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史札记:“南郡守腾文书”所见秦法与秦政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初并天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统一,建立起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秦以其法治主义与实用主义精神,锐意进取,开创了崭新的天地;又以其苛法、暴政广受诟病。客观来说,秦法与秦政必定有其可取之处,才能助秦实现统一功业。保存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一道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的文......
-
〓 学科交叉融合视野下的经学研究
中国古老的经学,目前在正式学科建制之外,此种现象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而且有可能会延续更长的时间。身处其中的经学研究者在饱受煎熬的同时,也不得不适应伴随这一窘境而来的研究方法上的改变,并有责任直面这种改变所带来的成功或失败。 经学在传统中国的地位本如《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总序》所言——“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历代学......
-
〓 董仲舒学说中的天论和自然观
董仲舒学说中,如何看待灾异是其天论和自然观的重要方面。《汉书·五行志》有如下事例: 成公三年“二月甲子,新宫灾”条有“董仲舒以为成居丧亡哀戚心,数兴兵战伐,故天灾其父庙,示失子道,不能奉宗庙也。” 襄公二十四年“秋,大水”条有“董仲舒以为先是一年齐伐晋,襄使大夫帅师救晋,后又侵齐,国小兵弱,数敌彊大,百姓愁怨,......
-
〓 黄河: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根
几千年前,中华大地形成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众多的文明雏形,考古学家将此形象地比喻为满天星斗。其中,能延续并发展成为中华文明主体的都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这绝不是偶然。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中下游地区绝大部分属于黄土高原和黄土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疏......
-
〓 董仲舒的五行说和十月太阳历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治水五行篇》等文章中,为了将五行和阴阳四季一年完美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五行每行平均配当“七十二日”的说法。这个“七十二日”的说法可能是受到了《管子》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十月太阳历。 《治水五行篇》的大意讲一年的最后一日为冬至。冬至又是一年之始。最先的七十二日正当木的时令,这个季......
-
〓 孔子谈“诗”说“文”及践行
孔子主要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记载反映其思想成果和人生风仪的《论语》,不过是他和弟子日常言行的对话记录。这部对中华文化浩瀚长河起到挖掘河床、疏浚河道作用的早期元典,虽然并非文学类著述,但它于不经意间谈“诗”说“文”的布局落子,却如经天日月,不仅强光聚焦文学源头《诗经》,让我们领略中华文学开场大戏的精妙绝伦,而且......
-
〓 秦汉简牍律令与法家经典文本的编定
商鞅“变法之令”奠定秦汉国家律令体系的基础,也使得法家学说从此在战国至秦代的政坛占据主导地位。律是秦汉时期最基本的法律形式,令与律并行,《史记·酷吏列传》记述杜周说:“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即言前帝王确定的著录成“律”,今帝王确定的条记称“令”。秦汉律令体例规范,内容涉及国家的政治、军事、司法、经济、家......
-
〓 人文化成:从中华文明特性看传统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时特别强调:“首都规划务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人口资源环境,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2021年,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进入冲刺阶段。以“中轴线”为核,保护传统古城与文化的理念不断被强化。这条自......
-
〓 苏轼的文学批评观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都是针对和因应当时文坛的现状与问题而展开的,无不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精神和对文学的价值诉求,一个时代的文坛生态、文学风气的健康维系与发展,离不开这样的批评,而这正是好的文学批评之社会和文化职能所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我们看来,苏轼的文学批评正是体现了既是引领作用,又有匡正时弊指向的好的批......
-
〓 二十四节气,是一张能“听到”的课程表
植根于农耕文明的二十四节气,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整全智慧,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伦理与美学精神,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然而,若论及二十四节气的现代传承与转化,我以为,中国节气文化的种子最应当柔软植入青少年的心灵。在天地时空中重建教育时空 ......
