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观众排队欣赏《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卷 《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五玺全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北宋末年),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供职于宋徽宗赵佶的翰林图画院。作者以长卷的形式描绘出北宋汴梁城的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市俗风貌。图中共计绘人物约600名,牲畜80余头,房舍30多栋,树木百......
-
〓 冰荔枝、热羊汤,祛病延年晒伏姜
大暑吃仙草大暑喝羊肉汤浙江台州大暑送“大暑船”“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作为一个气温类节气,炎热的大暑,日照强,雨水多,生机勃勃,孕育着丰收。大暑期间是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的收获季节。讲究怡情健身的中国人在每年的这个节气里,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在火热的日子里调养身心。吃凉:荔枝凤梨烧仙草大暑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
-
〓 “祛除”与“去除”的不同
杜老师:某媒体中说:“如何祛除水合物当中的泥团,挡住了霍尔曼抵达成功巅峰的脚步。”其中的“祛除”用得是否妥当?请您解答一下。谢谢!北京读者 黄意超 黄意超读者:“祛除”一般用于疾病、疑虑、邪祟。例如:(1)这种中成药能够祛除胃寒、胃痛,帮助恢复胃肠正常功能。(2)吃了刘大夫开的两剂汤药,祛除了风寒,我觉得好多了。(3)......
-
〓 春雷抖衣裳 与虫话短长
山西等地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清田边,虫死几千万。”这句农谚点明了惊蛰这个物候类节气的农事主题。蛰,指动物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中不食不动的状态。古人理解的惊蛰的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事实上,不是雷声,而是大地回春、天气变暖而使动物结束冬眠的。惊蛰期间,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已渐有春雷,......
-
〓 “粘度”宜写成“黏度”
杜老师:某媒体刊文说:“但是要想将大运河打造成一个成功的旅游产品,增强其对游客的‘粘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请您解释一下其中“粘度”的写法是否妥当。谢谢!北京读者 张笑妍 张笑妍:原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粘”字有“同‘黏’”的用法。后来,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将这种说法改为“旧同‘黏’”。意思是,过......
-
〓 “以致”不宜用于句子开头
杜老师:某媒体刊文说:“但就是在这件事情上,男人同样不能接纳她们,不愿自己的领地被冒犯。以致奥斯汀之后,勃朗特姐妹将诗集寄给桂冠诗人缪塞,仍遭到后者‘文学不是女人的事’的申斥。”请问这段话里的“以致”用得是否妥当?谢谢!北京读者 毛李清毛李清读者:“以致”是“致使”的意思,常用来表示由于上面提到的原因造成了某种不如意......
-
〓 初唐四杰
——不废江河万古流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张说与崔融对杨炯自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评论,《旧唐书•裴行俭传》说他们“并以文章见称”等,所说皆指文。《朝野......
-
〓 中国第一位皇帝坐什么车兜风?——秦陵博物院镇馆之宝
寻宝仪。沙鲁绘【镇馆之宝·秦陵博物院】大家好,我们是秦陵铜车马,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大秦。因为是一组两乘,所以我们两兄弟就一起来了。说起我们的居住地——秦陵博物院,你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惟妙惟肖的陶俑吧?其实,我们铜车马一族也是惊世之作。毕竟,主人秦始皇的地宫旁边,有3000多平方米是专门为我们打造的车马房。为了供秦始皇灵魂......
-
〓 谨慎添减衣物 注意膳食平衡
新华社天津3月19日电(记者周润健)“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3月20日18时29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保健专家提醒说,此时节,天气虽然转暖,但昼夜温差较大,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公众要谨慎添减衣物,在饮食调养上更要注意膳食平衡。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春分”是反映季节和气候的一个节气。“......
-
〓 清明节“身兼二职”凝结中华文化精华
新华社天津4月3日电(记者周润健) 4日是清明节。民俗专家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身兼二职”的清明既是农历节气之一,又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凝结中华文化精华。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按西汉《淮南子·天文训》的说法:“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此时节,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民谚“清明时节天转暖......
-
〓 两千多年前的“防蚊神器” 史海钩沉说“蚊帐”
谁也没想到,在我国城市家庭渐行渐远的蚊帐,竟成为中国运动健儿的“防蚊神器”,在里约奥运会上大受外国运动员追捧,更被国外一些媒体称为中国的“国家法宝”。说起最早有文字记载的“蚊帐”,有人说出自《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 抱衾与裯。”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在《郑笺》中就将“裯”释为床帐。理由是裯、帱,音义相同,是同源字......
-
〓 祭灶那些事儿
因为信奉万物有灵,并把神灵进行人格化想象,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鬼神崇拜的传统。灶神崇拜乃是其一端。《礼记》中说:“王为群姓立七祀”,其中就包括了灶神。《孔子家语》中有“燔柴于灶以祀焉”的说法。《论语》中说:“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可见灶神信仰与灶神崇拜源远流长。那么灶神到底是谁呢?刘安《淮南子》一书有“炎帝作火,死而......
-
〓 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翻译与传播:问题与挑战——张隆溪教授在北大的演讲
北京大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北大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现任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现在唯一健在华裔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及韦斯理大学杰出学人讲座教授。 演讲人:张隆溪 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 时间:2014年11月 首届国际汉学翻译家大......
-
〓 笔的历程
近段时间,我国造不出圆珠笔前端滚珠的消息成为舆论的焦点。笔可以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说文》中记载:“笔,秦谓之笔,从聿从竹。”今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笔的发展历史。最早的古人使用坚硬的工具在泥板或石板上刻字,还有的使用涂料画出文字。发展到距今两千多年之前,为了适应兽皮和丝绸的使用,书写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人民......
-
〓 古代服饰代称知多少
古代的服饰以其鲜明的特性,显示了穿着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广泛使用,《吕氏春秋》中《执一》、《振乱》、《怀宠》和《战国策·......
-
〓 “师父”跟“师傅”用法的不同
杜老师:我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看到,“师父”跟“师傅”都可以用作对“传授技艺的人”的尊称。请问这两个词语在表示这种“尊称”时,用法是否相同?谢谢。北京读者 李维龙 李维龙读者:“师傅”跟“师父”这两种称呼在语音上是相同的,普通话中都说成shīfu,后一音节必须轻读。在日常生活中,“师傅”是个很常见的词语。人们常用它来表......
-
〓 称人轻重数 启冰尝三鲜
立夏蛋立夏,预示夏季开始。这时,艳阳高照,万物并秀,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 于是,围绕吃的方面的习俗很多,宫廷里吃冰,民间就尝三鲜、斗鸡蛋等。另外,称体重也是立夏的重要习俗。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冬天不减肥,夏天徒伤悲。很多人认为这是句戏言,实际上这话有民间习俗作为基础。清人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中一首写“立夏”风俗的......
-
〓 记一副对联 学十点知识
著名教师章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曾自编一副包含十个知识点的对联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或上网查找对联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库存、拓宽了学习视野,还使学生养成勤于查阅、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其对联是: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美四君。此联一气呵成,读来......
-
〓 莫道民俗去 鸢飞正满天
江南听社戏春分立蛋春分是天文类节气。春分有两重含义,一是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各地昼夜时间相等。这一点古人也知道,讲究天人感应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讲:“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另外一重含义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
〓 明清科举的三级四试
我国的科举制度萌芽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成熟于明,衰落于清,1905年终废除,前后绵延达千余年之久。其中,明清两朝可谓是其鼎盛期。当时的读书人首先要接受由本县知县主持的县试,县试通过后,再接受由本府知府主持的府试,府试及格后,取得童生身份,才有资格参加国家正式的科举考试。明清两朝的科举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其考试共分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