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记忆:蛇年说蛇票
在中国古老的文化中,蛇是受人们崇拜的形象,被称为“小龙”。神话中补天造人的女娲就是蛇身人面,许多传说故事中不乏“蛇郎”、“蛇女”的形象。在晋代干宝所著的《搜神记》中有“蛇衔明珠以报恩”的记载,后民间视“蛇衔宝珠”为吉兆,并以此喻世人应积德行善、感恩知报。《白蛇传》中化成美女的蛇仙白素贞与许仙缔结下美好姻......
-
〓 应该去发掘《西游记》的人生意义
内容提要:《西游记》一书蕴含着丰厚的人生意义。人生奋斗要受着来自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压迫,孙悟空被压五行山正是这种压迫的形像写照。五行山与佛祖的真言分别是自然和社会的象征。最终作者为悟空安排了另外一条出路:情愿修行,修成正果。在历经了无数磨难后,“九九成真”,悟空终于完成了由“天下第一妖”到“斗战胜佛”的伟大历程。这正是这......
-
〓 肖复兴:年灯
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照往年一样,又亮了起来。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过年的时候,家里如有亲人还没有赶回来,要点亮这样一盏年灯,等候亲人的归来。什么时候亲人回来了,这盏年灯才可以熄灭。如果亲人一直都没有回家过年,这盏年灯每晚都要点亮,一直要等到正月十五,也就是年完全过......
-
〓 咬定青山不放松——清·郑燮《竹石》诗赏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提起“郑板桥”,大家都不陌生。但“板桥”只是他的号,其名“燮”(xiè 音“谢”,义为调和、和谐),大多数读者就不一定知道了。他生活在清朝中期,乾隆元年(1736)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他是著名书画家,尤喜好并擅长画竹。这首七绝,便是他为自己画的一......
-
〓 朱光潜:学问是精神生命的成长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知识加以有机化,这就是说,要使它像一朵花、一只鸟或是一个人,成为一种活的东西。做学问第一件要事是把知识系统化、有机化、个性化。这种工作的程序大要有两种。姑拿绘画来打比。治一种学问就比画一幅画。画一幅画,我们可以先粗枝大叶地画一个轮廓,然后把口鼻眉目等节目一件一件地画起,画完了,轮廓自然现出。比如学历史,......
-
〓 马年话“马”联
《马年元日选编》:易爻蕃锡康侯马;隆礼恭迎节使骖。(上联文出《周易》,极难对!)红孩儿骑马游街;赤帝子斩蛇当道。(此为于谦八岁时衣红衣骑马,长者戏出上联,于应下联。值金蛇已去,铁马奔来,正好相应,一哂!)世上岂无千里马;人间难得九方皋。立湖石于江心,岂非假岛;蒙虎皮于马背,谓是班彪。(假岛,喻贾岛,唐代诗人。班彪,字叔......
-
〓 曾沐春风说简繁——怀念周先慎先生
4月下旬,我问中文系办公室主任杨强兄,周先慎老师真的什么告别仪式也不搞吗?杨强说:周老师那性格你也知道,他说不搞,咱们就尊重他的遗愿吧。我在1983年入学北大前,对北大中文系在世的老师,就知道两个人。一个是王力,一个就是周先慎。至于王瑶、林庚、吴组缃、乐黛云、袁行霈、裘锡圭……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都未听说过。知道王力,......
-
〓 帆影茗韵:越窑青瓷荷叶带托茶盏
浙江省宁波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越窑青瓷荷叶带托茶盏”。此件唐代茶具为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码头遗址出土,由茶盏和盏托组合而成,胎质细密,釉色青翠,莹润欲滴。带托茶盏通体高6.6厘米,口径11.8厘米,足径6.6厘米。茶盏为敞口五曲荷花形,腹部弧形且压印五条棱线,圈足。盏托四边微微卷起,浅腹,圈足。茶盏与盏托相......
-
〓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显隐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三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显隐,实际上指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所谓“隐”即隐晦曲折,指的是含蓄隐曲的风格和表现手法;所谓“显”,即显豁,指的是率直浅切的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一般说来,中国的古典文论称誉含蓄手法者多,但也有许多作家刻意追求直白显豁的风格,甚至形成一些文学集团和风格流派,如中唐时代的新乐府诗派,宋代苏......
-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理趣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四
一、何谓理趣有这么两首诗,它们咏歌的是同一个对象,但表现手法却截然不同,只要比较一下就知道他们的差别所在。一首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另一首是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无须多加分析即可看出:李白的《......
