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日,收到了中华书局寄来的《傅璇琮文集》24册,皇皇巨著,非常震撼! 傅先生文集的绝大部分内容,我之前都学习过,拜读过。今将以前拜读的体会和近些天阅读的思考,凝聚成“浙东学术·清华学风·中华经典”三点讲述。
浙东学术
傅先生是浙江宁波人。以宁波为核心的浙东,产生了刘宗周、黄宗羲、章学诚等一批学术大师和代表人物,是浙东学派的核心地。傅先生的学术著作中,贯穿了浙东学派的学术精神。
傅先生治学的特点是以史治文,文史结合,其主要精神与章学诚提倡的“学究于史”“学贵专精”息息相通。傅先生说:“我们研究文史,不管是文学史,或哲学史、史学史,其治学结构,或云治学格局,一为史观,二为史料;史观是主体指导,史料是客观基础,二者不能缺一。对史料的认识、掌握和利用,实际上还可以是对史观的推动与整合。”(《唐代翰林学士传》盛中唐卷第3页)他的著作之于史,有三个方面的突出表现:一是以传记为主体的作家生活史。比如《唐代诗人丛考》,通过作家生活史的勾勒,表现特定时段的文学现象。《唐代翰林学士传》,通过传记的形式,表现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唐才子传校笺》,是唐代作家生活史的全方位梳理,是对诗人的传记资料从史源学的角度进行的集成性研究。《李德裕年谱》,致力于作家生活史和社会文化史的融合,围绕着李德裕展开了中晚唐历史与文学的画图,牵涉到党争影响下各种人物的活动。二是以编年为主体的文学编年史。代表作是《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利用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的编年史书的成功体例,移置于文学史的撰写,改变了以往文学史编纂简单的叙述模式,促进了文学史研究的进展。三是以文化为主体的科举文学史。代表作是《唐代科举与文学》,从唐代科举的角度切入,研究一般士人的出身与心态,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唐代的文学生活,从而给人以方法论的启示。
傅先生专精于唐代文史,但并不限于唐代文史,无论哪一方面的研究,都能做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他的学术研究,能够做到“澄其源而清其流”。所谓“澄其源”,就是探寻治学问题的原始材料究竟如何;“清其流”,就是把由原始材料生发的种种解释、议论、记载,按照事物的本身发展加以清理。傅先生研究某个作家和某一专题,都能从原始资料入手,对于文献资料采取竭泽而渔的方式。这在上一世纪电脑没有普及之前,都是需要手工操作的方式去搜集的,是一种采铜于山的原创性工作。傅先生在专精基础上追求博通,以历史的整体观贯穿其撰写的著作和治学的历程。专精与博通,既呈现出“浙东贵专家”的精神,又融合了“浙西尚博雅”的特点。
傅先生还为宁波地方文史研究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他主编了《宁波通史》,开创了城市通史的先例,揭示了宁波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历史时段的演变轨迹和发展特点,成为区域史研究的代表作品。
清华学风
傅先生与清华大学渊源最深,可谓始于清华,终于清华,他的著述,体现了清华学风。他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这是始于清华;他晚年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这是终于清华。傅先生撰写过《文化意识与理性精神》和《清华学风应作进一步具体探索》,是对清华精神和学风的总结。
上世纪20年代,清华国学院聘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导师,开启了清华学风。傅先生曾说:“清华的这一学风,是由王国维、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学者的长期积累而逐步形成的,这已是我国现代学术思想上一项极可珍贵的财富。”(《江湖诗派研究序》)四大导师对于傅先生都有影响,而以陈寅恪对傅先生影响最大。
傅先生的学术著作,最大的特点是诗文证史和诗史互证,这是对陈寅恪治学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傅先生对陈寅恪极为推尊,他说:“陈寅恪有一种本领,他能够利用并不很多的常见材料,或者就用前人提供的线索,然后如禅宗那样地直指本性,一下子把具体材料提到历史发展普遍性的高度。他的这种提高或引申,当然并不都很准确,但你在沿着他的思路探寻时,拨开史料的丛林,穿过弯曲的溪流,你好像忽然来到一个山口,面对眼前展现的一片平芜,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美感。他的著作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一种文化史的批评》)傅先生先后完成了《唐代诗人丛考》《唐才子传校笺》《李德裕年谱》《唐代科举与文学》《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等著作,是从陈寅恪诗文证史的研究方法中得到启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个性和学术理性。傅先生说:“陈寅恪难于超越之处,是他的通识,或用他的话来说,是学术上的一种‘理性’,这就是经过他的引证和考析,各个看来零散的部分综合到一个新的整体中,达到一种完全崭新的整体的认识。”(《一种文化史的批评》)傅先生正是这样从诗文证史、诗史互证,上升到学术“理性”,并开展文学的社会文化学研究的。但傅先生与陈寅恪的学术指向并不相同,陈寅恪是以文治史,傅璇琮是以史治文,二者都达到了学术的极境。
中华经典
“中华经典”我要分三个层面来谈。一是《傅璇琮文集》24卷,由中华书局印行的经典学术著作。傅先生生前的著作,也有多本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他的著作,一版再版,促进了唐代文学研究的繁荣,改变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学风,已经成为中华书局出版著作中的经典著作。
二是傅先生堪称集编辑和学者于一身典范人物。作为编辑,他在中华书局,从编辑到副总编辑再到总编辑,引领了中国出版行业的方向。他团结了一批学有成就的同辈学者,约请他们撰写并帮助他们出版学术著作,为古籍整理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学者,他不仅撰写了众多的学术著作,而且担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达十六年,以其在唐代文学界崇高的学术地位、人格感召力和性格亲和力,使得众多的学者凝聚在其周围,共同推进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三是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研究与整理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傅先生的《唐代诗人丛考》《唐代科举与文学》《唐翰林学士传论》《李德裕年谱》《唐才子传校笺》等书,都成为国学研究的典范之作。《傅璇琮文集》中的24本著作,是经典的研究,也是研究的经典。没有收入文集的古籍整理的著作,在古籍整理领域,在现代学术史上,也占有很高地位。如主编的《全宋诗》,是继《全唐诗》后汇集两宋三百年间诗歌作品的巨著,其数量是《全唐诗》的十倍,也代表着《全唐诗》以后二百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古籍整理成果。再如合编《唐人选唐诗新编》由初版到增订本,精益求精,成为“唐人选唐诗”的定本,对于研究唐代诗学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