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的趣话
玉马在十二生肖中行七名神风,是民间敬奉的一种瑞兽。此幅剪纸在辽阔的草原上,依山傍水,初升的太阳照耀着玉马神风。草原、玉泉、耕田代表着物阜年丰。张晓林作 癸巳蛇年将尽,甲午马年莅临。此时此刻,不禁又唤起国人对骏马骐骥的眷恋之情。 马是人类挚友,它自远古走来。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即有“马”字;《诗经·周南·汉广......
-
〓 江汉汤汤华夏悠长——从“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看先秦文化的演变
战国晚期·青铜编钟,2002年湖北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战国早期·排箫,一九七八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商代晚期·“大(天)兽御”青铜尊,一九六五年汉阳沙帽山出土。春秋晚期·“越王勾践”剑,一九六五年湖北省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战国早期·青铜鹿角立鹤,一九七八年随州擂鼓墩一号墓出土。“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
〓 趣话马姓与马名
马是个大姓,在《百家姓》里排在第52位,所谓“鲁韦昌马”是也。而现代百家姓是按人口排名,马姓列第19名,可算是数得着的大姓了。马姓虽大,但起源却比较晚,源自战国时的赵国名将赵奢。这位赵奢曾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与廉颇、李牧等人齐名。赵奢还有个很有名气的儿子赵括,即纸上谈兵的那位。说到这里,有人不免疑问,赵奢明明姓赵,怎......
-
〓 说不尽的盛唐
簪花仕女图周昉(唐) 唐代海兽葡萄纹铜镜 三彩胡人牵骆驼俑(现藏故宫博物院) 唐朝是一个可以梦想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因为唐朝正处在一个社会变迁与转折的关键时期,豪强士族已经衰落,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兴起;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切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各个阶层人......
-
〓 齐白石与《七鸡图》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藏品中,有一幅国画大师齐白石画的《七鸡图》。画面上画有七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小雏鸡,左侧有题款“卢沟有事后无画兴 今秋翻陈案矣 白石”,铭章为白文“齐白石”,压角印为朱文“吾家衡岳山下”。右侧绫裱上有启功先生题跋“此寄萍老人兴会极高之作,盖卢沟变后,水火之中,虽时弄翰,宁有佳兴。此幅题云今秋......
-
〓 诗说节气: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为公历每年的2月3日至5日之间,表示着春天的开始。从这一天一直到立夏这段时间,都被称为春天。今年的立春恰好在2月4日。 古语云:“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但就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还会出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今朝立春好天气,况是太......
-
〓 蛇的象征意义
人们常常把蛇雅称为“小龙”,以示尊崇。蛇脱下的皮叫蛇蜕,也被称为“龙衣”;民俗农历三月三是蛇结束冬眠、出洞活动的日子,也被称为“龙抬头”。这些都是把蛇比为龙。而事实上,龙也是人们在蛇的基础上添枝加叶想象附会而成的。尽管如引,蛇与龙的地位及敬奉象征意义是有天壤之别的。也许因为龙并不真正存在,人们可以随意塑造龙的形象,而蛇......
-
〓 大家手笔:重视我们的口头传承
人类的知识传承主要有口头传承和书面传承两种方式,而口头传承的历史要长得多。对一些民族而言,历史记忆、知识体系、信仰传承、文艺创造等大都保存在口头传承之中。可以说,文化既保存在文字中,也保存在口头上。相对于语言,文字是“第二性”的,是从语言中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语言可以没有文字,文字却不能没有语言。在人类文明的演化过程......
-
〓 人才史话:用一贤人,何以群贤毕至
钱三强 据《战国策·燕策》记载,燕昭王继位之初,采纳大臣郭隗建议,构筑黄金台,拜郭隗为师,以此招揽天下英才。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等贤能之士,从他国纷至沓来,士争凑燕。对此典故,后人多引以为鉴,将其上升为规律性认识:“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如今已成为领导者和社会公认的用人导向。然而......
-
〓 国学网,汉语情
回到生活的城市,忧郁的季风,飘走了那方风景,淡去了那份守候,却永无法改写那份情结。异国他乡的山水迢遥,却成就了我与国学网今生今世最美丽的相识、最璀璨的相会、最唯美的相忆。你的名字是我欣喜的源泉、情感的伏笔,摇曳着我的心情,呼应一个个季节,串联一步步路途。在异国他乡的情感边缘,漂流的岁月,是你教会我将祖国的亲情刻画在眼前......
