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中国兵法谋略问题
战国时期,如鬼谷子所云'天下 分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贪利诈伪者作',遂形成诸侯争雄,辩士云涌,纵横参谋,长短较势的局面,纵横家应运而生。 当时,地处东方的齐国和西方的秦国由于齐威王与商鞅的改革,国势日强,形成对峙局面,其余各国较弱,夹在齐、秦之间,只图存自保。齐、秦对之要么分化,要么拉拢,连横合纵的国策开始形......
-
〓 春秋末期吴国军事思想家孙武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处士编写,还有的说是三国......
-
〓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产生时期公元前21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此时,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
-
〓 辩证法思想在孙武军事思想中的表现
孙武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形》篇)就是说,自己可以使自己具有不可被战胜(“不可胜”)的条件,还不能使敌人有可以被战胜(“可胜”)的条件。从这一方面看,“胜可知而不可为”。就是说胜利可以预先知道,但还不可必定得到。......
-
〓 思往圣之余韵,启学术之新扉
思往圣之余韵,启学术之新扉(一)历周八百年,兵书多有,《孙子》存于内。《汉书》述《吴孙子》八十二篇,图九卷,蔚为大观,惜已亡佚。魏武独具慧眼,诠注孙子十三篇,风行于世,垂一千八百年,注者不绝,遂成兵家第一经典。然观后人所研,或陈己见,或考文字,纵有立言事功之志,不免时过境迁之慨,故为此文,体察先贤经世之原意,再拓学术致......
-
〓 兵家研究应纳入诸子学研究范畴
摘要:兵家既指军事家,也指学术家;兵家既指军事学科,也指思想学术流派。中国历代目录著作对兵家文献的著录说明兵家文献是诸子文献。兵家研究应该放置在中国整个文化背景下特别是诸子文化背景下进行,纳入诸子学研究范畴,这样有助于对中国文化的完整理解和构建完整的诸子学体系。关键词:兵家 目录学考察 学术流派 诸子学“兵家”是出现于......
-
〓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及现代价值
西夏文《孙子兵法》 一 《孙子兵法》号称“武经冠冕”,公元前512年在吴国问世,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其作者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被尊为兵学鼻祖。 孙子最理想的战略追求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兵书,但是它的最高追求却不是战争,不是追求战争的胜利。它说:“百战百胜......
-
〓 李文忠公事略—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义和团之起 李鸿章之位置 联军和约 中俄满洲条 约 李鸿章薨逝身后恤典 李鸿章最初之授江苏巡抚也,仅有虚名,不能到任。其最 后之授直隶总督也,亦仅有虚名,不能到任。造化小儿,若故 为作弄于其间者然。虽然,今昔之感,使人气短矣。鸿章莅粤 未一年,而有义和团之事。义和团何自起?戊戌维新之反动力 也。初,......
-
〓 致人而不致于人
摘要:掌握主动而摆脱被动,“致人而不致于人”,对于所有形式的对抗斗争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古代兵家与传统武术家们不但对此达成了共识,而且,略为深入,我们还会发现,两者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的基本思路,也是大致相同的。关键词:致人,不致于人,武术,兵家。Controlling others but not controlle......
-
〓 何博士备论 晁错论
古者,持国任事有四臣焉:杜患于未兆,弭于未形者,贤臣也;祸结而排之使安,难立而戡之使平者,功臣也;国安矣挈而错之危,世治矣汩而属之乱者,非愚臣即奸臣也。盖奸臣之不足者忠,愚臣之不足者知。忠、知不足而持国任事,祸之府也。昔者,晁错尝忠于汉矣,而其知不足以任天下之大权也,是以轻发七国之难,而其身先戮于一人之言。可不谓愚乎?......
-
〓 李文忠公事略—第一章
绪论 天下惟庸人无毁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 雄矣;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 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 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 不为伟人。语曰 :“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 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
-
〓 何博士备论 汉光武论
师不必众也,而效命者克;士无皆勇也,而致死者胜。古之人有以众而败,有以寡而胜者,王寻、王邑以百万而败于三千之光武,曹公以八十万而败于三万之周瑜,苻坚以百万而败于八千之谢玄是也。夫率师百万以临数千之军者,必胜之军也。然有时而至于败者,骄吾所以必胜而以轻敌败也。提卒数千以当百万之众者,必败之道也。然有时而至于胜者,奋吾所以......
