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才史话:自知无知才能求知
杨朱像 任轶 绘 战国时期魏国人杨朱,是个了不起的思想家,他的观点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很大。据《庄子·山木》《韩非子·说林》以及张远山所著《庄子传》记述,杨朱30岁那年,曾携弟子路过宋国,到蒙邑拜见在此隐居的南郭子繤。他所住的旅店就在子纂隔壁,店主人叫曹夏。闲谈中,杨朱对子纂说,曹夏有一美一丑两妾,长得丑的那位受......
-
〓 我这样给孩子讲国学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知与行】实用与“大用”“国学到底有什么用?”很多人会追问这样一个问题,但回答这个问题,又实在太难,言人人殊,简直无解。对国学有较为深入了解的人,往往不屑于做这样的追问。因为一旦谈到关于国学有用的问题,他必然会有很多的例子,来谈国学中的“无用之用”,这种于人生的“大用”是他在学习国学的实践中亲身感受到......
-
〓 “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台北“素书楼”上忆钱穆
台北阳明山麓、外双溪畔,“素书楼”见证一代国学大师钱穆的晚年生活点滴。钱先生寓此22年,著书30余册,开课17载,小楼客厅成为孕育一代学人的文化园地。笔者日前沿外双溪,走进东吴大学校园,探访钱穆故居。小院敞着两扇朱门,上题“素书楼”,正是钱穆遗墨。门后曲径通幽,拾级而上,枫树夹道,修竹相迎,尽头即是一座二层小楼。“一园......
-
〓 文化聚焦:昆曲最紧迫的任务仍是传承
《牡丹亭》《长生殿》 昆曲是中华文明的奇迹与骄傲。从魏良辅创昆腔水磨调,梁辰鱼按昆曲的声腔格律写剧本《浣纱记》,传奇这种文学和戏剧的新体裁迅速崛起,出现了大批与昆腔音乐相得益彰的优秀剧作,将中国文学推向新的高度。昆曲为文人写作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但昆曲并不仅仅是文人的案头书写,同时更指一种独特而精致美妙的演唱,并......
-
〓 《红楼梦》的阅读及其它
某报一位记者朋友来电问我:“4月28日英国《每日电讯报》评选亚洲十大名著,排第一的是《红楼梦》,而去年7月某出版社评‘死活读不下去书’,《红楼梦》也高居榜首。有分析认为,上世纪7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不愿读名著,认为它难懂。我想请您谈谈读《红楼梦》等名著的意义,以及年轻人为何不愿读,应该怎样读?”这个问题不是一句......
-
〓 古典文学作品何以歧视女性
《红楼梦》与《金瓶梅》这两本书的作者,都很注重女性描写,但视角或者说作者的内心世界决然不同。《红楼梦》的作者对女性是一种欣赏和审美,而《金瓶梅》的作者看待女性,从衣着、相貌、体态下笔一番描写,完全是性心理。这可以说不敬,也可以说歧视。 其实,《金瓶梅》的作者更真实自然,这不仅代表了作者的“理念”,或许还......
-
〓 情天恨海——小议《失街亭》马谡之死
今天语文课上,学习了耳熟能详的《失街亭》,马谡的死,王平的劝谏,诸葛亮的眼泪再一次环绕在心头。但是,在诸葛亮“戮谡以谢众”的背后,除了严明军纪,执法如山之外,还有什么难言之隐呢?这就有围绕诸葛亮的三个问题浮现出来。第一,诸葛亮为什么要发动北伐战争?因为那时本来就蜀汉弱,曹魏强,难道你还想以弱胜强,重现当年“赤壁之战”那......
-
〓 文化评析·文物遗存:每一点丢失都是永失
今天对于历史遗存和历史文物保护,必须要有一砖丢不起、一瓦伤不得的较真,并以对每一个个案的严肃查处、对文保工作绩效的严格考核来体现出这种较真。围绕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洛大云寺的文保“暗战”,日前因媒体调查报道而浮出水面。数年以来,这座保存极为完整的,以《大云经》冠名的寺庙被卷入商洛市西街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寺院内的......
-
〓 困厄中的光芒——平生功业说东坡
制图:张芳曼苏东坡是一座奇崛的文化高峰,其纵横古今的文学成就与博大丰富的哲学思想不仅源自天才的创作,更是体悟黎民甘苦、走向大地苍生的结果。在《自题金山画像》中他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从他生命中这三个重要地理空间开始,我们来听一听今人谈论苏东坡。——编 者九百多年后的一个傍晚,我来到儋州中和镇外靠近黎......
