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风家教大家谈:剔除传统家教中的世故成分
早在上世纪初,鲁迅先生就提出了“立人”的思想。孩子最早的教育是在家里进行的,是在父母等亲人的关注下长大的。“立人”的起点在家庭。家风是孩子在父母亲人最日常最世俗的一举一动中耳濡目染的身教言传。它日积月累渗透到孩子幼小心灵的深处,慢慢在孩子成长的岁月里开花结果。 我是个特别喜欢孩子的人。但是,坦率地说,我经......
-
〓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浅谈纳兰容若的情与愁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梁汾曾用这样的感叹来形容容若抑郁的一生 。他,堂堂满族贵胄,大清一等侍卫,有着贤淑体贴的妻子,锦衣玉食的生活,可究竟会是怎样的人生际遇让他发出“不是人间富贵花”的感叹?此情已自成追忆十八年来坠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边。相看好处却无言。一夜梦......
-
〓 题壁涂鸦有好诗(四)
杨凝式题壁苏轼《题西林壁》右军题壁图 张大千/绘从数量上看,题寺壁、驿壁、斋壁,是题壁诗的大项,精彩多多,影响也比较深远。南宋偏安后,朝廷避谈恢复,逸乐于歌舞升平,诗人林升讽刺当朝忘怀国耻只顾享受,曾经写过一首《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郁闷至深,不形于色,淡淡道来......
-
〓 闲中悟道莫过棋
香港人说“能忙是福”,这话有点道理,但未必尽然。能闲,就不是福吗?人生忙碌,为公为私,劳累了大半辈子,歇下来,上公园遛遛,练嗓儿,跳舞,下棋,就是啥也不干,瞧瞧春花秋叶,看看人家跳舞下棋,那也是福。什么福?清福。当然也有人不认这理儿。宋代那位有“鹤妻梅子”之誉的隐士林逋就说世上有两件事不好做,一是担粪,一是看下棋。担粪......
-
〓 金台论道:城市,别丢失记忆起点
“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老北京孩子的童年是和四合院相伴的,郁达夫说,四合院“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对城市来讲,四合院是老北京城的记忆和细胞,若没有了它们,故宫、天坛就失去了底色,古都北京便失色不少。然而,传承了数百年的四合院正面临严峻现实。近期出版的《北京四合院志》中有这么一组数据:在旧城改造中,北......
-
〓 蜀鸡考
鸡蜀渊源今人考证“蜀”字的来源,大都引用《说文》:“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诗》曰:‘蜎蜎者蜀’。”把字形讲得十分详细。甲文和金文的“蜀”字,确实是上面有个眼睛图案,下面近似柔软的虫身。不过所引诗句,今本《诗经•东山》作“蜎蜎者蠋”,《毛传》释“蠋”为“桑虫也”;就是野蚕。由于最早的蜀王名......
-
〓 光明论坛·温故: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在讲话中引用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借以说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来。杨万里原诗题作《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实为四首纪行绝句。习近平总书......
-
〓 学人随笔:哲学论著要有“烟火气”
我是读者,也是作者;喜欢读,也写写。作为读者,我喜欢理深词丰、耐读能懂的东西;作为作者,又会专注自我,陷入生僻冷怪以为高的误区。作者与读者心不相通,是作者尤其是哲学论著作者的大忌。 当然,并不是任何读者都能读懂任何哲学书;也不能要求作者写的哲学著作和文章,任何人都能懂。术业有专攻,文化水平有高低之分,有专......
-
〓 羊的文化象征
农历乙未年——羊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人们谈羊说羊。这里,笔者想与诸位分享一下羊在古人心目中的文化象征意义。羊伴随人类时间久远、与人关系密切;加之形体适中,攻击力差,对人几乎毫无威胁;又因其食草,而产出者却是奶、肉、毛、皮;且其性格温顺、易于驯服,故而成为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之一,在古人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且被赋予种种......
-
〓 文化评析:文化的体谅比教育的“胜利”更有意义
近期,由BBC拍摄的中英教师与学生“对决”的纪录片在国内引发关注。最后的结果并没有太出人意料,中国老师带领的学生在各个科目上全面击败对手,而且每门课均超出10分左右。这说明,在应试教育方面,中国老师的对手恐怕并不多。 看到中式教育胜利的一幕,中国网友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从民族感情的角度来说,中国经验被......
