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先秦兵家法律思想概要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兵书、史传和出土简牍等材料,简略介绍了兵家主要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着重分析了兵家学派法律思想的演变、基本内容与特点、认识基础及与儒法二家的关系等共同性问题。文章认为兵家具有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法律思想,对以法治军中的主要问题均有独到的见解,对法家思想有深刻影响,从而对先秦法治理论和军事法基本原理的形成作出......
-
〓 何博士备论 五代论
唐以陵夷蹙弱,遂亡天下,而真主未兴,五代之君遂相攘取,朝获暮失,合其世祀,不数十年。自古有国,成败得丧,未有如此之亟者。然窃观之,莫不皆有所以必至之理也。梁祖起于宛朐群盗之党,已而挟听命之唐,鞭笞天下,以收神器,亦可谓一时之奸雄。然及其衰暮,而河、汾李氏基业已大,固当气吞而志灭之矣。借使不遂及于子祸,则其后嗣有足以为庄......
-
〓 何博士备论 六国论
秦得所以并天下之形,而天下遂至于必可并,六国有可以拒秦之势,而秦遂至于不可拒者,岂秦为工于毙六国耶?其祸在乎六国之君,自战其所可亲,而记其所可仇故也。秦之为国一而已矣,而关东之国六焉。计秦之地,居六国五之一;校秦之兵,当六国十之一。以五一之地、十一之兵,而常擅其雄强以制天下之命者,由其据形便之居,俯扼天下之吭,而蹈其膺......
-
〓 何博士备论 秦论
兵,有攻有守,善为兵者必知夫攻守之所宜。故以攻则克,以守则固。当攻而守,当守而攻,均败之道也。方天下交臂相与而事秦之强也,秦人出甲以攻诸侯,盖将取之也。图攻以取人之国者,所谓兼敌之师也。及天下攘袂相率而叛秦之乱也,秦人合卒以拒诸侯,盖将之也。图拒以人之兵者,所谓救败之师也。兼敌之师利于转战,救败之师利于固守,兵之常......
-
〓 论中国兵法谋略问题
战国时期,如鬼谷子所云'天下 分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贪利诈伪者作',遂形成诸侯争雄,辩士云涌,纵横参谋,长短较势的局面,纵横家应运而生。 当时,地处东方的齐国和西方的秦国由于齐威王与商鞅的改革,国势日强,形成对峙局面,其余各国较弱,夹在齐、秦之间,只图存自保。齐、秦对之要么分化,要么拉拢,连横合纵的国策开始形......
-
〓 李文忠公事略—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义和团之起 李鸿章之位置 联军和约 中俄满洲条 约 李鸿章薨逝身后恤典 李鸿章最初之授江苏巡抚也,仅有虚名,不能到任。其最 后之授直隶总督也,亦仅有虚名,不能到任。造化小儿,若故 为作弄于其间者然。虽然,今昔之感,使人气短矣。鸿章莅粤 未一年,而有义和团之事。义和团何自起?戊戌维新之反动力 也。初,......
-
〓 思往圣之余韵,启学术之新扉
思往圣之余韵,启学术之新扉(一)历周八百年,兵书多有,《孙子》存于内。《汉书》述《吴孙子》八十二篇,图九卷,蔚为大观,惜已亡佚。魏武独具慧眼,诠注孙子十三篇,风行于世,垂一千八百年,注者不绝,遂成兵家第一经典。然观后人所研,或陈己见,或考文字,纵有立言事功之志,不免时过境迁之慨,故为此文,体察先贤经世之原意,再拓学术致......
-
〓 何博士备论 邓艾论
事物之理,可以情通,而不可以迹系。通之以情,则有以适变,而应乎圣人所与之权;系之以迹,则无以制宜,而入乎圣人所疾之固。是以天下事功之成,常出于权;而其不济,常主于固。夫以人为是而求践之,不知所以践者,于今为非;以人为非而求矫之,不知所以矫者,于今为是。是皆不求通之以今日之情,而系之以既往之迹,故其所以践与矫者,适足以为......
-
〓 古代武术理论对兵家理论的摄取
我国武术与军事武艺同源异流,并且始终交叉地发展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军事乃大武术,武术乃小军事。这种亲近的血缘关系,便使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此,还没有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所以,笔者不揣浅薄,略加论述。 从先秦到清朝,我国的战争相当频繁。无数次的战争产生了许多卓越的兵家,结出了兵家理论的累累硕果。好些武术家......
