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振宁:科学之美与艺术之美
科学与艺术,都与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广泛存在于科学与艺术之中,但美的类型却不相同。科学发展的阶段性非常明显,人们对于科学之美的认识,也是逐步攀升的。比如虹和霓,几乎人们都见过,而且初见之下,连小孩子都会觉得美,因为这是一种直观的审美感受。然后,人们才逐渐了解虹霓的物理理论,发现那是太阳光照射到水珠里发生的光的折射现......
-
〓 蛇故事四则
以下四则和蛇有关的故事,饶有古趣,值得梳理赏析。齐桓公见委蛇 这是《庄子·外篇》中《达生》的第7个小故事。齐桓公在沼泽中见到一个怪蛇,回来就病了,请一位名叫皇子的人来医病,皇子说出委蛇的样子:“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桓公辴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者也......
-
〓 张传忠:习书三味
(书法) 张传忠 余幼受家父启蒙染翰,从“永字八法”练起,横竖点撇捺,星点不敢差,日久天长,单纯的好奇就演化为持久的兴趣。回顾数十年,无论环境如何变迁,练字这一嗜好始终不离不弃地伴我前行。加以职业缘故出差较多,使我得以遍临各地名家碑帖,更有胡抗美、封俊虎、叶培贵、张仲愈等书界诸友点拨切磋,临古习今,经年不辍,书技......
-
〓 龙年话龙: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
人们说中国是龙的故乡,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说中国文化是龙文化。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龙年伊始谈龙及龙文化,不仅是饶有兴味的,也是很有意义的。龙起源众说纷纭龙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可以说源远流长。自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到今天,龙,这一神圣怪异的动物神,几乎贯穿了中华民族漫长而复杂的文化发展......
-
〓 文化评析:“汪国真热”显示大众文学的生命力
4月26日凌晨,著名诗人汪国真因肝癌去世,终年59岁。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现象级诗人,汪国真曾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尤其在校园掀起“汪国真热”,成为一代人的文化记忆。然而,在备受追捧的同时,汪国真的诗歌一直以来也伴随着争议。 在汪国真去世当天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针对汪国真的诗歌价值和文化影响,产生了截......
-
〓 重拾家书,感受文字的力量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的几十年,从书信、电话,到后来的聊天软件,再到如今的微博、微信,技术革新让生活日新月异,过去的一些生活习惯逐渐淡去。不过,依据这种更替来评判孰优孰劣恐怕不合适。比如,言及书信,除了被认为是一种过去时的沟通方式,大家经常还会产生一种怀旧情绪——远离了书信,似乎总觉......
-
〓 新评弹:文化价值不能用钱来衡量
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挺没文化。为什么?很多文化上的事搞不懂、看不明白。后来有一天,突然明白,原来不是没“文化”,而是不懂“经济”。为什么?不少文化领域想不明白说不通的道理,拿“经济”一解释,醍醐灌顶了。近日中国长城学会调查公布,目前明长城的墙体只有8.2%保存状况较为良好,近三成已经消失身影。同一个长城,不同的遭遇——......
-
〓 传统节日怎么过:构建年俗文化空间
羊年春节在望,很多出生在农村、工作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网购了火车票飞机票,等着回家过年。过年,为的是阖家团圆,一解思乡之苦,也是为了感受热闹喜庆的年味。不过,现在不仅城市,农村的“年味”也越来越淡,其中原因很多,可能是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几十年来家庭小型化的结果,也可能是传统农耕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的缘故。随着新农村建设、新城镇......
-
〓 新语:期待“以存其真”价值的回归
因为商业味儿太浓,北京什刹海和南锣鼓巷被排除在今年4月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名单之外。这一消息近日被媒体披露后,不少人颇感意外。有关人士分析说,历史上,这些地方原是居住区,过多的商业开发并没有使其得到原汁原味儿的保护,没能反映出其原有的价值特性和历史定位。何止是什刹海、南锣鼓巷,从北到南,失控的商业街、同质化的旅游、消......
-
〓 言恭达:书法艺术的时代审美转型
时代在变迁,审美在转型,这是客观事实。在八届国展的工作会议上,中国书法家协会提出了国展评审标准,即书法篆刻作品的创作必须遵循书法艺术规律。一是艺术的历史传承性是艺术发展的规律。二是表达性情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特征。三是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统一性是艺术繁荣的标志。四是唤起美感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北宋提出“文道两本”以来......
