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诗打一缸油——打油诗趣话
杨宪益先生译述之馀,兼工诗事。有句云:“学成半瓶醋,诗打一缸油”。诗以“半瓶醋”与“一缸油”对举,显然有自嘲的意思。其下句是从“打油诗”这一故典化出,殆无疑义。“打油诗”之典,见于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十四,说唐人张打油①写了一首咏雪诗云:“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笼;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故谓诗之俚俗者为“打油诗”。《......
-
〓 开悟堂聊砚⑦:内敛峭拔说宋砚
宋代抄手砚 宋代官砚的主流风格是“文风、幽风”,宋器“在心”,其给人的感受是娱人(取悦)、化人(教化)。“文人治国”和“文官政治”是宋代的统治特色。赵宋政治集团对于士大夫言事者的信用与宽舒,形成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文人政治”局面。在这一政治和社会前提下,宋代文人的主体意识空前觉醒和独立,他们的精神世界已不满......
-
〓 殷商发式
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奴隶制的形成、发展,直至逐步走向衰退、瓦解的全部过程。人类发式到这一时期,已经从原始时期的披头散发,逐步演变到梳辫、挽髻的阶段。发式的妆饰品也随即出现。目前为数众多的出土文物足以说明这一切。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玉雕人形的垂髻。湖南长沙陈山大队楚墓中出土的帛画中描绘了梳椎髻的楚国妇人。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玉人,塑......
-
〓 “阿木爷爷”走红印证“越民族越世界”
从山东聊城到广西梧州带孙子的老木匠王德文,不用钉子、胶水,一榫一卯做出鲁班凳、木拱桥、会行走的小猪佩奇等木器,让中国传统木工技艺绽放出令中外人士惊叹的光彩。王德文,就是最近走红海内外互联网的“阿木爷爷”。木工手作,最见匠心。木色、纹理、质地、造型,锯、刨、凿、磨,各有讲究、各有传承。老手艺属于“慢生活”,散落在不紧不慢......
-
〓 发展研究生教育须保障质量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将突破300万。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万。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服务了国家发展的需要,提升了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研究生在学人数超300万,这是什么概念?根据全国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5年我国研究生在校生......
-
〓 佩兰祓禊,曲水流觞——被遗忘的上巳节
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艳阳高照,春风和煦。会稽(今绍兴)西南兰渚山上,兰亭。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连同好友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围坐在兰溪之畔。欣赏着近处的茂林修竹,淙淙浅溪的幽静雅致,远眺四周崇山峻岭,耳闻微澜轻风,心中无比怡然爽快。书僮们将盛满酒的羽觞,轻轻地放入缓缓流动的溪水。羽觞停驻,即赋诗一首,......
-
〓 名人故居:梁启超故居——“其室名冰,其人犹热”
天津梁启超故居 罗雪村绘喜欢读书的人或是熟知中国近代史的人,恐怕没有不知道梁启超的。这个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曾经那样激荡着清末民初的中国大地,他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声疾呼、每一次行走,都成为当时万众瞩目的事情。一个并非节假日的上午。忽而天空阴暗,忽而阳光呈现;忽而有凉风吹来,忽而又闷热气滞。当我站在天津的民族路上......
-
〓 诗词赏鉴: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顾炎武《精卫》诗赏析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精卫,古代神话中的一种鸟。《山海经·北山经》说:“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淹死)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树枝)石(石片),以堙(填塞)于东海。”一只小鸟,有多......
-
〓 我国古代“羊”的名称考
在现代汉语中,不管是大羊小羊,还是公羊母羊,以至于白羊黑羊,都统统称为“羊”,只是“羊”字前面的修饰成分不同罢了。然而,在古汉语中,却因羊的性别、长相、颜色、大小等的不同,其名称也不一样。现列举如下,以供阅读古书时参考。【羝】公羊。《诗·大雅·生民》:“取羝以軷”。毛传:“羝羊,牡羊也。軷,道祭也。”《汉书·苏武传》:......
