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古琴史话(九):明
明代进入了一个稳定持续发展并不断承旧趋新的时期。明代嗜琴成癖的皇帝很多,如明宪宗(成化)能琴名冠一时,传世明琴中见有“广运之宝”印鉴的各式成化御制琴。明思宗(崇祯)也喜好鼓琴,能弹30余首古曲,兴致所至,“鼓琴多至丙夜不辄休”。明代擅琴的太监也很多,著名的如明中叶的戴义、黄献、胡喜諌等。明代藩王造琴、刻谱之多,堪称空前......
-
〓 曹操和建安七子与围棋
曹操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棋艺家。据陈寿《三国志·魏书·太祖纪》载:汉世,安平崔瑷、瑷子寔,弘农张芝,芝弟昶井善草书,而太祖亚之。桓谭,蔡邕善音乐,冯詡、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善围棋,太祖皆与埒能。曹操善书法、音乐、围棋,真可谓多才多艺。当时有一个叫孔桂的人,“建安初,数为将军扬秋使,诣太祖,太......
-
〓 陶然:追怀与吴熊和师的诗词唱酬
吴熊和先生吴熊和先生诗札手迹 1991年通过南京东南大学王步高先生的介绍,我与吴熊和师开始通信,曾寄去拙诗劣词若干首呈教,并表达了希望拜入门墙的心愿。先生很快回信同意我报考他的研究生,并指出拙作之弊在“伤于老气”,并以“为赋新词强说愁”告诫,令我惕然而惊。我虽自幼爱好诗词,但一直没有名师指导,自1992年考入杭州......
-
〓 李杜诗篇及其当代价值——西北大学的一堂文学课
西北大学校园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中国画) □戴敦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国画) □戴敦邦 正如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文学经典也都是当代经典。经典的魅力之光,如何能穿越时空,照进现实?在西北大学的一堂古典文学讨论课上,师生们对于李白、杜甫这两位大诗人经典诗篇的当代阐释,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
-
〓 节气·物候·立冬——气寒水冷秋尽冬来
图一图二立冬节气,一般落在公历每年的11月7—8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225°。今年立冬交节时刻为11月8日1时59分(农历九月廿七)。“立”是建始的意思,“冬”甲骨文写作(图一) ,本义是纺线的结束,后来用以表示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篆文写作(图二) (下面的两个人字代表冰花),于是形成了“冬”字。“立冬”即冬季自此开始......
-
〓 成由勤俭败由奢——简评中华民族的节俭观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近日在新华社一份材料上作出批示,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此,我们邀请专家选编了中国古代一些有关节俭的故事、格言,希望大家以史为鉴,提升全社会以俭为德的自觉性,促进节约风气的形成。节俭关乎国......
-
〓 光明论坛·温故: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今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援引东汉思想家王充“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的说法,语重心长地教导广大青年:“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
-
〓 李国文:不读红楼又何妨
读书,目的无非有二,一曰求知,一曰消遣,这两者,界限也不是非常泾渭分明的。求知的阅读,未必得不到消遣的效果,同样的道理,消遣的阅读,也应该能够获得求知上的满足。至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消遣,通常都是第一位的,求知,则是次而又次的事情了。我认为,凡读《红楼梦》的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是为了消遣,求知者,顶多也就只有......
-
〓 文物丢了,就得追回来
诗人博尔赫斯曾经说过,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不过,广州美术学院的图书馆显然是一个令人心事重重的天堂——它失窃了。上百幅名画被图书馆原馆长萧元监守自盗据为己有并经拍卖公司之手流向市场。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十分忧心这些画作的追回。然而,有一些声音却言之凿凿地说追回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如此言论简直匪夷所思。张大千、齐白石等大......
-
〓 新闻随笔:谷雨的情致和召唤
二十四节气中,带雨字的有两个——雨水和谷雨。相比之下,笔者对谷雨二字情有独钟。就温度而言,雨水在立春之后,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下的雨是冷雨,冷飕飕的,淋了是要生病的。谷雨则不同,寒冷退去,微暖来临,此时的雨,接近暖雨,不再冰冷。谷雨最有情致,是观雨的好时节。那些充满雅趣的听雨楼、观雨轩、瞻雨亭等名称,在谷雨时,越发有看......