-
〓 我这样给孩子讲国学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知与行】实用与“大用”“国学到底有什么用?”很多人会追问这样一个问题,但回答这个问题,又实在太难,言人人殊,简直无解。对国学有较为深入了解的人,往往不屑于做这样的追问。因为一旦谈到关于国学有用的问题,他必然会有很多的例子,来谈国学中的“无用之用”,这种于人生的“大用”是他在学习国学的实践中亲身感受到......
-
〓 情天恨海——小议《失街亭》马谡之死
今天语文课上,学习了耳熟能详的《失街亭》,马谡的死,王平的劝谏,诸葛亮的眼泪再一次环绕在心头。但是,在诸葛亮“戮谡以谢众”的背后,除了严明军纪,执法如山之外,还有什么难言之隐呢?这就有围绕诸葛亮的三个问题浮现出来。第一,诸葛亮为什么要发动北伐战争?因为那时本来就蜀汉弱,曹魏强,难道你还想以弱胜强,重现当年“赤壁之战”那......
-
〓 说文:止其当止
唐代诗人祖咏,洛阳人,为盛唐前期的田园山水派诗人。公元725年(开元十二年),他到长安应试。在考场作应制诗,规定要作十二句,他只作了四句就交卷了,这种“止其当止”的为文范例,重温一下,也许不无益处。 唐代的科举制度,到玄宗朝,开明经与进士两科取士。明经要好考些,录取率为十之一二,进士要难考些,录取率为百之......
-
〓 孙策诏吕范弈棋
孙策,字伯符,195年率军渡江,削平江东地区割据势力,建立孙氏政权。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少年英雄人物。孙策很喜欢下围棋,有关他与部下吕范下棋的记载,见之于《三周志·吴书·吕范传》:策从容独与范棋,范曰:今将军事业日大,士众日盛。范在远,闻纪纲犹有不整者,范愿蹔领都督,佐将军部分之。孙策的棋力究竟如何,现在已很难臆测,但他与......
-
〓 明代文人的“朋友圈”
吴宽致欧信札“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这首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是一位妻子因思念征戍远行的丈夫而写的书札。其中两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就是著名的“鱼传尺素”。在中国古代,书信被比喻为“锦鲤”“飞鸿”“青鸟”“彩云”。书札,就是亲笔写的信札,是人们互通消息的工具,......
-
〓 守望历史为了和平——写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
(一)这是一场跨越70年的检阅,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重温。初秋的北京,天安门广场装饰一新,人民英雄纪念碑直指苍穹。明天,新中国第一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将从这里展开队列。当将士们由远而近的铿锵脚步震落时间的帷幕,历史的场景扑面而来。生与死、聚与散、笑与泪,沉沦与奋起、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在这......
-
〓 单霁翔:我的四合院情结
经常有人问我:你是哪里人?每当此时我都要啰嗦一番:我的籍贯是江苏江宁,出生在辽宁沈阳,成长在北京,您说我是哪里的人呢?籍贯地、出生地、成长地,过去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会十分明确地指向故乡,但是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后,人们的空间归属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一句就可以回答的简单问题,变得复杂起来。以我为例,江苏江宁是父亲的出生......
-
〓 丰子恺漫画里的春天
次第春风到草庐(漫画) 丰子恺衔泥带得落花归(漫画) 丰子恺闲庭春画(漫画) 丰子恺春水满四泽(漫画) 丰子恺 众所周知,丰子恺是描绘童心的高手,他的漫画渗透着天真稚朴的气息,让生活在尘缘中的俗子,能暂缓“棋局”一般成人世界的谋虑,从孩童的眼神看到生命的真谛。然而,人们忽略了,丰子恺也是漫画春天的高手,因为童心和......
-
〓 阅读梁漱溟——总寻人心的“着落”
札记一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每一个哲学家都有他的史学精神,都有他的哲学思想。梁漱溟的思想中,有着较明显的进化论思想,指导着他的学术生活与日常行事。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从古到今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花样翻新,造成千奇百怪的大世界。如果说宇宙是“生命”,那么生命也即是“宇宙”。宇宙与生命共处不断的进化中。在梁漱溟看来,人类的发展史,就......
-
〓 卢恩俊:清明柳
九州无事乐耕耘 徐悲鸿/绘古时的清明,也称柳节,是日不光有泪雨打湿了的“杏花村”,更多的是柳梢上系着的欢乐情。游春赏柳。透过唐代羊士谔的“别馆青山郭,游人折柳行。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可感受到人们踏青、折柳的愉悦心情。宋代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人们郊外踏青路上轿顶插柳的图景。白居易的“卷叶吹为玉笛声,剥条卷......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