-
〓 “回鹘衣装回鹘马”——唐朝时尚穿胡服
唐代胡俑深目高鼻,浓髯卷发,或头戴尖顶帽,身穿开领衣,或手执胡瓶……以胡人形象为蓝本所烧造的陶俑被考古学家称为“胡俑”。近日在西安举行的“丝路胡人学术研讨会”上,国内50余名专家学者就胡俑的特点、胡俑所反映出的国际文化交流状况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有关专家研究认为,唐代女子穿着胡人服饰是当时的一种流行时尚。唐代流行时尚......
-
〓 稼禾观尽灯火可亲——汪曾祺留给我们的文学启示
制图:蔡华伟20年前的5月16日,作家汪曾祺走了。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汪曾祺以“新来的老作家”身份,捡起中断了30多年的小说和散文创作,自清新脱俗的《受戒》始,贡献出一批风格独特、极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创造了为文坛瞩目的“汪曾祺现象”。而在他逝世之后的20年里,人们阅读汪曾祺的热情没有减少。他的作品一版再版,出......
-
〓 吃鸡轶事
鸡与“吉”谐音,向来有吉祥、避邪、喜庆的象征意义。古人总结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即头戴冠为文,足搏距为武,敌在前敢斗为勇,见食相呼为仁,守夜不失时为信。因而,鸡在红白喜事中常常扮演重要的民俗角色。我国不少地方都有“无鸡不成席”的食俗,宴席上的第一道菜必须是鸡,寓意“万事吉当头”。在台湾地区,新婚第三天,新郎家......
-
〓 周代常服
首服周代男子二十岁开始头戴冠帽。当时的冠帽除帽箍形之外,还有平形、尖形、月牙形及中间突出而两边翻卷等式样。低而平的是普通人戴的,高而尖的是贵族阶层人士戴的。周代的妇女仍保持者辫发的发式。有将辫发绾成一个大髻,垂在脑后的;有将头发编成两个辫子搭在胸前的;也有在梳好发辫之后,另在辫梢上衔接一段假发,使其下垂至膝的。服装周代......
-
〓 初读雷池(三)——舜与雷池
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生活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炎帝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所以炎帝、黄帝成为华夏族的祖先。相传,黄帝建造宫室、房屋,制作衣裳、发明舟车,还教人们挖井。黄帝之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助手仓颉发明了文字,助手伶伦编出了乐谱。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后人对华夏始祖黄......
-
〓 光明论坛·温故: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
〓 三星堆文化探秘——金杖之谜
金杖与青铜雕像,也许是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稀世珍宝了。正因为这样,专家们意见最多,争议也最大。古代中国并非“无权杖之说”。古方在《天地之灵》一书中指出,在江浙一带的史前良渚文化的大墓中,有仪仗玉质附件出土。包括玉戚、玉冒、玉墩等。以“秘”相连,即成一件长68厘米,有柄首饰和柄尾的完整玉器。作者说:“这些特殊的......
-
〓 看称谓,品《三国》
明公仔细读《三国演义》,会发现有很多人被称为明公。如第1回里刘备称刘焉,后来刘备归顺袁绍时也这么称呼过袁绍,曹操的谋士和张昭也这样称曹操和孙权,就连和曹操格格不入的陈宫临死前也说:“吾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耳。”明公是个什么东东呢?就字面而言,明公可解为贤明的......
-
〓 魏晋名士们的LOGO
魏晋是名士辈出的年代。当时并没有名片之类的物件儿,名士们总不能在自己脑门儿上写上“我是名士”。那么,如何标志自己名士的身份呢?麈(zhǔ)尾麈尾外型上似羽扇又似拂尘,本是人们驱赶蚊虫,扫拂灰尘的器物。但在魏晋之时,它在名士们的手中变成了一种精神奢侈品,成为了一种名士专有,其他人等都不敢轻易使用的物件儿。在当时,由于名士......
-
〓 乡村教育需要更多“燃灯者”
2020年高考落下帷幕。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63岁的校长张桂梅,又顺利送走了一届毕业生。这所大山里的免费女子高中,是当地的教育奇迹——它的历史很短,招收的大多是贫困、辍学或落榜的女学生,全校高考上线率、升学率却连年高达百分之百,本科上线率稳居丽江市前列。自2008年建校以来,已有16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考入大......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