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论坛:师生之间应互祝快乐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教育部正在规划将教师节由9月10日改至这一天。网络问卷调查显示,这项规划得到了近七成网友的支持。 孔子是“万世师表”,他与弟子们其乐融融,留下了“孔颜之乐”的佳话。这让我想起了今年教师节的一个情境。教师节当天,我给同学们上课。“今天是教师节——”同学们回应道:“祝老师快乐!”我说:......
-
〓 小钱币,大学问(三)
年号钱站稳脚跟宋朝都市繁荣,出现了手工业、商业集镇。商业的发达,带动了货币的流通量。宋代以年号钱为主,两宋改年号50多次,共有45种年号钱。每种又有草、篆、隶等多种书体,是我国品种最多、版别最繁、最富特色的钱币。《宋史·食货志》记载,太祖铸钱,曰“宋通元宝”,或读“宋元通宝”,是开国货币,但不是年号钱。太平通宝,宋太宗......
-
〓 张丽钧:寒性教育
寒性体质,是中医上的一个表述。寒性体质的人,多会“体惫力乏、气血两虚、狂躁妄动、神昏谵语”。错误的教育,与上述病症何其相似! 针扎、刀划、熨斗烫,揪耳、灌尿、吃鼻屎……虐童花样层出不穷,令我们心寒发指;接二连三的校园性侵,更是悍然挑战我们原已脆弱不堪的神经。我们的教育,遭到前所未有的诟病。 “显性脓......
-
〓 于坚:汉字断想
〇汉字是一,不是二,不是能指所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抱一为天下式。”(《老子》)这讲的是道,也是字。字是一,道在其中。汉字,是工具性和诗性的一,天人合一也可以用于汉字。天是诗性,人是工具性。汉字不是指向意义、本质、概念,意义......
-
〓 芷兰斋书跋·吴骞跋抄本:《静志居诗话》
静志居诗话八卷(清),朱彝尊撰,一函两册,清吴骞乾隆五十八年抄本并跋,过云楼旧藏,钤章:拜经楼、拥书楼、仲鱼过目、臣、骞。图为《静志居诗话》之卷首静志居诗话八卷(清),朱彝尊撰,一函两册,清吴骞乾隆五十八年抄本并跋,过云楼旧藏,钤章:拜经楼、拥书楼、仲鱼过目、臣、骞。图为《静志居诗话》之吴骞题记第一页静志居诗话八卷(清......
-
〓 主持人规范用语:必须的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在推广普及普通话方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这是岁末年初之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的最新通知;也是继前年、去年先后推出“限娱令”、“限广令”之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的又一份“荧屏限令”,因而备受关注。一石击起千层浪 “通知”要求,主持人除节目......
-
〓 智海观澜:师道二字值千金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段话可谓是对师道的最好阐述。中国历史上不乏恪守师道之人,比如刘师培、黄侃。 古文经学大师刘师培,被章太炎誉为“国学界的凤凰”。刘师培一家五世治《春秋》,但对《春秋长律》中的历法问题一直没有搞清楚,故迟迟未能......
-
〓 漫说唐代诗人的书法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书法艺术发展的盛世。“书法至唐,自欧、虞、柳、薛振起衰陋,故一时词人墨客,落笔便有佳处”(《宣和书谱》)。唐代诗人善书、书家善诗,诗人之多,书家之众,都是空前的,一人而兼诗人书家者比比皆是。《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书家部》载录唐代书法家六百四十多人,唐代的著名......
-
〓 各打五十大板
在各类诗歌讨论会或论坛上,常见古典诗词爱好者和写现代诗的诗人们相互攻讦、指责,大有水火不相容之势。鄙人谁也不帮,各打五十大板。(1)“伪体”诗词何其多?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华(古典)诗词学会的注册会员有两万多人,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还要多出一倍多。还有一个数字也非常惊人,全国爱好古典诗词写作的人群号称“百......