-
〓 山水清音诗家奇想——孟郊《赠黔府王中丞楚》诗赏析
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山水千万绕,中有君子行。儒风一以扇,污俗心皆平。我愿中国春,化从异方生。昔为阴草毒,今为阳华英。嘉实缀绿蔓,凉湍泻清声。逍遥物景胜,视听空旷并。困骥犹在辕,沉珠尚隐精。路遐莫及眄,泥污日已盈。岁晏将何从,落叶甘自轻。唐代诗人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属浙......
-
〓 唐诗故事:任蕃改诗
宿帢帻山任蕃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任蕃。任蕃一作任翻,江东人。字不详,生卒年亦不详。《全唐诗》说他是唐末人。《唐才子传》说他是中唐武宗会昌年间(844)在世。任蕃为人刚烈自负。《唐才子传》记他年轻时曾进京赴进士第,落第后他对主考官表态说:“我出身寒素,不远......
-
〓 豆腐跟革命的一点不寻常的关系
豆腐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有人说,豆腐应该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有意思的是,其他的四大发明还有国家在跟我们争,而这个豆腐,连丁点争议都没有。近来,西方世界动物保护主义和素食主义流行,提倡以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中国的豆腐,成了一个榜样,让西方人佩服得一塌糊涂。国人到了西方,如果一时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只要有做豆腐的手艺,就......
-
〓 探寻“羊文化”溯源:中华文化中有哪些“羊基因”?
羊是人类最早开始狩猎和驯养的动物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从诞生时起就与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最新考古发现,距今大约8000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以及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已出现了陶羊……可以说,“羊的基因”几乎渗透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过了“龙”......
-
〓 中国古琴史话(四):两汉
秦汉时期,古琴艺术有了重大发展。当时的统治者在征集民歌的同时,也从各地选拔一些民间的优秀艺人,在宫廷中任鼓琴待诏。师中、赵定、龙德,他们都是西汉中叶宫廷中的鼓琴待诏。师中是汉武帝时期,东海下邳(今江苏宿迁)的名琴家。由于他的影响,当地好琴成为时尚。据刘向《别录》所言:“至今邳俗犹多好琴”。赵定是渤海人,龙德是梁国人。汉......
-
〓 光明论坛·温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时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
-
〓 博物馆“文创”需突破自身局限
故宫朝珠耳机、马王堆养生枕……最近几年,故宫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等博物馆文创产品令人眼前一亮,甚至掀起了一股文创产品“萌萌哒”热潮。博物馆文创产品对提升博物馆社会影响力、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把“博物馆带回家”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纵观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品种单一匮乏、质量粗制滥造等问题仍然存在。相比台北故宫博物院文......
-
〓 读书论世·我的阅读半径:经典如幽兰,空谷自芳菲
人近中年,才感受到经典的无边魅力,令人怆然一叹。少时有读书饥渴症,到如今还能回味起那种对书的“饥饿感”,偶尔寻到一本书,总是兴味十足。但在贫瘠的山乡,就连好看的小人书也难以借到,遑论经典?大学时代,虽有足够的经典可以涉猎,却把光阴浪掷在了时髦读物上。在工作后的快节奏时代,又被裹挟入浅阅读的大潮,跌入功利性阅读的泥淖。曾......
-
〓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为1902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曾先后改称优级师范科、京师优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以后,改京师优级师范学堂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7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正式成立。“七七事变”后,北京师范大学转移到西北大后方,数年间,学校一再迁徙,校名几易。1946年7月,学校迁回到北平,以国立北平师范学......
-
〓 中国围棋史话(四):两晋时期:潇洒儒雅的围棋
西晋和东晋时期(265—419)的围棋,是在一个极为特殊的环境下发展的。两晋政治极其荒淫腐败。司马氏为了笼络士族,取得他们的支持,沿袭并发展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门阀观念十分严重。封建帝王和士族阶层正是依靠这种制度过着优游闲适、奢侈放荡的生活。他们崇尚虚无和玄言清谈,纵欲享乐,标榜风流。这种消极颓丧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