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干部谈读书:人生高度得益于阅读广度
博学于文,可以修学储能、锤炼修养,全方位地拓展人的视野、丰富人的学识;可以使人站高望远,客观全面地了解社会,成为复合型人才“博学于文”,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也是一样,读书万卷,无书不读,勤于思考,方可练达。记得读中学时,我遇到了一位在同学眼里很“怪”的数学老师。他时常“不务正......
-
〓 金台视线:学风不正学术何以端正
“教授”这个称谓在国人心中曾经是十分神圣的。父母有对好友,都是做学问的,男的是清华大学教授。因两家人的关系十分亲近,我们小时候常被父母带着去清华玩。教授叔叔懂几门外语,很喜欢买书,家里到处都是书,包括洗手间,印象最深的是,他家的许多外文书和给孩子买的小人书以及各个角落里的台灯。他们的邻居也是位清华教授,同样坐拥书城,学......
-
〓 传媒随笔:新媒体带来学术研究新方法
新著《中国的自由传统》。资料图片青年学者吴钩漫画像 资料图片 在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支持下,新媒体犹如一股洪流,冲击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行为无不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在中国,新媒体的发展更是超越了社交、娱乐领域,进入到更为广泛的社会公共议题甚至政治生活中。事实上,新媒体在中国的发展还远不止于此,它......
-
〓 文化评析:从回望中汲取前行力量
窗户打开,粉尘会伴随新鲜空气一齐进来。处在一个全球化迅猛推进的时代,各种新生事物的涌入与受纳,不同思想观念的激烈碰撞,带给社会的急剧变化经常让人目不暇接。我们在眼光向外积极吸纳国际经验的同时,也开始重新检视自我,期待从古人那里寻找稳定世道人心、治理国家社稷的智慧。 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延续性最强的国家,源......
-
〓 慢慢走,欣赏啊——赏花记
审美活动从字面上讲就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在日常生活中,花无疑是美的直观形态,也是美好事物的一个代表。植物开花之时是其生命美好状态的直接呈现,所以赏花也是对美的欣赏。中国古人很早就懂得这个道理。在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吟咏中,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绽放的赞美。以至于发展出赏花美学,其主要内容是:欣赏花姿色气味......
-
〓 向何兹全老先生敬礼
时下,学术圈子里批评的声音少了,吹捧的文章却越来越多了。即使有些批评,既无“商榷”,也很少有人点名道姓了。可是,学者不能不写文章,写文章又难免涉及评价别人的观点或看法,赞同则好办,反对则难办。然而,学者毕竟是学者。实在不得已时,他们用引号点出被批评的论点(有的连引号都省略,也大都不加注释)之后,再阐发自己的高论。如此这......
-
〓 艺坛杂议:历史剧岂容随意戏说
近日,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正在院线公映。这部电影在点映时,男女主人公在马背上的激情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一时间,激情桥段和话题的炒作让这部历史剧增添了不少娱乐气息。在舆论的压力下,这部戏中的激情戏份被剪掉。当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杨贵妃与唐太宗的这场“马震”激情戏,只不过是片方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玩儿出......
-
〓 光明论坛·温故: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
2015年11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越南国会的演讲中指出:“1942年到1943年,胡志明主席在中国从事革命活动期间,写下了‘登山登到高峰后,万里舆图顾盼间’的诗句。中国唐代诗人王勃也说过:‘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中越关系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登高望远、携手努力,为开创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
-
〓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经典著作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人类思想与知识发展进步的历史,正是一个不断回到经典,又从经典再次出发的过程。经典著作的地位,经过历史的不断淘洗而最终确立,其数量不多,但浓缩着人类思想与知识的精华。西方经典著作既构成了现代社会科学的体系,也体现了社会科学的......
-
〓 文艺观察:上古神话如何“重生”
漫画 徐鹏飞上古神话要在今天的电影改编中重生,主创者需创造出既符合神话精神又与时代审美相契合的艺术形象日前,酝酿了十余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上映,首日票房冲破7000万元人民币。影片《大鱼海棠》的角色设计主要参考了《山海经》《庄子》等上古神话典籍。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创作国产影视作品,这不是第一次:此前......
