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还原历史本来面目——读来新夏先生《北洋军阀史》
厚厚两大本《北洋军阀史》(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摆在我案头的时候,我禁不住在想,是怎样一种信念支撑一位老人从青年到壮年,从中年到暮年,穷其毕生精力,来研究一段不受人关注的历史?如今,来新夏先生(1923—2014)已作古,我也只能从先生的序言《我和北洋军阀史研究(代序)》一文中窥得一丝踪迹。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只需一眼,就认......
-
〓 《清儒地理考据研究》新书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
2015年9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华林甫教授主编的《清儒地理考据研究》新书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学者及齐鲁书社编辑近二十位校外专家出席座谈会,人大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长夏明方教授、历史学......
-
〓 新书架:《都市中国的乡土声音》
《都市中国的乡土声音》:岳永逸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乡土中国向都市中国的转型中,相声、传说故事、民间信仰、传统节日等原本与乡土相伴相生的民俗的扬弃,实际是融于都市文明的扩展之中的。...
-
〓 行万里路的真诚实践者——读《行万里路:宋代的旅行与文化》
青年历史学者张聪注意到南宋诗人范成大喜欢用“万里”入诗,比如“万里汉家使”“万里汉都护”“万里桥边客”。而且在他的散文中也有“余于南北西三方,皆走万里”之句。据说他宦游在外13年,是在7个地方过的中秋节,宦游范围之广可以想见。张聪的《行万里路:宋代的旅行与文化》是一本第一次把文人的旅行当作主题的学术著作。任教弗吉尼亚大......
-
〓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呼吁“守护传统常识”
本报讯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新作《守护传统常识》(中华书局)日前首发。该书根据魏书生关于传统常识的谈话录音整理而成,包括构建心灵家园、传承民族传统、守住教育常识、学习传统常识、贯彻教育常识五大部分,并附录了《论语》中有关“教育”、“学习”的论述。魏书生是全国劳动模范,曾获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十佳师......
-
〓 《文史哲》与中国古典小说研究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文史哲丛刊》之一《文学与社会:明清小说名著探微》(2010年)一书共收录《文史哲》杂志刊载的20余篇精妙论文,从中可以看到《文史哲》在引领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特别是明清小说名著研究上所作的努力。 古人有云,读好文章如饮醇酒,令人陶醉。可以说,《文史哲》便是山东大学奉献给读者的醇酒。作为新中......
-
〓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总序
图为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莫高窟第323窟。一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在苍莽辽阔的欧亚非大陆,有这样两“条”史诗般的商路:一条在陆路,商队翻过崇山峻岭,穿越于戈壁沙漠,声声驼铃回荡遥无涯际的漫长旅程;一条在海洋,商船出征碧海蓝天,颠簸于惊涛骇浪,点点白帆点缀波涛汹涌的无垠海面。这两“条”商路,一端连接着欧亚大陆东端的......
-
〓 客商在汉口近代化转型中的作用——读袁北星新著《客商与汉口近代化》
汉口是明清时期中国著名的市镇,曾被外国人称为“东方的芝加哥”。在学术研究领域,汉口也格外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它是中国古代社会城市的一个典型,经历了传统社会的城市繁荣发展历程;另一方面,它又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鲜活样本,在近代社会转型中起着领头的作用。20世纪初任日本驻汉口总领事的水野幸吉就著有《汉口》一书,......
-
〓 《初明诗歌研究》:宏纤备举,史蕴诗心
全面检视并建构有明一代诗史,并非易事。明诗向有“复古”之论,即使明人也难免“患其太袭”、“患其鲜自得”,特别是前后七子蔚兴,模拟剽窃几乎成为明诗恶谥。如何力破陈说,揭示明诗本真面目,无疑需要创新的勇气。明代诗人之有别集存世者,不下五六千家,多有孤本散存海外,散见于选集、书画、山志、谱录的更难枚数,从基础文献上把握明诗概......
-
〓 知命与使命——读许嘉璐先生《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
许嘉璐近照《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许嘉璐著 中华书局中华书局新近出版了许嘉璐先生《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这是一本并不太厚的文化专著,全书16万字,分14讲,从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分析入手,通过梳理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探讨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和跨文化交际的规则,具体解说儒学、佛学的主要特征,进而对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格......