-
〓 见仁见智:莫让书简成为“文化化石”
朋友,如果我问,现在你还在动笔写信吗(或者在网络上写信)?你还有过以一种忐忑的心情,在期待一封家书或来自友人的信件的经历吗?我想,以肯定的口气回答我的,恐怕十人中间不会超出一个。这种现实在传递着一个令人尴尬甚至痛心的文化现象:曾经鲜活的“书简文化”正离我们渐行渐远,大有演化成为“文化化石”之势! 在中华民......
-
〓 一岭桃花红锦黦
李元胜摄 春雨唤春雷。正月结束后,当淅沥雨声中有了野鸡的低鸣,笼中的八哥又在不断要鼓动翅膀时,第一声春雷就该来了。 第一声春雷往往也是在睡梦中若有若无,朦胧听到的。早春时节,还不需要闪电撕裂长空,那雷并非来自半空,没有疾风相薄,它像是来自远远的大地深处,闷闷地,通过一切阻挡物的回声激荡而来。古人形容雷声爱用......
-
〓 大国空间特性对于中国历史和法律的影响
按照列伏斐尔等人的观点,社会现实不是偶然成为空间的,不是存在“于”空间的,它在先决条件上和本体论上就是空间的,不存在没有空间化的社会现实,也不存在非空间的社会过程。笔者有一个很深刻的感触,在研究中国的法律、经济等问题时,中国作为“大国”的空间性往往被视若无睹,仅仅被作为无需赘言的背景衬托,而对其在社会各层面的深......
-
〓 文化随笔:“三希堂”前话乾隆
很多人游故宫,都惊诧于导游讲的所谓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却忽略了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暖阁的一间小小书斋。它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书房。透过窗户,窥探这仅八平方米的小小书斋,驻足于此,也总能令人付思联翩。 乾隆皇帝作为“文奋武钦”的一代帝王,其书房虽小却极为雅致。楠木雕花隔......
-
〓 光明时评:“衡中模式”是“高考梦工厂”还是“人间炼狱”
“一本上线率86.6%,10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包揽全省文科、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这则今年河北省衡水中学竖在校门口的高考喜报,最近又在网上被热炒。“衡中模式”在连战连捷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这个所谓“高考流水线工厂”的“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常化”的质疑:如此高压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得到......
-
〓 新世纪国学热的发展
关于新世纪以来的国学热,我想从文化现象入手,从文化事件入手,但不是依照逻辑的顺序,而是按照历史的序列,加以叙述,来提出我自己对新世纪以来国学热的观察,以此与大家进行交流。 在最近十余年的国学热中,第一个事件我想讲的是关于“儒藏编纂”。2002年开始,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四川大学都提出儒藏工程的计划,2003......
-
〓 陈忠实:记忆抒雁
春节期间难免懈怠慵惰,正月初五早晨又比往常起床晚了。待坐下来打开手机,便看到北京一位文学朋友发来的短信,告知雷抒雁在当日一时三十一分去世的噩耗,我失声呼出一声“抒雁啊……”顿然陷入一种意料不及的重创后的失语状态,脑子里一片空白。 随后就有一位熟悉的记者打电话来询问我对抒雁去世的感想,我脱口而出:“一个伟大......
-
〓 坚守学术尊严是我们神圣的职责——为庆贺复旦哲学系建系六十周年而写
现在想来,当时的我,哪里知道这些可爱的老师们对我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很多事情,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是在过了数十年之后,只是受偶然事件触发而回忆往昔时,才发现了它们的存在和价值。今年是母校哲学系建系六十周年。在中国传统历法中,六十年是一甲子。对于复旦哲学系来说,我相信这一甲子有着无比深刻的意义。我虽然没资格和能力全面总结......
-
〓 人民时评:还科学一份纯粹与沉潜
对论文造假零容忍,是进一步完善科研制度的契机,也是涵养科学精神、净化学术环境的进一步努力这两天,有两条与科技相关的新闻备受关注。一条新闻是科技部向新闻界通报对今年4月《细胞生物学》杂志撤稿事件的处理进展,态度鲜明、措施有力,显示出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的诚意。另一条新闻则是,78岁的刘先林院士在高铁二等座上笔耕不辍的照片刷屏......
-
〓 正本清源说孔子:孔子与“愚民”说
曾几何时,孔子是“轻视劳动人民”的人,因为他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事实上,孔子的这句话应该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他实际是强调重民、“知”民。对于这样的理解,已有前人指出过,但若不是新的材料出土问世,仿佛对孔子的误解永远也得不到澄清! 所谓“愚民”思想,指的是统治者为了满足其统治需要而采取的一系......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