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论坛:成大事当养静气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以通俗之语把自然之美和童真童趣刻画得活灵活现,不著一“静”字,而境界全出。文静,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为美;心静,不单在经历,尤在觉悟透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不是广阔心胸的外在写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
-
〓 元宵翻古
元宵灯火与口碑杨爱民我国的元宵据说起源于魏晋,盛行于隋唐,传承于宋元明清直至民国至今。为了描述盛况,除有诗词歌赋等文艺载体之外,还有老百姓的俗谚口碑。隋朝借元宵炫耀《隋书·炀帝纪》载,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的正月十五夜,好大喜功的杨广,为了炫耀国力强盛、富足文明,向西域诸国显示声威,在皇城端门外的大街上,张灯数十里......
-
〓 中国话语·传薪绝学·简帛学:古代文史研究的新增长点
清华简上的字迹清晰可辨。资料图片简帛是简牍和帛书的合称,简与牍都是用竹或木制作而成,窄长的称为简,大块的称为牍,帛则是白色的丝织品。简帛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中国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战国时期的《墨子》一书中曾两次出现“书于竹帛”一词,形象地说明了当时书写材料的特征。即便是到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简帛仍然与纸张并行使用了很长......
-
〓 论宋词风格的多重性——从李清照的几首咏梅词说起
“乃知词别是一家。”(李清照《词论》)由于思想上的保守,清照对于苏辛等人一改五代以来的吟风弄月的萎靡词风转而以诗为文的作法极为不满,她奉守的是“诗庄词媚”的传统的创作方法,所以她把自己的侠肝义胆全部献给了诗,而把她的风情柔骨留给了词。因此,人们今天读清照的诗和词,会感到两种炯然不同甘的风格。前者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
-
〓 超然自适之苏轼——评苏轼之《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小令作于元丰五年苏轼贬谪黄州时。“道中遇雨”本是寻常小事,苏轼却因景生情、由小见大,借此抒发了自己面......
-
〓 人才史话·卜式:从牧羊人到御史大夫
资料图片西汉年间,有一个人叫卜式,因牧羊致了富。有了钱的卜式,位卑未敢忘忧国。听说国家与匈奴打仗,国力日渐不支,他就赶往都城,上书朝廷,愿将家产的一半捐给国家。这事在朝廷引起了争议。是啊,一个平民百姓,要将那么多家产捐给国家,所图何事?于是,汉武帝就派使者前往问询。使者问卜式,你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放羊,没学过为官之......
-
〓 中国马文化:历代名将均有宝马项羽坐骑取名“骓”
中国是世界马种的发源地和养马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马之形象最早见于甲骨文,再出现于青铜器上。我国的新疆现在还残存着比熊猫还珍贵的野马。野马是家马的祖先,它在我国已有几百万年的生活史。但被我们的祖先驯化的时间却最晚,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即新石器时代晚期。古籍上说:“自轩辕以来,服牛乘马。”轩辕即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服牛......
-
〓 卢恩俊:芒种饯花神
红楼梦图谱 金廷标/绘红楼梦绘本 孙温/绘一说起“芒种”,就有种火辣辣的感觉。历书中说这天“有芒的谷物要收种”,在乡间,芒种成了“忙种”。就像白居易描绘的那幅“三夏”抢麦图:“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男女老幼,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间穿梭奔忙,挥汗如......
-
〓 京城图记:金色京城观秋
如果有人问:京城最美丽的色彩是什么?很多人都会告诉你:“金色!”你看,那些古建筑上的金黄色琉璃瓦,成排成片地点缀着皇家园林,时时标志着六朝古都浓厚的历史积淀。还有吗?有!那就是“金秋十月”里,把京城的秋天染成金黄色的“银杏树”。银杏树因为果实色白而得名。树的果实和树叶,都是很好的药材。银杏树是古老的树种,据说几亿年前就......
