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读雷池(三)——舜与雷池
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生活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炎帝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所以炎帝、黄帝成为华夏族的祖先。相传,黄帝建造宫室、房屋,制作衣裳、发明舟车,还教人们挖井。黄帝之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助手仓颉发明了文字,助手伶伦编出了乐谱。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后人对华夏始祖黄......
-
〓 “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摘自《文学回忆录》
木心1950年,我23岁,正式投到福楼拜门下。之前,虽读过他全部的小说,还不够自称为他的学生——被称为老师不容易,能称为学生也不容易啊——小说家的困难,是他的思想言论不能在小说里表现出来的。我同福楼拜的接触,直到读他的书信才切身感受到福楼拜的教育。那年,我退还了杭州教师的聘书(当时还是聘书制),上莫干山。这是在听福楼拜......
-
〓 诗词赏鉴·自强不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曹操《龟虽寿》赏析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是汉末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这首乐府诗约作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初。此时,他53岁,刚刚北征平定了辽西一带游牧民族乌桓的叛乱,消灭了袁绍军阀集团的残......
-
〓 周代常服
首服周代男子二十岁开始头戴冠帽。当时的冠帽除帽箍形之外,还有平形、尖形、月牙形及中间突出而两边翻卷等式样。低而平的是普通人戴的,高而尖的是贵族阶层人士戴的。周代的妇女仍保持者辫发的发式。有将辫发绾成一个大髻,垂在脑后的;有将头发编成两个辫子搭在胸前的;也有在梳好发辫之后,另在辫梢上衔接一段假发,使其下垂至膝的。服装周代......
-
〓 帆影茗韵:越窑青瓷荷叶带托茶盏
浙江省宁波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越窑青瓷荷叶带托茶盏”。此件唐代茶具为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码头遗址出土,由茶盏和盏托组合而成,胎质细密,釉色青翠,莹润欲滴。带托茶盏通体高6.6厘米,口径11.8厘米,足径6.6厘米。茶盏为敞口五曲荷花形,腹部弧形且压印五条棱线,圈足。盏托四边微微卷起,浅腹,圈足。茶盏与盏托相......
-
〓 刘邦及家人是否有名字?——与易中天先生商榷
易中天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谈论汉代风云人物刘邦时说,刘邦小时候没读过书,他和父母都没有名字,他父亲叫刘大叔,母亲叫刘大妈,又说他小名叫刘季,即位后易名刘邦。他大哥、二哥分别叫刘伯即刘大、刘仲即刘二,而刘三则不见其人,刘邦叫刘季即刘小。笔者认为,易中天先生的此番言论不乏捕风捉影、主观臆测之说,不宜在央视上作这样的讲解......
-
〓 稼禾观尽灯火可亲——汪曾祺留给我们的文学启示
制图:蔡华伟20年前的5月16日,作家汪曾祺走了。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汪曾祺以“新来的老作家”身份,捡起中断了30多年的小说和散文创作,自清新脱俗的《受戒》始,贡献出一批风格独特、极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创造了为文坛瞩目的“汪曾祺现象”。而在他逝世之后的20年里,人们阅读汪曾祺的热情没有减少。他的作品一版再版,出......
-
〓 这些字竟然都与猴有关
在汉字为载体的生肖纪年中,猴年颇受青睐。从唐、宋开始,传统民俗便常以猴作为吉祥、显贵、驱邪纳福的象征。比如常有画猴子骑在马背上,取言“马上封侯”的寓意;小猴骑在大猴背上,表示“辈辈封侯”;另在“九猴攀松”中,松代表永久,有长年长寿的意思。那么在庞大复杂的汉字系统中,哪些汉字与“猴”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呢?候“猴”字本......
-
〓 孔雀东南飞
在古代的水墨地图上,以青铜时代的东周王都洛阳为中心,东至齐鲁,西到关中,北抵燕赵,南达吴楚,四通八达,驿道相通。长于说辞的谋士,带着鱼肠剑,简朴的青衣,一骑绝尘,携着简书与符信,往来于诸侯国的城池之间,穿山岭,越栈道,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信书,赤红的朱印,五彩的羽翎,苍劲的笔法,宛如飞鸟白羽,翩跹飞舞,流星马飞蹄嘶哮。......
-
〓 曲中人散琴犹在
1959年年初,著名古琴家查阜西先生应各方要求,编写了一部《古琴的常识和演奏》。这本小册子言简意赅地讲述了古琴的历史、结构、装置、音色、演奏常识等,书中附有手绘图若干。这部书只刻印了几十本,当时在小范围传播、使用,以致市面上重无出现过。半个多世纪后,这个小册子在陈梦家夫人赵萝葳的遗物中被发现,同时还发现有查先生当年为赵......