-
〓 丝绸讲述的锦绣前程:读《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
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馆长赵丰策划的“丝路霓裳——中国丝绸艺术”展,刚刚送走了G20峰会嘉宾。从新石器时期钱山漾遗址出土的绢片到唐代丝绸之路上的狮子纹锦,丰富的展品不仅讲述了中国丝绸艺术辉煌的历程,也展示了人类文明的互相促进。而他关于丝路之绸的著作——《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今年也由黄山书社再版,满足了读者了解丝绸......
-
〓 《国学宝典》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国学宝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子文献数据库,它搜集文献种类繁多,检索功能强大,并拥有多种附加功能。自该数据库产生十余年来,已使国内的许多学者尤其是文史研究者受益多多,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使用不仅仅是研究手段的更新,甚至改变了学术研究的评价尺度与性质特点,以前那些文献检索、文献归类、数据统计、卡片积累......
-
〓 《海外馆藏中国文物精萃》中的家国情怀
从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旅居美国的翁万戈先生带着夫人程宝华,执着地一家家敲开美国各大博物馆的门,后又远赴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中国港澳、台湾等地的数十家公立和私人博物馆和文化机构,恳请他们拿出镇馆之宝,打开摄影器材,把见到的中国文物拍摄成尺码很大的反转片,准备将来出版画册,让先贤的遗泽“也像灿烂的群星照到大地的许......
-
〓 国学文脉的透视与梳理——读《民国大学的文脉》
先秦学者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其实就是文化建设,其中包括语言的规范。这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选择。其逻辑结构在于语言文字是社会各个方面交流沟通的重要媒介,上通下达,统一语言文字,尤其是语言规范,便能够统一意志。因而,现代文明面对国家文化战略选择的重大问题,同样需要明确这样一个目标。 1905年,科......
-
〓 《红楼眼神》:刘心武细读红楼的巅峰
《红楼眼神》 刘心武著 重庆出版社刘心武研究红楼梦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文本细读,一个是原型研究。这两种研究方法都是比较普遍的文学研究方法。红楼梦的研究多是用原型研究的方法。有的把贾宝玉看成是纳兰容若,有的把贾宝玉看成曹雪芹本人。多数的红学研究都是从贾宝玉和林黛玉作为切入点来研究的。但是刘心武的研究却把文本细读和原型研究......
-
〓 将孔圣人还原为孔夫子——评《孔夫子:迹近真实的故事》
《孔夫子:迹近真实的故事》 邵耀成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龚思全的工笔白描《孔夫子》 图片选自人民网一 对于中国哲学文化的重心——孔子及其儒学,历来有很多大家都讲述了其重要性。 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
-
〓 心头一焰凭谁识的历长明永夜时——叶嘉莹与《人间词话》
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 [加] 叶嘉莹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我是读了一辈子古典诗词的人,我的这第一篇赏评文章为什么不写五代、两宋的大家而写王国维呢?我是知道我自己的,‘不得于心者,固不能笔之于手。’如果不是我真的有感受、有理解的话,我是不会把它写出来的。我无论讲诗词还是写论文都是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才写出来......
-
〓 新书架:《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修订本)
《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修订本):(清)蒲松龄著、任笃行辑校;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曾于2000年由齐鲁书社初版,面世之后广受欢迎。出版后不久,任笃行先生即对之进行了全面修订,这项工作历时八年,方告完成。这套书就是以任笃行的修订本手稿为依据,经过全面细致的编辑、校订后形成,相信会给《聊斋志异》的......
-
〓 方李莉《中国陶瓷史》后来居上
本报讯(记者陈菁霞) “这些年我国陶瓷研究的进展主要还是体现在大量的新材料上面,学术研究方法和中国古陶瓷的宏观研究上面仍然是比较滞后的”。在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考古研究中心和齐鲁书社协办的“全球化与新历史观——方李莉《中国陶瓷史》新书发布暨研讨会”上,来自景德镇学院的学者曹建文说。 据了解,......
-
〓 高罗佩著《长臂猿考》:莫使猿啼成绝响
1967年,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用英文撰写的《长臂猿考:一本关于中国动物学的论著》面世。2015年,这册奇书被译成中文出版。译者称高罗佩“将上自商周下至元明三千余年的中国猿文化变迁史纳入视野,横跨文学、史学、动物学、艺术学等领域……极具开拓性、原创性及交叉性。”在文化史成为显学、博物科普图书出版热的当下,《长臂猿考》作为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