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一个活得“这么嗨”的人——读《出版的正反面》
《出版的正反面》,徐海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23年1月第一版,88.00元一位“书生”或者“读书人”,顾名思义,就应当是读着书长大的人,就应当是以读书为业的人,更应当是嗜书如命的人。——顺着这个话头,自然也就可以说,他们顺利长大成人,皆因为是喝了出版社的奶水。此后,等到他们真的长大成人,就不可能不转而关心出版。这既是一......
-
〓 天地有大美,生生不息——《中国人的生活美学》里的哲与思
《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刘悦笛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著书者说】 春日又至,葱茏的绿意让天地之美又蒸腾与热烈起来。 四时的美感,仿佛在冬春交替之际显得尤为分明。实际上,四季变换、节气流转,不仅是斗转星移、时来景异,更蕴含着中国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和宇宙观,是植根于农业文明的生活之美,将中国人敬天亲地之生活美学渲......
-
〓 新书架:《从演揲儿法中拯救历史——元代宫廷藏传密教史研究》
《从演揲儿法中拯救历史——元代宫廷藏传密教史研究》,沈卫荣、安海燕著,中华书局2022年7月第一版,68.00元本书在藏传密教研究领域堪称力作,作者依据包括西夏黑水城文献在内的大量史料,并在深厚的历史、宗教、文化背景下,对“秘密大喜乐禅定”自古至今的误解做出彻底澄清。...
-
〓 守护非遗传承的文化根脉——推荐《福建传统印刷图鉴·四堡雕版卷》
郭艳:福建美术出版社教材部主管。责编图书《福建传统印刷图鉴·建本卷》获第三十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银奖、2021年度“闽版好书”提名等奖项。中华古籍文化蕴藏着伟大而又持久的魅力,它承载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思想智慧及知识内容。它既是聚合古代出版文化与审美情趣于一体的艺术品,又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标记。它是一个地区历史发......
-
〓 群像与楷模——写在“大家丛书”百册出版之际
“大家丛书” 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随着《舞台之光——郑榕传》的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大家丛书”迎来了她的第90本,离最初设定的100本的出版目标越来越近。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看着一长排凝聚了百位作者、几代负责人、数位编辑十几年心血而获得的图书成果,欣喜之余难免感慨万千。在刚刚过去的5月,“故宫里的博学家”杨伯......
-
〓 关帝研究新力作,从人到神的梳理——读《关羽:从人到神》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为什么在中国社会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刘、关、张兄弟结义的情节和传说为什么会在华人世界流传不息?当我有幸拜读濮文起先生新著《关羽:从人到神》(商务印书馆2020年9月出版)一书时,豁然开解,有了新的认识。原因就在于:关帝信仰是中华民族追根认祖,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媒介。濮先生在书中说:“我们发......
-
〓 古典诗词箴言里的真善美——读莫砺锋编著《中国古诗中的道德箴言》
《中国古诗中的道德箴言》 莫砺锋 编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诗歌具有教化作用,古已有之。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见,诗教的内涵丰富而又具体。中华文化自来重视人的道德养成,对于接受知识教育的当代青少年来说,道德教育同样重要。我们与其板起面孔对他们进行严肃的道理说教,不如以寓教于乐为原则,寻求一种更......
-
〓 《民国高校教师生活研究》:从柴米油盐回到历史
生活,在人们的眼中是柴米油盐,是衣食住行,但王建军的《民国高校教师生活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生活》)运用众多教师当年的日记、书信、文集以及他们的亲友、学生的回忆录等材料,用营建高校教师共同体这一主线,串起了这些高校教师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让他们的生活回归历史现场,让他们的声音直接呈现。高校教师共同体是......
-
〓 古代中华民族拥抱南中国海有了学术新成果
为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并题研究做出开创式尝试本报讯(记者 张隽)正因为有包括大西南涌来的中华民族各类文化在南海沿岸集中和深化,沿岸港口才有力量和韧劲有效利用和开发南海,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自古属于中国是铁一般的事实。四川省泸州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晓东在其新近出版的《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先秦汉晋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出海通......
-
〓 导读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导读》陈 洪 著商务印书馆 对不少读者来说,四大名著可能是其最为熟悉的古代文学作品,即便是没有看过原著,至少也曾通过电视剧、连环画乃至电子游戏等形式接触过,对里面的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并不陌生。熟悉归熟悉,但如果问起四大名著都写了什么,有何特点,有何精彩之处,不少读者未必能说出个所以然。 很多读者并不满足于......
