数字凭证,具有不可复制、不可篡改、永久存证等特点。据统计,截至2022年7月上旬,国内数字藏品平台数......
-
〓 光明时评:进博会让文化交流更扎实更多彩
上海市文旅局日前透露,今年进博会上,消费品展区的文物艺术品板块,佳士得等9家境外展商的37件文物艺术品达成购买意向,总成交额达4.9亿元人民币。一些媒体在介绍这些文物艺术品时,着重提到张大千的《摩登女郎》和马克·夏加尔的《巴黎的天空》。 《摩登女郎》具有浓郁的时代背景。抗战胜利后,张大千欣喜若狂,力求革新。他曾说......
-
〓 三星堆考古呈现中华先民多彩生活画卷
日前,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传来捷报,在以往发掘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此次祭祀区发掘面积1834平方米,新发现的6座坑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大量新出土文物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澄清以往古代巴蜀研究的一些迷失,也进一步勾勒了中华先民早年突破地理疆域限制,在多民族交流融合中开拓前行的壮阔......
-
〓 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绵延不绝,就在于凝结了独特的文化追求和精神标识;在历史沉浮跌宕中之所以愈挫愈勇、不断发展,就在于锻造了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文化共同体。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
-
〓 光明论坛·温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
-
〓 新闻随笔:我们该为满屏yyds而担忧吗
如果要说这个夏天哪个词语最为流行,那么非yyds莫属。yyds是“永远的神”汉语首字母缩写,最早出现在电竞圈,随后这一词语“破圈”,被用来表达高度的赞美。夸赞东西好吃,yyds;为体坛强者欢呼,yyds;被好剧俘获,yyds……放眼看去,几乎满屏都是yyds。与yyds同时流行的还有u1s1(有一说一)、awsl(啊我......
-
〓 光明论坛·温故: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其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古人说:‘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全党必须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
-
〓 忆言忆语:古风歌曲何以风靡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近来,一首融合京剧曲调和流行旋律的古风歌曲《赤伶》成为各大音乐排行榜的热门歌曲,更得到李玉刚等歌唱家的多次演绎。当下,古风作品的创作风起云涌。除了《琵琶行》这样的旧词新唱,网络歌手、民间唱作人原创的《踏山河》《红昭愿》等热播作品在QQ、网易云等音乐播放器上留言达百万。十几年前,一首《......
-
〓 嚼梅与作诗
也许是受中医影响,古代中国人有吃什么补什么的信仰。为了写好诗歌,“张籍取杜甫诗一帙,焚取灰烬,副以膏蜜频饮之,曰:‘令吾肝肠从此改易。’”《云仙杂记》中的这则记载未必真实,张籍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其文学成就也不是靠吃什么喝什么得来的,但这并不妨碍古人对吃啥补啥的执着。 除了取前贤诗卷焚烧吞食之外,古人更是相信多吃梅......
-
〓 光明论坛·温故: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论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时,引用古语“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语出先秦时期的道家典籍《文子·上义》,原文为“治国有......
-
〓 光明时评:让高校博物馆发挥更大社会价值
日前,有媒体刊文讨论高校博物馆的展览展品质量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状况,并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由此引发舆论对高校博物馆的再度关注。近年来,高校博物馆常以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出现在公众视野。一种情况是高校博物馆展品受到公众质疑。2019年,在重庆大学校庆90周年之际,该校博物馆馆藏文物被指“赝品”,成为当年影响极大的文化事件......
-
〓 纪录片遇见非遗 生动见证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历史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并指出三条实施路径:促进广泛传播,融入国......
-
〓 文化评析:“大语文”的旗由谁来扛
注资、融资、卡位、竞争……近日,“大语文”培训机构消息不断,引发公众和媒体对“大语文”的关注与反思:“大语文”是否是伪概念?语文学习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大语文”方向何在?“大语文”当然不是伪概念。追溯源头,新中国成立前后,叶圣陶先生把国语和国文合起来称之为“语文”,这个定义,从叶老的初衷上来讲,其实已经指向大语文。可惜......
-
〓 光明论坛·温故: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9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引用“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一语,指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源于唐代诗人刘禹锡所撰《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这篇为王俊写的碑文中,有韵的部分为铭文,起首即言:“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圣人之后,必大而昌。由圣......
-
〓 文化评析:书法进入一级学科 弘扬传统文化落地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将“美术与书法”正式列为一级学科,2023年下半年启动招生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将按照新版学科专业执行。这个消息对于中国书法界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书法也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