-
〓 魏晋名士们的LOGO
魏晋是名士辈出的年代。当时并没有名片之类的物件儿,名士们总不能在自己脑门儿上写上“我是名士”。那么,如何标志自己名士的身份呢?麈(zhǔ)尾麈尾外型上似羽扇又似拂尘,本是人们驱赶蚊虫,扫拂灰尘的器物。但在魏晋之时,它在名士们的手中变成了一种精神奢侈品,成为了一种名士专有,其他人等都不敢轻易使用的物件儿。在当时,由于名士......
-
〓 《孽海花》中傅彩云对传统风尘女子的颠覆
曾朴是一个热衷革命思潮的作家,他将《孽海花》写成一部历史小说,全面刻划中国从1870年直至民国前夕所经历的政治动荡。他不愿意采纳传统的叙事形式,更在刻划赛金花——故事中的傅彩云,表现其对这风尘女子形象的刻划上,故意对其传统作出颠覆和背叛。《孽海花》被鲁迅列为谴责小说,因其主要的着眼之处是为折射和批判危机深重的社会现实。......
-
〓 肖复兴:年灯
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照往年一样,又亮了起来。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过年的时候,家里如有亲人还没有赶回来,要点亮这样一盏年灯,等候亲人的归来。什么时候亲人回来了,这盏年灯才可以熄灭。如果亲人一直都没有回家过年,这盏年灯每晚都要点亮,一直要等到正月十五,也就是年完全过......
-
〓 中华智汇·古代顶级灯具系列·环保釭灯:取光藏烟致巧金铜
双烟管釭灯考古线图。单烟管釭灯考古线图。“长信宫灯”考古线图,该文物出土于河北满城二号汉墓。 “水禽衔鱼釭灯”考古线图,该文物出土于山西平朔西汉墓。阳燧灯和多枝灯均于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到了汉代创制的新灯型就是装烟管的环保灯,从中可以窥见古已有之的环保理念及先人的智慧。河北满城一号西汉墓曾出土有环保釭灯——从灯室到灯腹间......
-
〓 宋代僧道服
早在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到了唐代,佛、道二教并驾齐驱。在宋代则又抬高道教,宋徽宗又自称为教主道君皇帝,建了很多道观。道士的服装主要有道冠、道巾、黄道袍等。道冠,通常用金属或木材制成,其色尚黄,故称黄冠。后人常以黄冠代指道士,道巾有九种:混元巾、九梁巾、纯阳巾、太极巾、荷叶巾、靠山巾、方山巾、唐巾、一字巾。道士常服为黄道袍......
-
〓 鸡文化,你知道多少?
中国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在甘肃天水西山坪大地湾一期文化中,已经发现了距今8000年左右的家鸡,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发现鸡有多种药用价值的国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和凤都是神化的动物,鸡却是一种身世不凡的灵禽,例如凤的形象来源于鸡。《太平御览》:“黄帝之时,以凤为鸡。”传说鸡为日中乌,鸡鸣日出......
-
〓 用人名作对子
用人名对对子,也是联对的一种。早在唐朝武后时期,文人游戏已兴此风。那位赋诗敏捷的东方虬曾预言:后世文人必用自己的姓名与西门豹联对。然而,千载之下知音还难觅啊!清人叶廷管《欧陂渔话》中却有这样的记载:有人举“西门豹”让一九岁学童属对,只因其刚读罢《左传》,开口便以“南宫牛”应对,举座为之哗然,皆称其为天然佳对也。宋人周密......
-
〓 侯健飞:再见梅娘
2000年除夕梅娘在作者(左)家中梅娘作品集一 梅娘老人走了,一个作家,在2013年5月7日。 我在当天微博发布这则消息时说,老人92岁,但几年前也有学者考证,老人生于1916年11月,这样算来,去世时应该是96岁。梅娘生前对生辰不置可否。对于年龄、身份、职业,对于历史和灾难,对于政治于个人命运的影响等等,......
-
〓 中华智汇·古代顶级灯具系列·玻璃罩灯:星落冰壶光火齐明
雨夜的灯光分外动人。唐代李商隐在《春雨》中写道:“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灯光照耀之处的雨丝,亮的像一团珠光宝气,可见诗人打的灯笼,应该有防水的灯罩。能够防水还透光的灯罩,也深藏着古人的智慧。在唐代,灯罩只能用油布或油帛制作。到了元代,谢宗可《泡灯》中却写到“焰吐兰膏映水晶,澄泓不动一沤轻。天星影落冰壶夜,神......
-
〓 中国文化对传统服饰的影响
服饰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衣、食、住、行四项中,衣被列为首位,它起着护体、御寒、遮羞、标识和美化人们生活的作用,所以说服饰是人类生活的橱窗。服饰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是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文化风俗现象,是政治、经济、心理、习惯诸多因素的综合表现。在许多地区和民族之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