-
〓 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时代信息——评《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
《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田晓菲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读书者说】 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三国的“回头率”极高。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权臣、谋士、英雄、文士层见叠出,“风流人物”犹如百花齐放,不一而足地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他们的传奇与故事,不断地出现在后人的“回顾”之中,引发了一种持续性的历史想象。然而,有多少人......
-
〓 美育是心灵的照亮——植根中华美学精神的原创读本《美育》
《美育》(22册) 叶 朗 顾春芳 主编 人民出版社 【编书者说】 编者按 朱光潜说:“生活美学源于生活。当你拥有了什么样的生活,你就活在什么样的美学中。”要真正实现美育,就必须创设一个美的环境,让青少年在美中成长,引导他们体验美、欣赏美、懂得美、创造美。 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北京大学美学和美育中心和人民出版......
-
〓 学术出版的“道”与“德”——读《思想表达与传播》
最近,我读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的新作《思想表达与传播》,收获颇多。在这部书中,这位第十三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不仅对学术出版的本质进行了深入思考,也介绍了自己在推进学术出版繁荣方面的实践经验,表现出了哲学家的智慧。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40年,思想上长期有个负担:怕出书没有发行量,认为学术出......
-
〓 《殷墟甲骨学大辞典》发布 甲骨学成为学术热点
本报讯《殷墟甲骨学大辞典》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近日在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该书出版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对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贺信的落实,也是对总书记2020年9月28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讲话的积极回应,对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亦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甲骨学将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据中国社......
-
〓 中华书局评出2021年度“双十佳”图书
本报讯(记者王洪波)12月4日,中华书局2021年度“双十佳”图书评选会在京举行。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典文献室主任刘宁等学界、书业界、媒体的15位专家参加评议,并投票产生了中华书局本年度“古籍学术类十佳图书”和“大众人文类十佳图书”。进入终评的58种图书是从中华书局2020年......
-
〓 作为“压舱石”的人文学——读陈平原新书《文学如何教育》
2008至2012年间,学者陈平原出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那五年里,因为工作状态的调整,在继续从事专业研究之余,他还写下了数十篇文章,用他的话说,既然“杂事繁多”,只好“学会了见缝插针,将开场白、演讲稿、书刊序跋等,全都作为‘文章’来经营”(《花开叶落中文系·序言》)。不过,倘若把他的此类写作仅视为“应酬”或者“不得已......
-
〓 风雅的精神,高贵的心灵——读《国文课:中国文脉十五讲》
在《国文课:中国文脉十五讲》(徐晋如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中,徐晋如倾注了他对中国文脉的眷眷深情,更倾注着他对风雅之道的执着坚守,不仅全面梳理了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和永恒价值,最为难得的是,他以创作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身份,以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方式,写出了中华文化玄妙的内涵、高贵的精神与风雅的气质。年过......
-
〓 做书如修行:《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编辑谈
做书这件事,也像一场修行,随着遇见不同的作者,跟着他们在精神上旅行。如果说作者是作书人,编辑就是做书人。编辑们频频为了用“作”还是用“做”而纠结,因为这两个字的用法随着语言规范文件的不断调整而不断变化,旧有的文章多习惯用“作”,而新有的规定多命令用“做”。而一书之内,旧文新章多有交替,如何统一,常令编辑抓狂。作者是作书......
-
〓 新书架:《中国印刷史新论》
《中国印刷史新论》 艾俊川 著 中华书局《中国印刷史新论》综合运用文献引述、版面鉴定、词义考辨等多种方法研究中国印刷史,探讨在学界进行过激烈讨论或已形成“定论”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疑难问题,如雕版印刷起源年代、金属活字的制版工艺、特殊材质印版的鉴定与辨讹、中西印刷技术的竞争与交替等,并得出了一些与过去不同的新论。...
-
〓 一身诗意宛在 两担云彩炫目——《林徽音先生年谱》的台前幕后
《林徽音先生年谱》曹汛 著 文津出版社 熟悉曹汛的朋友都知道,先生爱聊天,尤其喜欢作月旦之评。说起古今人物,必定兴致勃发,滔滔不绝。 作为一代学术大家,曹先生毕生精研建筑史和园林史,治学严谨,著述甚丰,建立了以史源学、年代学为基础的学术体系,同时又涉猎考古、文学、历史、美术等诸多领域,均卓有建树。他平时对学界人物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