-
〓 海岩:姚黄魏紫俱零凋——红木家具今古谈(连载一)
明代黄花梨无束腰攒罗锅棖马蹄腿画桌 多年以前,我受中国家具协会委聘,担任中国传统家具高级顾问;受中华文化促进会委聘,担任木作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在木器行业渐渐为人所知。也常替人掌眼,授课解惑,不揣片面所见,自诩一家之言。 向读者介绍红木家具,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当前“流行”的红木文化,广涉植物学......
-
〓 在美国忽忆余光中先生
结识前辈余光中先生,是在2012年8月,我应邀就任台湾中山大学客座教授,甫到高雄,正好有余先生的一次聚会,参加者一桌十来人,主要是中山大学文学院和中文系、外文系、艺术系三系之院长、主任,余先生夫妇,以及我们夫妇作为客人,忝陪末座。余先生和师母谈笑风生,甚为和蔼风趣,饭后大家有合影。当时,我并不知道以后会和先生有交往。中......
-
〓 历史与空间:南宋的主旋律
跟着领剧本征文奖的年兄到杭州,不禁想起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据说,这首嘲讽偏安的“反诗”,作者当年把它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的墙壁上,至于那家旅店具体在哪里,座中无人说得清。会不会在河坊街呀?席间,《风景名胜》的编辑朋友赵女士打趣道,要不,你们到那里去寻一寻?我......
-
〓 青丝白发忆春风——纪念恩师罗国杰先生
1999年9月罗国杰(中)在伦敦Gresham学院参加中英伦理学研讨会上发言,姚新中(左)为其翻译。 2015年3月9日上午7点22分,罗国杰先生静静地走完了他的一生。作为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杰出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罗老师的思想和人格影响或塑造了伦理学领域里的几代学者,也是我终身难忘的恩师。 我的本......
-
〓 知味·丝绸之路·漫话面食
在中国漫长的饮食历史中,面食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小麦的种植始于公元前7000年左右的西亚地区。对中国而言,麦是舶来品。所以《说文解字》解释麦字为“来也”,“来”是麦的本名,小麦是外来作物,是通过早期的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来的。麦字在商代甲骨文中便已出现,说明距今3000多年前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开始种植小麦。美籍华裔......
-
〓 天灾与“洪武之治”
明洪武时期(1368—1398年),“百姓充实,府库衍溢。盖是时,劭农务垦辟,土无莱芜,人敦本业”,又大兴屯田,“故上下交足,军民胥裕”(《明史·食货志》)。清康熙帝曾嘉其“治隆唐宋”,后人誉之为“洪武之治”。事实上,明洪武时期,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天灾频发,民生多艰。但也正因为如此,明太祖朱元璋“宵旰图治,以安生民”......
-
〓 尧舜及其族群考论——读中国远古史札记
内容提要:本文是作者研读中国远古史的札记,通过考察尧舜及其族群的源流,将商汤革命以前的中国历史贯串起来,从中探索中国文化的规律。论文破解了濮阳西水坡蚌图、临汝鹳鱼石斧图和东北考古之谜,弄清了所谓五帝的本来面貌,并用八卦讲解了舜的一生。一、濮阳之战1987年5月,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的遗存,之后出土了三组用蚌壳......
-
〓 集邮撷趣:赛龙舟
据传说,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2011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位列其中。在我国发行的邮资票品中,经常出现赛龙舟的激烈场面。我国最早出现赛龙舟的邮票是1895年8月1日福州书信馆发行的“商埠龙舟”邮票,全套9枚同图,邮票刷色和面值不同,图案描绘的是端午节闽......
-
〓 文化评析:文物保护共识亟待修复
比修复一件件文物更重要的,是修复我们对文物保护的共识:要制定更有力的文物保护制度,并保证其刚性执行;要进行必要的文物保护常识教育,提升全社会的文物保护认知。 面对上百万件需要修复的文物,故宫博物院拟邀社会人才进“宫”协助修缮。日前,“平安故宫”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项目启动,首批文物修复保养工作长达半......
-
〓 提高研究能力开启研究新局大数据使社科研究不再“望数兴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握大数据迅猛发展的趋势,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毫无疑问,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为社会科学研究打开了“另一扇窗子”。但是,目前社会科学领域对大数据的运用还存在一定分歧:支持者认为大数据将显著提升社科研究能力和水平;反对者则担忧大数据的运用会削弱社科研究中的伦理、价值等基本要素......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