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沈昌文:我的求知故事
沈昌文追忆范用 资料图片 不管怎么撇清,在我这个“知识分子”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种种奇怪的故事。上帝不让我用正常手段获得知识,我只能“非法成长”了。 我的父亲不到30岁就去世了,身后背了一屁股债,于是全家四处逃亡避债。我那年4岁,起初逃到宁波,后来潜回上海。在上海,住在一个棚户里。住了几年,我要上学了。折腾......
-
〓 光明论坛:将传统文化“讲清楚”
今年八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针对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四个“讲清楚”,指出对传统文化要“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日前,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又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
-
〓 感同身受与渐行渐远:当前大学生的古典文学接受
当前,倡导全民阅读和普及传统文化的活动正全面展开。在最应提倡也最易实现“独立阅读”的高校,传统文化的接受情况又如何呢?日前,我们对山东大学、中国人大、华东师大、中山大学、西安交大、大连理工、湖南大学、广西师大等全国十几所高校的古典文学(侧重但不局限于“文学”,也包括历史、哲学等文化经典)接受情况进行了调查,形式......
-
〓 历史剧:你的担当在哪里
近日,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播出引发舆论热议。由于第一次从司马懿的视角来描写三国历史,并把司马懿塑造成了一个忍辱负重的战略大师,所以该剧带给观众一种新奇感,意外取得很高的收视率。这部剧表面看虽然没有像网络小说那样轻佻,里面没有穿越,也没改变历史走向,还采取了看似严肃的叙事方式,但是对于司马懿这个人物的描写与......
-
〓 名家读经典·《昭明文选》:流传千年的范文经典
《昭明文选》在中国文学史上,以一本书而被尊崇为专门学问的,前有“《文选》学”,后有“红学”。《文选》是南北朝时期梁朝(502—557年)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故又称《昭明文选》。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收录先秦至齐梁间130位作家的700余篇作品,并按照赋、诗、骚、诏、册、令、教等37类文体编排。每类文体下又......
-
〓 文化世象·文化名片与国家形象:缓减当代中国的文化焦虑
大国之大,不仅在于体量庞大、肌肉强健;更在于文明昌盛、垂范万邦。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我们既要承认不同民族国家的差异性,也要看到共同的责任和命运。中华民族用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奋斗,先后缓减了民族国家的主权焦虑、生产力焦虑,现在到了认真思考和缓减文化焦虑的时候了。拥有世界范围的巨大文化影响力,是大国全面崛起的重要标志。大国之......
-
〓 品味古籍·宋代:中国文艺成熟期
唐宋八大家中有6家是宋人,苏洵一家占了3席,加上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其实,宋代在文史方面最有分量的著作还要算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作,目的是给朝廷提供治理国家的历史借鉴。我们还可以从这部书中读到许多精美的文学篇章,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如贞观群臣论治,还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类的警句。宋代文章大家......
-
〓 文化评析:哲学启蒙还是早一点好
近日,江苏扬州梅岭小学西区校为三到六年级学生开设了哲学必修课,结果却让人有点纠结。有人赞同,认为哲学有益,启迪心智应从娃娃抓起;也有人质疑,认为哲学晦涩难懂,儿童难以接受。 “哲学太抽象,一旦试验失败,就等于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笔者挺理解家长这个观点的,大概哲学在他们眼中,和NASA发现的新地球一样遥......
-
〓 文艺新视界:让非遗讲述中国故事
近年来,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已经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对不同文化传统去粗取精、兼容并蓄的文化心态已经越来越具有社会基础通过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传统习惯,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非遗保护的最终目的文化遗产与环境密不可分,相比于环境涵养的漫长,其人为破坏往往只在弹指一挥间。一旦传统村落、老街、老宅等周边环境......
-
〓 诗词赏鉴: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的青少年时期,在蜀中即今四川读书、任侠。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秋,他23岁,为追求功业,实现“大丈夫”的“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见其《上安州裴长史书》),出蜀沿长江三峡东下。在舟出三峡、初入今湖北江......
