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丁帆:知识分子该如何反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应该成为每一个知识分子所坚守的价值立场! 近三十年来我一直关注着知识分子自身的思想启蒙问题,我总是怀疑五四运动是在中国知识分子现代性思想尚未发育健全的时候就匆匆忙忙上阵去打扫封建主义的战场,难免会使许多倒地的封建僵尸每每适时复活,使一些原就是彷徨者的“战士”借封建主义的尸体还魂,而更......
-
〓 齐欣:大运河如何影响未来生活
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普大喜奔。与巴西“世界杯”一样,“申遗”也可视作另一种竞技运动。区别在于:球队争炫数目,后者则心静胜出。 将一条世人眼中的平常运河,转化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将一个文化理念,游说、传播为社会共识;将分散在2300年间、涉及3亿人口生活区域的时空内容,凝聚为多资源的通力合作,这本......
-
〓 传媒随笔:当新媒体成为阅读的生态
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孟莎美近期在一篇文章中感慨:“中国是一个有全世界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但现在的中国人却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对于“不阅读的中国人”,她深感“忧虑”。其实很多国人也同样“忧虑”。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来传统媒体一直唱衰,一些报纸、杂志多挣扎在生存线上;部分出版商虽然坚持在做纸版,但......
-
〓 京城图记:“玲珑塔”记趣(上篇)
很多人都知道京城里建有“玲珑塔”。但是,京城里有几座“玲珑塔”,这些塔为何年何人所建,建在何处,却不是人人知晓了。 屈指算来,京城历史上“有名”的、叫“玲珑塔”的,共有三座:一座是北京昆玉河畔西八里庄玲珑公园内的“玲珑塔”;一座是北京市海淀区聂各庄乡凤凰岭风景区内上方寺的“玲珑塔”;还有一座是现代建筑,即......
-
〓 柴小桠:自清
自然界总有类似山谷深潭这样于无意中给予人们启迪的事物。在暴风骤雨的肆虐下,山谷深潭面对泥沙落叶的侵扰,却能以自身强大的自净能力将其沉淀,努力保持着自己的洁清。以此推及于人,一个自清的人,必定是能够摆脱生命困难、摒弃俗世纷扰的有内涵和深度的大写的人。 12岁成为青瓦台第一千金,22岁代母行使第一夫人职责,6......
-
〓 徐俊:我的碎阅读
浏览身后的书架,今年读过并留存下来的各类书,不算少。有新书,也有旧书;有书局所出,也有朋友惠赠;有的购自网店,有的是闲逛书店所得。所谓“碎阅读”,一层意思是时下常说的阅读“碎片化”,另一层意思是用碎片时间阅读,还有一层意思是个人兴趣的不太应时的闲碎阅读。平常工作间隙刷微博、读网文,习惯性地浏览专业期刊和一些专著......
-
〓 摧不垮的大学风骨·抗战时期主要大学迁移图
制图:杨震、陈鹏、晋浩天 全面抗战八年,烽火连天。 彼时,炮弹、牺牲,中国大学在艰难困苦中愈发强大。彼时,抗争、迁徙,中国大学在颠沛流离中发展壮大。 中国大学内迁,有“保全国家元气”之目的。然而,必须承认,这场史无前例的中国大学大迁移,更是一种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强烈释放。 这张“抗战时期主要大......
-
〓 钟敬文旧作:忆社戏(1926年)
社戏(资料图片) 风急天高,已届暮秋时节了。在这当儿,故乡各地正热闹地演唱着社戏呢。 在我们那南海之滨的故乡,自然社会上的风俗、习惯,不少还是属于中古时代的,其实,在我们这古老的国度里,除了少数的地域,受了欧化的洗礼,略有些变动外,大部分不仍是如此吗?那一年一度的演唱社戏,便是古代风尚的遗留了。 每......
-
〓 天堂里来了一位出版家——追忆杨德炎先生
杨德炎 又是清明时节,阴冷的雨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寒意。我的心中再次萦怀着一个人。三年了,我多次想以文字表达对他的思念与敬意,但始终未曾落笔。 我是一个从不参加遗体告别和追悼会的人,唯有对他,我第一次破例去了八宝山。我与他不是同事、师友,但我们相交、共事十余年,一直到他退休、谢世,如果不是他的仓促辞世,我相信......