-
〓 因敌而制胜
摘要:因敌,即以敌人为依据;因敌而制胜,即以敌人为依据而制定战胜对手的战略战术。这一所谓的“因敌”,其实即是“无我”;“因敌”即“无我”的结果,其实已经渐渐地从经验的高层,日趋向彰显超验心的方向发展。“因敌而制胜”,乃是一个如何保护自己而打击对手的更为真切的问题,是古代兵家与传统武术家们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关键词:因......
-
〓 何博士备论 郭崇韬论
人谓汉高祖以布衣之微,召号豪杰,起定祸乱,乃瓜裂天下以王。勋将韩、彭、英布,皆连城数十,南面称孤,举天下之籍而据其半。及夫释甲就封,创血未干,皆相视诛灭。盖由高祖封赏过制,陷之骄逆,其于功臣不能无负。光武率义从之士,平夷盗逆,收还神器。天下既定,遂鉴高祖之失,第功行封,爵为通侯,大者不过数县,而不任以吏事。是以元勋故将......
-
〓 李文忠公事略—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中国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本朝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欲评骘李鸿章之人物,则于李鸿章所居之国,与其所生之 时代,有不可不熟察者两事。 一曰:李鸿章所居者,乃数千年君权专制之国,而又当专 制政体进化完满,达于极点之时代也。 二曰:李鸿章所居,乃满洲人入主中夏之国,而又当混一 已久,一切权利恢复之时代也。......
-
〓 何博士备论 李陵论
善将将者,不以其将予敌;善为将者,不以其身予敌。主以其将予敌,而将不辞,是制将也;将以其身予敌,而主不禁,是听主也。故听主无断,而制将无权,二者之失均焉。汉武召陵欲为贰师将辎重也,而陵恶于属人,自以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才、剑客,愿得自当一队,以步卒五千涉单于庭,而无所事骑也。夫所谓骑者,匈奴剑客,愿得自当一队,以步卒五千......
-
〓 《孙子兵法》与现代心理战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阐述心理战的著作,也是我国心战理论的奠基之作。孙子在《谋攻》中提出了“全”的概念,认为战争的最高理想是“全胜”,而不是“破胜”。孙子强调:“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追求全胜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理想,正是心理战的终极目标。《孙子兵法》的一些思想构筑了心战理论的基础,......
-
〓 《孙子兵法》的思想体系解析
《孙子兵法》的书名可谓人尽皆知,但《孙子兵法》的思想体系因其极为复杂高深,如不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根源上和现代科学理论的方法论上寻找解密钥匙,是十分难以理解和把握的。《孙子兵法》的篇名实质上就是指易道中阴阳对立矛盾的两个方面:《计》(阴阳),《形》(阴阳),《势》(阴阳),《作战》(运作与战斗),《谋攻》(谋略与进攻)......
-
〓 《孙子兵法与战略管理》——(二)
第二讲、经校索算──战略环境分析 成大事者必三思而后行,举大兵者当先计而后动。不思而行,将一事无成;不计而战,必取败无疑。《孙子兵法》以其第一篇[计篇]和第十三篇[用间]首尾相应,以道为核心主线,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胜兵先胜为原则,以权谋为经线,以战争的一般进程为纬线编织,提出了经五事、校七计、知己知彼、知天知地、而索其情......
-
〓 李文忠公事略—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三国代索辽东 中俄密约 李鸿章历聘欧洲任外交官 时代 胶州之役 旅顺大连威海广州九龙之役 李鸿章出总 署 十九世纪之末,有中东一役,犹十八世纪之末,有法国革 命也。法国革命,开出十九世纪之欧罗巴,中东一役,开出二 十世纪之亚细亚,譬犹红日将出,鸡乃先鸣,风雨欲来,月乃 先晕,有识者所能预知也。当......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