-
〓 网言:别让影视剧拍摄成文物“杀手”
江苏省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浦镇火车站英式建筑”是一幢青砖外墙的百年老建筑,因被剧组用来拍戏,遭到私自拆改。国内影视行业迎来黄金时期,绝大多数影视剧除了在影视基地拍摄之外,还会去外景地拍摄。如果制作方缺乏生态环保意识与文物保护意识,就难免对环境和文物造成破坏。对不可移动文物来说,一旦被破坏,后果就是灾难性的,会对文物造成......
-
〓 坚守,通向英雄的道路——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要相信,在你人生路上所碰到的任何苦难,都将化作你心中的光明和火焰,去照亮你人生的道路,传播宽厚的温暖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们,你们毕业啦!你们是我任校长后第一次迎进中南大学的学生,在我的心里,你们有特别的位置。四年来,你们始终和学校一起,参与改革、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塑造价值,深潭无波、弦歌不辍。你们每个人都是最好的、最......
-
〓 不生气的秘诀
很多人都知道,“生气”对生气者本人只能带来负价值。比如历史上的武乡侯骂死王朗,三气周瑜,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些因生气而发生的故事甚至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而不生气则可以避免因动怒而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林则徐以“制怒”为座右铭。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呢?我们不妨从一个故事谈起。 古时候有个叫艾迪巴的人......
-
〓 端午,道一声“快乐”又何妨
节日是一个郑重提醒,让我们从庸常生活中抬起头来,有了回首倾听先祖叮咛的机缘,有了从纷繁世相中感悟人生道理的自觉“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节、父亲节、夏至日,三“节”相连,刚刚过去的小长假过得挺欢腾,一个节的滋味还来不及咂摸,下一个节又到了。这期间,被微信朋友圈刷屏的,是一则来自“非遗专家”的提示:别再说“端午节......
-
〓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苏轼的寒食节(上)
春天里的寒食节春天的到来,调动生命的感官技能,去看,去闻,去听,去感受。风,看不见,但拂动的枝叶可以告诉我们——春天就在那里。唐代诗人李华在《春行寄兴》有: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是今天的我们应该去用心体会的自在、自适和自由的境地。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一簇桃花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
〓 章开沅请辞让高等教育警醒
近日,有媒体报道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主动请辞“资深教授”头衔,成为中国社科界辞去“院士待遇”第一人,引发社会热议。 人文社会学科“资深教授”,终身享受院士待遇,是典型的“高大上”资源。88岁的老教授章开沅,四度请辞这一“待遇”,最终如愿获准。在学术腐败频发、沽名钓誉者甚众的当下,章先生此举......
-
〓 傅璇琮:一座永远被仰望的学术丰碑
2016年1月23日,北京很冷。中午尚君兄转来了中华书局徐俊总编“傅先生已上呼吸机”的告急短信,心中便生出颤抖。下午三点十四分之后,信息再次传来。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噩耗,一种栋梁震覆、砥柱其颓的痛感顿时压在心中。几个月前得知傅璇琮先生生病,我到北京他家中去探望。当时他看上去精神还不错,躺在一张特置的病床上,床头放着......
-
〓 文化旅游要让人“融进去”
近日,山西陶寺迎来一场特殊的“观天授时”活动。游客在社科院考古所专家的带领下,以古老的观测方式见证了4000多年前帝尧时期节令“夏始日”的到来。通过参与式体验,游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近年来,旅游需求日渐多元化,不只是游山玩水,还在于获得文化体验,于是文化旅游持续升温。但一些地方的文化旅游遭遇“没听头、没看头、没想头......
-
〓 陈阳静:书法教育与文化传承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对于文化传承具有深远意义。青少年是继承和发展书法艺术的重要力量,教育部门对书法教育的关注程度,关系着书法文化的传承。当前,书法教育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地区的教育部门能够有效组织书法比赛、书法知识问答等活动,积极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另一部分地区虽然将开设书法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但并......
-
〓 光明论坛·温故:以百姓心为心
2014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百姓心为心”出自《老子》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
-
〓 柳鸣九:法国书籍在中国的历史际遇
雨果像 范曾画 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由光明日报和中国外文局主办的“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与“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大型评选活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是一次别出心裁、别具一格而又十分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庆典。它是对中法两个民族、两个国家自古以来直到今天精神文化交流史的一次珍贵的回顾,也是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