-
〓 围棋和阴阳
一、围棋的象征意义从视觉的角度看,黑白两色是对比最鲜明,最容易被人的眼睛区分的颜色。这种表面上看截然对立的性质,不能不说与易经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易经的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
-
〓 开悟堂聊砚⑤:汉砚辨析
故宫藏十二峰陶砚。 关于汉代陶砚,有个公案不能不说,即北京故宫十二峰陶砚的年代问题。对故宫十二峰陶砚年代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即便是故宫的专家也对此砚有不同看法。老一辈故宫学者郑珉中先生在《对两汉古砚的认识兼及误区的商榷》一文中,对故宫十二峰陶砚的流传、造型的时代特点等,对照典籍和汉唐出土的实物,作了细致分析,......
-
〓 傅谨: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启示
最近,白先勇先生荣获“太极传统音乐奖”,我很荣幸担任他的推荐人。这个奖项授予在全球范围内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保护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和团体,白先勇先生获奖是实至名归,因为他主持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创作与演出,堪称传统艺术在当代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典范。白先勇通过青春版《牡丹亭》向我们证明了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有......
-
〓 人才史话:人才与贞观盛世
马周,山东人氏,早年父母双亡,孤身一人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后流落长安,寄居到中郎将常何府中做门客。 贞观三年,天下大旱,久不下雨。唐太宗认为,这是上天在警示自己,需要检查自己为政中的不当之处,于是就下诏令文武百官上书议论朝政得失。 对于一般的官员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但是对于大多数......
-
〓 跟春节“过不去”的民国
今年的新年元旦,只给了一天假日。大家并不觉得多么不习惯。在多数国人心里,春节时多放上几天就最好。在鲁迅当年,尽管已经“民国”了,可他的小说里,仍留下一句让后来人很难忘记的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象年底……”春节,才是我们这个有悠久传统国度的最重要节日。可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的一段时日,春节实实在在被禁止......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有关怀有担当
宋永忠 大学应该是这样一个地方,她坚守着自己的历史使命,通过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传承文化、为社会服务,与所处的时代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一所理想的大学应该是有坚守的,她恪守着大学的本质,拥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办学理念、文化精神和普世价值,不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失去自己的根基。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整个社会变得比......
-
〓 大道兮低回——大宋王朝在景德元年
老子说:大邦者下流。意思是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有容纳百川的胸怀与气度。这话里包含着高妙的智慧:越是繁荣强盛,越应虚怀若谷,才合乎“道”。因为道之所在,并非争强好胜、骄矜挞伐,而是谦逊处下、开放包容;道之发展,并非直线向前、高歌猛进,而是迂回潜行、深思默察。所以古人有言:大道低回。这种关乎道的论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
〓 文化世象:呼唤典雅精致的文学语言
央视播出的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宣布启动“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在观众和网民中引起热烈反响。有人惊叹,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过去却知之不多,真是惭愧;也有人对节目的动机和效果表示怀疑,指责节目选择的字词太过生僻,讥之为“语文版奥数”。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成人的书写正确率屡创新低,表面......
-
〓 与“国学网”同行
每天都上“国学网(www.guoxue.com)”,这个习惯已经有三年多了。最初因为电脑上网不方便,是每天用手机上的。“国学手机版(wap.guoxue.com)”上的“新闻”栏目也就是“国学网”电脑版的“国学资讯”栏目,更是每日必读的。自小就喜欢文科,就喜欢哲学、历史、文学、书法等等中国古典的东西,却没有专门地读过文......
-
〓 解读《诗·摽有梅》管窥西周婚嫁风俗
《诗经·召南·摽有梅》是一首反映西周婚嫁礼仪风俗的诗歌,诗以第一人称方式,表达了一位逾越婚嫁年龄女子盼望出嫁的急切心情。一般都解读到这个意思而已,殊不知这首诗的背后有着特殊的婚俗文化和礼仪背景。全诗文本如下: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