-
〓 张之洞盲目创办汉阳铁厂
提到张之洞大家大都会想到汉阳铁厂,张之洞所创办的汉阳铁厂离我读的学校不远,附近还有个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和张之洞主题公园。对于汉阳铁厂,我们大多认为是张之洞人生中的一大杰作。后来我多方查阅资料却发现这座号称“东亚第一”的是我国最大的钢铁、煤矿联合企业,也是东半球上最早最大的钢铁企业的汉阳铁厂在创办开始的时候,张之洞就......
-
〓 《剑心书韵》说渊源——中国古代武术教育
近日一档《剑心书韵》的节目惹火荧屏,它将中华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汇,从中可以追溯中国古代武术教育的渊源。早在夏商时代,就强调专门的武术教育。当时奴隶制国家的主要大事就是“祀”与“戎”,所以学校对传授祭祀和军事作战的技能较为偏重。西周时,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其中的射、御属......
-
〓 浅读——历史背后的曹操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的人物。也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的人物之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成了历史上对曹操最著名也是最准确的评论。但“乱世之奸雄”又几乎成了曹操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他在能臣与奸雄之间是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的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成为“奸雄”而不是能臣的呢?又为什么会有......
-
〓 观点摘编:挖掘民间侵华日军罪证文献
从事史学研究,挖掘利用民间保存第一手史料推动学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毋庸赘言。以日本细菌战罪行专题研究为例,学者虽从不同领域和视角展开研究,但所参考的史料档案多为公藏档案,且日益趋同化,这影响了学术成果的质量。散落民间的日军侵华罪证文献文物极其丰富,蕴藏大量鲜为人知的证据信息,可为日军侵华问题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
-
〓 名家谈学科:我们为何要打造“中国学”学科
新建于未名湖北岸镜春园的北京大学人文学苑建筑古典,风景优雅,日前已成为北大文史哲学者的新办公地。荟萃于此的中国一流人文学者,使北大发展“中国学”学科成为可能。图:北大人文学苑一角;在研讨交流后合影留念的人群中总是不乏大家,前排左七为汤一介先生。 本报记者 王庆环摄 编者按 2014年5月5日,北京大学宣布正......
-
〓 新评弹:“烧钱”能买孩子未来吗
“北京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的余温还未散去,一篇“月薪三万,还撑不起孩子的暑假”又成为朋友圈热文,引发不少人的关注与讨论。一位母亲抱怨,暑假期间,去掉给孩子去美国游学的费用、请保姆的费用、孩子钢琴考级的费用、游泳班的费用等,3万的月薪所剩无几。对此,有人共鸣,认为这位母亲说出了不少家庭的心声;有人则批判:与其说是在抱......
-
〓 干部谈读书:营造爱读书的领导环境
知识可以养兵,读书有助带兵,读书学习的领导环境正是新型军队建设必不可少的营养剂30多年前,我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军人。不少人以为,军人抓“枪杆子”,离“笔杆子”很远,甚至对文字、书本有天然的陌生感。从当兵到成长为一名军队政治主官,军龄越来越长,工作越来越重,但读书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止。马克思曾说,“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
-
〓 且说收藏: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玉
地球上到处都是石头。每个文明都曾经历过石器时代。世界各地的石头文化也都很发达。但是到了新石器时代,在中国的土地上,渐次出现了以玉为代表的石制礼器。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的石文化与其他文明的石文化产生了差异,并最终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在大量接触、利用、加工、处理石头的流水线上,我们的先人面临一个难题:如果石头过于柔软,......
-
〓 相对论:什么样的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编者按日前,一则“清华北大毕业也买不起学区房,花重金买学区房上清华北大还有什么用”的网络戏言引起广泛关注,在有关部门对炒作“天价学区房”者展开依法惩处、制定更多政策细则治理学区房乱象的同时,这则戏言再度引发了各界关于“知识改变命运”这个命题是否依旧成立的讨论。本期我们共同关注——4月3日,天津大学一年一度的海棠季校园开......
-
〓 光明论坛·温故:与人为善
2014年8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的演讲中指出:“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和传统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子路......
-
〓 人才史话:赵奢何以从田部吏到大将军
在东周列国的历史舞台上,赵奢的出场颇有戏剧色彩。他本是征收田赋租税的田部吏,因一起刀光剑影的抗税冲突,让他走进了平原君赵胜的视野。这天,赵奢带人征收租税时,碰上平原君家臣拒缴,就依法处置,杀了几个抗税管事者。平原君怒不可遏,要杀赵奢。赵奢却侃侃而谈,您贵为赵国公子,今若纵容家臣而不主持公道,法令就会受损;法令受损,国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