-
〓 郑也夫:“爷”的变迁——摘自《语镜子》
“爷”自古就是口语中流行的字眼。在书面语言中其最初的意思是“父亲”。北朝乐府《木兰诗》中“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中的“爷”即指木兰的父亲,但在以后的口语中它更多地意指“祖父”。据清人赵翼考证,自唐朝始,从“爷”中引申出了尊人之称的意思。以后这一尊称的应用越来越广。王爷、老爷、少爷、驸马爷——有地位的男性最先被......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坚守之道与服务之责
夏锦文 1964年生,法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教育部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咨询组组长。在《法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公开出版《社会变迁与法律发展》等著作30余部。 现代大学诞生之初,便以一......
-
〓 乌丙安、叶春生、柯杨等专家再度呼吁:别把“七夕”过成“情人节”
本报北京8月7日电(记者王国平、宋喜群)7日上午,在京举行的中国(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论坛上,是否有必要将“七夕乞巧节”改造成为“中国情人节”,再度成为与会者聚焦的话题。乌丙安、叶春生、柯杨等专家明确表示,这样的改造欠妥当。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柯杨认为,传统的七夕乞巧节与牛......
-
〓 古人如厕趣谈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就是在不登大雅之堂的厕所上也有着诸多文化积淀。翻阅史乘,在如厕的称谓上,便有诸多文雅的说法,如更衣、出恭、登东、便旋、行清、解手等等。庄子说过“道在屎尿”,意在万物都存有一定的道理,不在于事物的大小。宋明理学讲求格物,喜欢穷究事物的道理,结果王阳明对着家中的竹子“格”了三天,大病一场,也没格出什么道道......
-
〓 文化评析:方方的“开炮”需要有关部门回应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湖北作协主席、作家方方的《我的质疑书》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 这篇被媒体形容为“剑指文艺界腐败”的文章,针对湖北“T诗人”职称评定一事,质疑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职称评定上“粗糙而轻率”。方方的具体解释是,就T诗人的人品素质、写作水平和晋级时间来看,其在2013年湖北作协的职称评定......
-
〓 迷信“期刊影响因子”给高等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CFP对期刊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标准的政策有关部门也在做出调整,教育部2013年底明确提出评判高校科研能力不再过分依赖论文。 CFP 编者按 一段时间以来,高校教师为论文所累开始为人诟病,不可否认,以论文发表数量尤其是所发表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来评定教师的职业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但是本文作者......
-
〓 百年留学:容闳的“西学东渐”尝试
在耶鲁校园,至今悬挂着一位中国人的画像,画像上的人是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1828年,容闳出生在广东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的父母希望儿子将来能当一名和洋人打交道的翻译,改变贫穷的命运。于是,7岁的容闳被送到澳门一间由西方人创办的马礼逊学校读书。1846年,校长布朗告诉学生,自己因为健康原因决定回国,同时想带几......
-
〓 珍视笔下千钧力
文字当是有力量的,正所谓笔下千钧。如学者张中行所说,“我主张多读书,读的书多了,脑子里装着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甚至西方的康德、爱因斯坦等等,一般的几张钞票是看不起的。”这一点,从刚正不阿的文天祥身上可以得到印证。文天祥善养浩然之气,当他慷慨就义之后,人们发现在他的腰带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
〓 男人的酒,男人的心
我国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千古酒名最盛,堪称“饮坛北斗”的是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刘伶一生可以说是与酒情结连理,生死与共。他外出是叫家人“荷锸而随”的,随时准备着醉死了便挖坑埋他。因长年累月沉溺于酒,刘伶已渐入“人酒合一”的佳境。如他醉后在房中脱衣裸形,来客斥责他伤风败俗......
-
〓 刘红军:砚文化漫谈
宋代斧钺活眼端砚清代蕉叶端砚(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藏) 中华砚文化是传统文化瑰宝,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传承弘扬中华砚文化,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任务。 弘扬砚文化就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砚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印记,在中华几千年的古老文明上,砚文化始终发挥着延续、传播、交流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作用。历代文人墨客用砚......
-
〓 事说新语:功不唐捐
这段时间读胡适的书,一篇原载于1932年的文章,今天读来,依然有现实意义。文章是胡适写给毕业生的,主题为“功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丢了,胡适叮嘱青年学生“功不唐捐”,意思是说,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你瞧,你种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