-
〓 彩绳斜挂绿杨烟——中国古代妇女秋千运动
意写秋千图 唐勇力/作秋千,旧时写作“鞦韆”,是我国古代妇女体育运动之一。据说是春秋时北方山戎的游戏,齐桓公伐山戎,流传至中原一带,后又遍布全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一些古籍中,常将秋千与施钩混淆,其实施钩是一种军事技能,与秋千并不是一回事。说到秋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那时的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靠蔓生植......
-
〓 静夜思:说“气”与“笨”
“气” “气”这个字,繁体的写法是“氣”,下边有个米字底,一个人的气象是要有米谷做基础的。 米谷是主食。小孩子嘴馋,好吃零食,牙吃蛀了,身子吃瘦了,家里的老人要施行严厉的“嘴禁”。嘴禁就是正餐之外的食物一概免开尊口。吃主食是人活着的基本,穷人以主食填饱肚子,而富裕人家的餐桌上,无论怎么花样迭出,那几样主食也......
-
〓 卢恩俊:春雨贵如油
雨水节气,万物开始复苏,春天真的到了。万物生长离不开雨水。《易·系辞》说,万物“润之以风雨”。所以,雨水是充满生命内涵的节气。人类自古就逐水而居,而水系的最佳给养便是雨水,雨水之于古人尤其重要,古称“天水”,充满神秘色彩。《释名·释天》谓:“雨,羽也,如鸟羽动则散地,雨水从天下也,雨者辅也,言辅时生养也。”雨被古人看成......
-
〓 地域文化:那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
从台北故宫到中正纪念堂;从宜兰清洁的山水、古老的木雕到鹿港小镇老街上透亮的乌鱼仔、用树枝雕琢的铅笔;从玫瑰园美丽的英伦骨质瓷茶具、浓郁的花香茶香到窄门咖啡的极简低调奢华;从植物园宽尾蝶翅的绚丽翅膀到素书楼凝重端严的大红门;从赤崁楼夜景的正大仙容到明伦堂令人震撼的“忠孝节义”……不到10天的台湾“文化福旅”,竟可......
-
〓 品茶如品人生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清明前后,新茶出炉,成了众多爱茶人挥之不去的话题。饮茶的好处众人皆知,而大师们品茶,则能品出一种心境,一种文化的味道。鲁迅爱喝茶,有一次买了二两好茶叶,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不料郑重其事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他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鲁迅在《喝茶》中写道:......
-
〓 唐代服饰
唐代衣冠服饰承上启下,博采众长,是我国古代服饰发展的重要时期。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唐代纺织业很发达,能生产绢、绫、锦、絁、罗、布、纱、绮、绸、褐等纺织品,且丝织品花色繁多,光彩夺目。唐代的绞缬织物,有小簇花样,如蝶,如梅。染色工艺还有“夹缬”、“蜡染”,产品花样翻新,琳琅满目。唐代艺术园地绚丽多彩,山水画、人物画......
-
〓 兔的异名别称
“兔”字,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出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描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可见,至少在2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对兔子就有了初步认识,并创造出了“兔”这个字。在一本记述后弈日常生活的书中也有“兔”字:“后弈猎于巴山,获一兔,大如驴,置柙中,中途失去,柙掩如故。”这段描写充满神话色彩,说,这只野兔的形体竟......
-
〓 劫终残帙幸余灰——陈寅恪诗评黄浚及其《花随人圣庵摭忆》
1947年春,国内的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到转折关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粉饰“制宪国大”,在惩办日军战犯、审判汉奸的工作中加快了行动步骤。继当年2月处决了汉奸丁默村之后,纵兵施虐的日酋谷寿夫等战犯,也于3月间被押赴南京中华门外的刑场执行枪决。当此“7·7”事变发生10周年之际,已经双目失明的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偶读......
-
〓 学苑论衡:中华美学之魂——为中华美学释名
中华民族以“中华”为自己的族名,体现了中华民族极为高远的精神文化追求。“中华”的“中”和“华”,既有相对独立的文化内涵,又相互通融、相互释义。与“中华”几乎可以互换的“华夏”概念,其“华”和“夏”同样如此。中华文化是一种非常美学化的文化。深入品味中华美学精神就会发现,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就是“中华”“华夏”。从“中”“华......
-
〓 孟尝君盗狐裘获救出关
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於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