-
〓 中国古代冰雪活动漫谈:“骑木而行”的中国古代雪上运动
滑雪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生活技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滑雪器具不断得到新的改良,滑雪活动不再仅仅出于维持生存的本能需求,逐鹿雪原与赛场成为深融于中华民族血液的基因密码。 20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自治乡东北约4公里的敦德布拉克河上游沟谷东侧的1号岩棚内,发现了早期人类的滑雪岩......
-
〓 后世词人笔下的常用稼轩词意象
意象是外界的客观物象经过作家主体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传统的婉约派词流连于青楼楚阁、红粉佳人;到了苏轼开始,词更多反映文人士大夫的个人生活和思想情感;而南渡以后的民族苦难,则使词人们直面人生,关心国事,词中的意象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辛弃疾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他词中的意象龙腾虎跃、雄奇刚劲,充满了男子汉气......
-
〓 中国古代冰雪活动漫谈:“行冰如飞”的中国古代冰上运动
历史文献记载和民族学资料显示,人们对滑冰技术的掌握经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经过长期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的生产生活实践后,人们终于学会了冰面行走的基本技术,开始征服冰面的第一步。 据有关资料显示,至少在唐代北方民族部落中已有冰上活动的记载。《新唐书》在描述当时北方拔野古民族部落时这样说......
-
〓 光大中华民族家教文化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在家教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探讨中华民族家教的内容、方法与特点,总结中华民族家教的经验与规律,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
〓 禅机与“活法”——宋代诗僧雪窦重显的诗学观
在宋代诗学的发展进程中,禅宗的思维方式与文字表达方法为宋代诗学关键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创作实践经验。这一点在宋代诗学“活法”理论的形成过程中表现得尤为分明。“活法”指尊重法度,且承中有变,句法修辞“陌生化”却不失自然畅达。江西诗派诗人吕本中(1085—1145)被公认为该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在《夏均父集序》中说......
-
〓 见证时代 回归学术——简说皮锡瑞的经学史
谈及中国经学史的书写,许多学者可能会不约而同指向同一个人──皮锡瑞。尽管中国经部文献异常丰富,但说到经学通史,却一直没有严格的系统著作。因此周予同看见本田成之《中国经学史》(1927年)出版,顿感沮丧万分,埋怨中国学者不争气,特别批判皮锡瑞《经学历史》、刘师培《经学教科书》二书:“他们的作品竟这样地简略,如一篇论文......
-
〓 “制度经学”的终结——从皮锡瑞《经学历史》说起
经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如何实现经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历史赋予当代学者的使命。皮锡瑞所著《经学历史》《经学通论》以其卓越的成就与鲜明的观点,成为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经学基础读物。因此,如何看待皮锡瑞就成为实现经学之“双创”绕不开的话题。我们特推出此专栏,就皮锡瑞与“王朝经学......
-
〓 永嘉学派的哲学精神世界
永嘉学派以致广大的胸襟,极高明的睿智,在融突和合“二程”(程颢、程颐)的洛学、王安石的新学和张载、吕大临的关学中化生,并在与其他学派互相交往、切磋、论争、探赜、借鉴、吸收中发展。永嘉学派通过智能创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事功之学。时代精神的把握 永嘉学派事功之学的崛起,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全祖望说:“乾、淳诸老既殁,......
-
〓 从无墙到无界:高校博物馆如何守正创新
“走进博物馆,我们往往会说,很久很久以前……然而走进这座博物馆却不一样,因为这是传媒博物馆,传媒离我们的生活实在太近了,我们通过传媒认识世界,又通过传媒来表达自己。”这是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为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录制的解说视频片头,让观众跟着她的脚步探访藏在大学里的这座特别的博物馆。 说起高校与博物馆的历史关联可谓......
-
〓 著述思想研究: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著述的动机及目的何在,著书立说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著述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对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各种著述思想的产生、发展、延续,有无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的规律性? 【“文明传统与经典生成”专题】 著述的动机及目的何在,著书立说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著述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对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各种著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