-
〓 名人故居:黄炎培故居“内史第”——天地有正气
上海黄炎培故居一隅 雪 村绘去看黄炎培故居时,已近黄昏。这是上海浦东的郊外了。逼仄的小路,两旁小小商铺比肩,人流熙攘。对于有“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之诮的上海,这里算是“下只角”了吧,不料却隐着这样一个灵秀的所在——川沙镇兰芬堂74弄1号,一栋有来历的江南旧宅,暗沉沉地标出三个大字“内史第”。走进黑漆铜环的......
-
〓 聂政学琴刺韩王
聂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窬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置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
-
〓 抗美援朝文学作品今昔
发生在50年前的那场让全世界为之瞩目的抗美援朝战争,即使对如今已届中年的人来说,大多也仅仅是从电影《英雄儿女》《上甘岭》中认知,而更多的年轻人,则是通过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了解到那场战争的。今天,面对已经解密的浩繁史料,我们将目光凝聚在产生了极大影响的作家和他们的文学作品上。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
-
〓 诗说节气: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暑者,热也。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今年小暑节气在公历7月7日。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一股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
〓 原始服饰
原始服饰指出现在茹毛饮血的猿人时期,人们用兽皮和树叶保护身体,遮蔽烈日或御寒的服装,这是最原始服装的雏形。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在距今25000年周口店山顶洞遗址中发掘出的骨针足以证明,北京山顶洞人时期正是中国服饰的起源期。那时的人们已会用骨针缝制兽皮的衣服,用兽牙、骨管、石珠等做成串......
-
〓 知味·丝绸之路·西域来的蔬菜瓜果
图为敦煌壁画中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方与西方之间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一条主要通道。在汉唐长达1100余年的漫长岁月中,这条道路上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展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文化图景,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生活模式的基础,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版从本期开始开设“知......
-
〓 读俞樾《群经平议·周易》札记
俞樾(1821-1906)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得咸丰皇帝赏识,放河南学政。因“试题割裂经义”,被御史曹登庸参劾,罢官后遂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曾先后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德清清溪书院、菱湖龙湖书院、上海求志书院等。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
-
〓 浅析《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窦娥代蔡婆婆死的原因
内容摘要:《窦娥冤》是我国戏曲艺术的瑰宝,是元杂剧最著名的悲剧作品。作品中窦娥的形象众说纷纭,但是,都能找到共同的东西,那就大凡对其有过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地研究的有学之士都是建立在对窦娥形象高度赞扬的基础之上,通过与古今文学作品中其它女性形象的比较,得出了窦娥的高尚情操和可贵品质。本文只取窦娥形象中的一小部分,就其甘心......
-
〓 晋商“天成西”老字号
一、蕴晋商之美,凝民族之魂自古晋人善商,山西人经商历史悠久。“丝绸之路”,这是一条不能被人们遗忘的商路。依据“从来可大而不可久者,非良法也;能暂而不能常者,非美意也。”这也是晋商“天成西”老字号“先做人,后经商”高度完善的人格化秘诀,也是晋商文化一面历史的镜子。解放前,银川市八大商号中最大的商号就数“天成西”了。陆续创......
-
〓 匪以玩物维以观德——谈谈苏东坡题砚“赠唐佐”
儋州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载酒堂上,悬挂着一块红底白字的牌额,上刻“海外奇踪”四个大字,为光绪二十四年儋州知事罗栋材所书,意为此乃海南一处奇特的古迹。作家、学者朱玉书将牌额顺手取来作为书名,记录苏东坡谪居海南事迹,其中一篇题为《琼岛珍物西蜀藏》的文章,记载了他“发现”东坡砚的经过。说1980年秋天,到四川参加全国苏轼研究学......
-
〓 春秋战国服饰
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志,换句话说周代服饰的色彩可以彰显穿着者的身份、阶层与地位。根据《礼记·玉藻》的记载可知周代以正色为贵,以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的周代,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礼制的日益崩坏,服装色彩原有的尊卑秩序也遭到了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