-
〓 贺捷生:铁马冰河入梦来
贺捷生(左)与战友们在观礼台上。 在世界瞩目的9月3日上午,当我站在天安门城楼西侧阅兵观礼台上,看见我军的50个受阅方队,从长安街由东向西铁流滚滚铿锵而来,看见走在最前面的抗战英雄部队中“雁门关伏击战英雄部队”那面鲜艳的大旗迎风飘扬时,我在心中默念起了陆游的诗句:“铁马冰河入梦来。”长眠在雁门关的先烈,还有在雁门......
-
〓 知识、智慧与道——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到底怎么学?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 虽然你们最终都会被归到某个专业或学科,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就是受业......
-
〓 说文:止其当止
唐代诗人祖咏,洛阳人,为盛唐前期的田园山水派诗人。公元725年(开元十二年),他到长安应试。在考场作应制诗,规定要作十二句,他只作了四句就交卷了,这种“止其当止”的为文范例,重温一下,也许不无益处。 唐代的科举制度,到玄宗朝,开明经与进士两科取士。明经要好考些,录取率为十之一二,进士要难考些,录取率为百之......
-
〓 芈月自述:我与秦人、戎人的故事
马家塬墓地出土金凤鸟纹银带扣秦人西迁示意图马家塬出土的礼仪用车的复制品(小)及局部(大) 本文图片摄影 李韵 大家好,我是芈月。你们也许已经知道,“芈月”非我真名,我也不一定是楚国公主。你们还是称我的谥号吧,“秦宣太后”。听说连我的墓,你们都已找到?没错,位于如今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道的秦东陵区,就是《史记》所载我......
-
〓 文化评析:乐见诗歌“下绣楼”
暑期将至,以诗歌为主题的活动日益增多,反映了近年来新一轮的“诗歌热”。在我们这个古老的“诗国”里,有很长一段时间,诗歌像高冷的闺秀,与大众并不亲近。写诗是诗人的事,谈诗是圈子里的事,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的全民诗潮后,诗人们精疲力竭地收缩在越来越小的诗歌圈里,生气不振。忽然一夜清香发,这两三年,诗歌走下绣楼,重新回到大......
-
〓 思考者说:洗文章
皖人S君把写文章说成“洗”文章,虽是方言俚趣,可转念一想,洗文章一词,却是别有味道。 洗文章,就是把文章像一件衣服那样拿到河里去洗,洗去皂沫、废话,拧干水分,字句会变得轻盈,洗得很干净。有些文章不经磨耐泡,一浸水,手搓搓,就烂了,这种文章便称不得好。 好文章是篮子里的土豆、萝卜、红薯、芋头,从地里拔......
-
〓 未曾终结的历史(上)
坐落在大馆市十濑野公园的花冈殉难烈士纪念碑(张国通摄) 宋明远这是第7次来日本,祭奠父亲、被强掳至日本花冈并惨死在那里的劳工宋金德。明年就70岁了的宋明远可能是最后一次来看望父亲了,不过,这次他带了儿子来,儿子会接替他,去实现心愿。花冈事件并不只是68年前的故事 父亲,人人都有的那个亲人,始终是宋明远人生中......
-
〓 文学个案,不具有可复制性——也说余秀华现象
诗人余秀华 最近,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新闻人物非庞麦郎和余秀华莫属。前者是一名业余歌手,凭借一首“神曲”《我的滑板鞋》迅速走红网络,后者是一位身患脑瘫疾病的女农民诗人,因为身份的特殊性,引发各方媒体的关注。或许因为他们都来自社会底层的缘故,他们的走红更被视作“草根逆袭成功”的又一范本。其实,对于庞麦郎及其作品而言,关......
-
〓 文史遗痕:宋字溯源说薛稷
方块汉字是一种书写艺术,更是一种表意方式。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寄寓着丰赡的精神情怀,是我们认识历史的精神符号和创造未来的智慧源流。然而,你可知道我们现在所广泛使用的宋体字究竟是哪朝哪代哪个人创造的吗? 面对这一提问,恐怕许多人都会犯难。 宋体字,顾名思义,应是在宋代创造的字体。事实上,宋体字也确......
-
〓 民族传统应坚守
能够回家与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不仅是中国人的一种习俗,更是中华民族表现家庭和睦、体现亲情关系的一种象征。或许西方人对中国人一定要在除夕之前赶回家乡与亲人团聚有些不理解。而亲人倚门望归、游子思乡、把酒言欢,已经不再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习俗,而是一种民族固有的文化象征。在中国无论身处天涯海角,每当春节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回归故里与......
-
〓 找准精神的根脉·传统文化系列谈⑥:“诗教”的启迪
●作为中华美学精神的一部分,“诗教”与当今时代的价值取向、审美风范息息相关,其核心内容是强调将人格的塑造与审美联系起来,讲究“身入”“心入”“情入”,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学不生产粮食,也不生产钢铁,但是好的文学可以感发生命,使人的生命状态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态。孔子说“诗可以兴”,实际已经接触到文学一个最本质的功能,即......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