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散文给人以温暖和明亮
2月初,扬州作协与高邮文联联办了一个读书班,就散文写作请有关学者做讲座,主题聚焦“散文的传统与新变”。这既好讲又不好讲。说它好讲,是因为散文这种文体由来已久,照本宣科并不难,但效果就很难说了。说它难讲,自古以来,“新变”都是一块硬骨头,再加上各人写作套路早已驾轻就熟,说改就改,哪有那么容易?有的人写了多年,难有起色......
-
〓 西方儿童文学中的兔子
许多动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具有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但兔子在很多文化中都是与繁荣、富足和繁育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与嫦娥居住在月亮之上的玉兔,引人无限遐想。数个世纪以来,复活节兔子的故事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 很多儿童文学中都刻画了兔子形象,如艾莉森·乌特利(Alison Uttley)的“小灰兔”(Litt......
-
〓 以中华文化内涵塑造“数字人”形象
在央视栏目《2023中国诗词大会》现场,“苏东坡数字人”亮相,以“历史情景再现”的形式为选手出题,并与现场的主持人和选手进行实时互动。“苏东坡数字人”的出场,再度让“数字人”成为一个热议话题。 随着虚拟现实、边缘计算、实时动作捕捉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比二次元虚拟偶像更接近真人形象的3D超写实“数字人”逐渐增多,一批......
-
〓 当好“最难当的讲解员” 讲好国宝名碑“脱口秀”
【一线故事】 哪句话会轻易“激怒”一个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讲解员? “我就是小时候放弃练字了,不然肯定比王羲之写得好!”“这些碑都是假的吧?咋这么清晰?”“李白我知道!在游戏里是个刺客!”……在碑林做讲解员十几年,我这棵“雪松”算是被游客五花八门的问题修理得服服帖帖。不过这些“雷人”的话听到耳中,我不怒反喜——要......
-
〓 自然笔记:旅人徐霞客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21个省区市,“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经过30年游历考察,撰成60万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梁启超称赞其“以科学精神研治地理,一切皆以真实为基础”。《徐霞客游记》以文学兼容地理,为时人及后人,提供了一部在大地山川自然领域,至今不可复得的审美杰作。游......
-
〓 纪录片《大泰山》:壮美泰山的影像画卷
六集大型人文纪录片《大泰山》是山东广播电视台2023年的开篇之作,该片通过呈现自然、历史和人文视角下的壮美泰山,形象阐释泰山的自然和历史文化价值,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泰山是中华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叠加物,能够唤起对无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忆。纪录片《大泰山》对泰山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梳理,有利于增......
-
〓 让古籍“乘”上浩荡春风
【笃行不怠 不负人民】 “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繁荣中国学术……”近年来,无论是伏案研究,还是踏访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待,总是萦绕在我们心间。总书记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我们读了又读、学了又学,成为这些年来我们工作的基本遵循。 通古今变化,一个何其宏大的命......
-
〓 文化评析:期待“非遗+旅游”释放更多精彩
日前,文旅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要求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让旅游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 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大众生活方式,为非遗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
-
〓 有呼有应:以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303个,总流通72375万人次;文化馆3503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在文化立法方面,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
-
〓 《新生万物》:非遗的时代倩影
新年伊始,江苏卫视推出大型非遗焕新纪实节目《新生万物》,拓展非遗节目纵深,提升非遗节目的内涵容量、人文含量和表达力量,为观众提供了新鲜独特的审美体验。 《新生万物》是围绕非遗传承而展开的纪实节目,发起人杨澜邀请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和新锐设计师们,探访并体验了全国11个非遗项目,呈现其原味活态,......
-
〓 光明论坛·温故: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2021年第1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主席于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中,习近平主席引用“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强调各国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共建共享、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再次明确提出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出自《魏书·吐谷......
-
〓 文化评析:让文物“说话”,借考古“通今”
《2023中国诗词大会》以“欢喜”“寻味”“燃”“天下”“十年”等别出心裁的主题串联诗词,结合文物、绘画、工艺等不同文化元素,利用考古成果,发掘遗产价值,探察古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复原古代社会的千姿百态,再一次赢得了大众关注。 文物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者,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缩影。考古与文物知识的普及与传播,不应只停......
-
〓 文化评析:古籍数字化,让更多人共享经典魅力
近期,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进行了第七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携手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新增发布古籍资源6786部(件),为中华古籍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再添新果。 本次发布的资源包括诗词文集、年谱目录、稿抄本、石刻碑帖等多种类型,上起汉魏下迄民国,其中不少是稀......
-
〓 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数字生命”
大年初五当天,财政部抖音官方账号发布一则《都来打卡财政部》祝福视频,引发一阵“打卡”热潮,网友们纷纷在账号下留言祈福。这则视频的“出圈”让“迎财神”的年俗深深印在了公众的脑海中。传统文化如何“出圈”?从《都来打卡财政部》的创新传播之举可以管窥一二。 年俗只有进入年轻人的世界,春节文化才能别有一番年味。《都来打卡财......
-
〓 “横”菜
有一道“横”菜,已在我家餐桌上驰骋多年。闺女和侄女年幼,从味道认知,叫它“香肉肉”;父亲则叫它“蒸碗儿”;媳妇沿用娘家的叫法“扣肉”;母亲忆苦思甜,从前日子过得紧巴,庄稼主儿哪儿吃得起?现在日子好了,奔上了小康,应该叫“好日子”!我说这道菜咱家人人爱吃,叫“吃不腻”更贴切。弟弟从小嗜肉如命,眼下体重触了红线,天天嚷......
-
〓 漫谈中国文化里的兔
虎虎生机在延续,玉兔随同春光至。 2023年在农历中属于兔年。兔在时辰中与卯时对应,称作卯兔。卯排在农历的二月,二月是百花烂漫的仲春,又有卯月之称。卯兔欢跳着到来,标志着和煦温润的春晖光照人间。这与兔子敏捷而又温驯的性情颇为切合。因而,忝列十二生肖中的兔,和因之派生出的兔文化早就是温和吉祥的象征。让我们穿越时空,......
-
〓 新闻随笔:春节广受关注,“中国风”带暖世界
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从非洲埃及到南美洲巴西,从纽约帝国大厦到悉尼歌剧院……刚刚过去的中国农历新年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中国风”,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加入欢庆中国农历新年的行列,享受春节文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中国农历新年之所以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
〓 年味渐浓,传统文化焕新生
【热点观察】 小年一过,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街头巷尾一片欢乐祥和。赶大集、办年货,各地人民群众忙活起来了,送春联、送欢乐,各级文艺院团、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大文艺工作者、非遗传承人等也都忙活起来了。随着年味儿渐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各种形式绽放出别样魅力。正是在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浓厚氛围中,我们关于年的记忆......
-
〓 具身设计,让展览更有温度
【学人谈】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人们沉浸在四季更迭的展厅空间中,体验着一场数字生态文化之旅;2021年开馆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里,观众乘着舟楫穿越千年光阴,一窥古代运河沿岸的繁盛与兴旺;2022年落成的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音乐爱好者驻足古琴“枯木龙吟”前,通过视听设备徜徉于高山流......
-
〓 年度热词中的时代印记与社会景观
在各种新词层出不穷、各种观念交互碰撞、大众文化生产日益活跃的当下,岁末年初的年度热词盘点,已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文化景观。年度热词承载着个体的情感记忆,烙刻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从某种意义上讲,年度热词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探到某些社会心态与社会现象,也有助于人们对过去一年进行一次“全景式解......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