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水城文献:敦煌学向下延伸的承接点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敦煌文献与黑水城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这两大出土文献主体都是佛教文献,都存在大量的西夏文献和其他少数民族文献,这为两大文献的对接提供了可能。敦煌学研究者直接参与黑水城文献的研究是黑水城文献迅速走向纵深的一条捷径。敦煌学向黑水城文献延伸,不仅存在可能,而且十分必要。【关键词】敦煌学;西夏学;黑水城......
-
〓 长江流域环境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专题研究》第二章
一、环境史理论方法及综合研究环境史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兴起的“新兴学科”,较早产生于美国,逐渐形成为一门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人类学、考古学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内的交叉学科。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历史学研究重新走上正轨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环境史研究。从大的学科来看,环境史研究分布在自然科学......
-
〓 生态史学:用“过程”来理解生态学
【核心提示】生态史研究最重要的还是回到生态与历史之间的关联问题上来。这需要具体、深入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用“过程”来理解生态学,才能促进生态史学的发展。5月2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历史的生态学解释国际学术论坛”在京举行。70余位来自中、美、德等国科研机构和......
-
〓 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
【核心提示】一个人最好在研究开始的时候,进入一个新领域,就像挖金矿,挖新矿容易出成果,如果一个地方人家已经挖了五年,要想再挖出新矿,就比较困难。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美籍华裔科学家。历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
-
〓 对我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一些设想
(“史学研究的新趋势”笔谈)2011年初,在考古学提升为一级学科的前夕,为了制订考古学的十年科研战略规划,全国十一所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考古专家云集吉林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热烈讨论。后来又经多次会议的征求意见和多方咨询,形成了一个规划草案。这次《社会......
-
〓 “网络史学”的神话与实际——“互联网与史学观念变革”笔谈之一
人类具有超常的历史记忆能力,也总是追随最先进的记忆工具去表达自己走过的路。中国文明的发生其实就是历史记忆的萌生,不论是史前的刻画符号,还是殷墟的龟甲,后来的竹简,再后来的造纸,每一次技术上的进步都使中国的历史研究和史学表达发生一次深刻变化。没有龟甲,没有竹简,就没有孔子删订六经;没有造纸,也就不可能有历代正史的编修与流......
-
〓 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与路径的思考——读毛泽东“古今中外法”札记
仅以此文纪念敬爱的毛泽东同志逝世三十五周年——作者(2011年9月8日)提要:“古今中外法”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和路径的一种概括,作者通过史学史上的及其亲历的实例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分析其内涵和特点,如在“古今”关系上“相续相涵,互补互证”,在“中外”关系上“相抗相依(对立统一),亦异亦同(个性共性)”等......
-
〓 跨文化研究的话语——关于历史思维的讨论
【英文标题】Discourse on Trans-Culture Study: On the Discussion of Historical Thoughts【作者简介】姜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100006跨文化研究越来越成为历史学领域特别是史学理论研究领域的热点课......
-
〓 《资本论》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科学论证
内容提要: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科学论证,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的重大贡献之一。《资本论》以翔实的资料和罕见的逻辑力量,从“确定的物质事实的领域”,科学论证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一定历史类型的生产关系总要体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通过阶级这个中间环节,从经济基础的论证进入......
-
〓 在历史的深处展开未来的想象
——“社会形态理论与历史价值观”高级研讨会述评
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的性质、特点、道路及其历史前提?这是学术理论界在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重大历史时刻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得出科学的认识。不能求助于远离中国实际、中国问题的西方理论。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框架内,结合新的理论资源和新的研究方法,凸显社会形态理论与历史价值观的当代意......
-
〓 唐宋变革期学术史·经济篇
小引:“唐宋变革期”的内涵和学界认识的轨迹在历史学人的视野中,重视变化,是史学研究的题中之意。惟有如此,才能够厘清制度的沿革、世态人心的迁转,进而从中追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规律,最终体现史学的镜鉴功能。史学大家钱穆先生曾强调在纵比与横比中发现历史的变化,以求做到“变中见异,异中见性”。[1]同样的见解也见于宋史专家蒙文......
-
〓 全要素分析方法与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论坛”编者按:该文写作于2008年,刊登于《永久的思念——李埏教授逝世周年纪念文集》(武建国、林文勋、吴晓亮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中。吴老晚年十分关注“全要素分析法”的应用,今年去世前仍在联系有关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1986年10月,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丹尼森(E.D.Denisin)来北......
-
〓 家庭重构方法与历史人口学研究
作者简介:赵中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口与社会研究所研究员。历史人口学一般被定义为使用常规与非常规人口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学科。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历史上详细的人口信息,如人口规模、性别与年龄结构、出生、死亡、婚姻、人口迁移,并对包括以上人口特征及事件在内的人口变化进行测量与分析。在历史人口学的发展中,家庭重构......
-
〓 中华文字将全面数字化“中华字库”工程启动涵盖全部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
7月26日,“中华字库”工程研发工作启动大会在京召开。这标志着“中华字库”工程从筹备阶段正式进入全面研发建设阶段。作为新闻出版总署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的“中华字库”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建设项目,也是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特别指出的具有带动作用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工程以对文字学的深入研究为......
-
〓 论“假如”史学的特征和实质
以唯物史观指导社会科学研究,抵制并彻底肃清形形色色的唯心史观及其影响,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一项长期战斗才能实现的任务。近二三十年,尤其是在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领域发生的种种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反映了唯心史观的影响在蔓延。其中,这几年来关于“假如”史学的争论,深刻表现了唯物史观与唯......
-
〓 世界史和世界史体系
世界史体系刍议何芳川(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史体系问题的提出,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相当高度的一个标识,也是一种文明自觉、文化自觉。具体而言,这是人类对自己作为人类、特别是进入文明以来所经历过的客观进程,进行全面、深入和总体性回顾与反思,从而在主观上对这一进程错综复杂的运行,做出规律性和阶段性的判断。一人类对世界史体系构......
-
〓 封建经济原理的探索——《封建经济政治概论》第一章
一、封建经济学的由来研究经济史,虽然实证的研究是主要的,可是在指导思想上必然有经济学的理论。我们所知道的经济学来自西方,可以说完全是资本主义经济学,还没有发展出封建主义的经济学,而且许多模式都是以西方的情况为依据的,很少考虑到其他国家、地区的情况,那如何能用来指导研究封建的甚至是全世界的封建社会的经济运动和发展呢?因此......
-
〓 中国古代民族史观的几个特点
【作者简介】李珍,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编审,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北京100017)。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后进一步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一基本事实,决定了民族观念在中国古代历史与史学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发展进程中,民族史观与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密切相联,与此同时,它的......
-
〓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丛》序言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丛》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不定期出版的学术文集,主要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研究、中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方法论研究,以及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等。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视修史的传统,特别崇尚以公认的伦理道德评价历史、臧否人物。辽代政治家耶律孟简有感于史学家的经验教训,说:“史......
-
〓 历史比较:现代化研究不可或缺的视野
摘要:历史比较的视野对现代化研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历史比较视野下的现代化研究包含两层含义:首先,现代化理论本身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研究现代化理论不能忽视其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其次,现代化本身是一系列具有因果关联的历史进程,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对后发国家按照与其相同的方式实现现代化构成了制约因素。现代化发展史不仅......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