-
〓 何博士备论 汉武帝论
兵有所必用,虽虞舜、太王之不欲,固常举之;有所不必用,虽蚩尤、秦皇之不厌,固当戢之。古之人君,有忘战而恶兵,其敝天下皆得以陵之,故其势蹙于弱而不能振;有乐战而穷兵,其敝天下皆得以乘之,故其势蹙于强而不知屈。然则,兵于人之国也,有以用而危,亦有以不用而殆矣。西汉之兴,历五君而至于孝武。自高帝之起匹夫,诛强秦、蹙暴楚,已而......
-
〓 百世兵经 文化元典
就黄河三角洲文化而言,兵学所占的比例并不大,然而却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组成部分,《孙子兵法》的横空出世,便远远超出了地域文化的范围。兵圣孙武的故里,位于黄河三角洲的腹地——今山东惠民县境内。黄河三角洲文化,是孕育《孙子兵法》的摇篮;而《孙子兵法》这一兵学圣典则无疑是黄河三角洲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夺 目的明珠。《孙子兵法》......
-
〓 孙膑
孙膑(约公元前380-432),中国军事家。战国中期齐国人。少时孤苦,年长后从师鬼谷子学习《孙子兵法》,显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不料,他却因此遭人暗算…… 孙膑在从师鬼谷子学习兵法时,有一个师弟叫庞涓。庞涓的天资学业虽较孙膑差得很多,但他为人奸猾,善弄小权本,又轻易不被察觉。他与孙膑同学时,心里很是嫉妒孙膑的才能,可在嘴......
-
〓 何博士备论 魏论下
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武虽以兵为书,而不甚见于其所自用。韩信不自为书,曹公虽为而不见于后世。然而传称二人者之学皆出于武,是以能神于用而不穷。窃尝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学失者所通诵也。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则天下孰不为韩、曹也?以韩、曹未有继于后世,则凡得武之书伏而读之者,未必皆能办于战也。武之书,韩、曹之术皆......
-
〓 春秋末期吴国军事思想家孙武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处士编写,还有的说是三国......
-
〓 分析:《孙子兵法》与英美联军攻伊战术
西方军事分析家表示,尽管中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子生活在2500年前的古代,但他创立的兵法理论仍对今天攻打伊拉克的美英战地指挥官有着重要的影响。《孙子兵法》中的兵法内容大到围困巴格达的进攻战术、军队部署,小到诈诱敌军等战术都有讲述。美国前步兵军官兼《孙子和现代战争》一书的作者马克·麦克尼利表示,"这绝非一种巧合。"必修书......
-
〓 何博士备论 楚汉论
王天下者,其资有三:有以德得之,有以力并之,有以智取之。得之以德者,三代是也;并之以力者,秦人是也;取之以智者,刘汉是也。盖以力则不若智之胜,以智则不若德之全。至于项羽之争天下也,其所执者为何资耶?德非羽之所得言者矣,其于智、力之资又皆两亡焉。而后世之议乃曰:项羽其亦不幸遇敌于汉而遂失之。嗟夫!虽微汉高帝,而羽之于天下......
-
〓 何博士备论 晋论上
神器之重,有以自归而后收之,有以力取而后得之。自归而后收之者,三代之上是也;力取而后得之者,秦、汉而下是也。夫归我而收之,与夫我取而得之,固有间矣。而其所以取之之道,又有甚异者焉!然则享天下者,亦观夫所取之道如何耳。魏之取汉,异于汉之所以取秦;晋之取魏,异于魏之所以取汉。魏示晋以所取汉之迹,晋袭魏以所取魏之权。是晋之取......
-
〓 何博士备论 刘伯升论
古之豪杰,遭天下之变乱,慨然而起,皆有拯民拨乱之志。其兵力威势,亦足以就功成业业者。已而,一旦肝脑屠溃于庸夫、孺子之手,曾不少悟,为天下笑者,何也?怙气而易人,矜众而忽祸,卒然而发于心意之所不及故也。昔者,王莽之盗汉也,而刘氏宗属诛夷废锢,救死不暇,幸而存者,皆孱驽不肖、习为佞媚苟生而已。独伯升愤然有兴复绝绪之志,收结......
-
〓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产生时期公元前21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此时,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
-
〓 李文忠公事略—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天津教案 法越之役 中日天津条约议和 日本停战 条约及遇刺 中日和约及其功罪 李鸿章之负重望于外国也以外交,李鸿章之负重谤于中国 也亦以外交。要之李鸿章之生涯,半属外交之生涯也。欲断定 其功罪,不可不以外交为最大之公案。故于此事特留意焉。 李鸿章办外交,以天津教案为首。时值发捻初平,内忧甫 弭......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