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国维怎样进清华?
胡适看重王国维的学问1917年胡适从美国留学7年后回国,在上海,他考察了出版界后得出的结论是:近几年的学术界“文学书内,只有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是很好的”(《归国杂感》)。随之,胡适在中国学术界大红大紫,为新学领袖。1922年4月15日,胡适在日记中记有:“读王国维先生译的法国伯希和一文,为他加上标点。此文甚好。”(......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我心中的理想大学
个人小传盛连喜,1952年10月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自1995年起开始从事大学管理工作,曾担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自1999年起担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至今。学术兼职为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环境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环境生态学领域的......
-
〓 古诗猿猴意象例说
猴是十二生肖之一的动物。它实际上是一个泛称,古人习惯将猿猴并称,甚至连猩猩也归于猴类。猿猴属动物学上的灵长目,和人的亲缘关系近。古诗中,猿猴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博得诗人的青睐。借猿啼写别离和悲苦之情。写猿啼的诗并不少见。如李白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诗句“风急天高猿怒号,渚清沙白鸟飞回”。《宣室志》中说......
-
〓 鸡鸣枕
“守夜不失时者,信也”。几千年来,不管酷暑寒冬,晴雨风雪,鸡都守信报晓,从不懈怠、误时,决不偷懒。正是因为有了鸡在黎明时的打鸣报晓,人间才开始有了新的一天的烟火和生机。而鸡的这种勤奋、准时、守信、守纪、认真负责的好品德,为其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为了学习鸡的这种美德,民间的许多家长为孩子制作了鸡鸣枕,寓意金鸡报晓、催人早起......
-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楹联选粹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宣传部、梅州市委宣传部、中国楹联学会主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楹联大奖赛从去年9月3日启动至今年7月7日截稿,共收到楹联5万余副。今天本版选登的是部分获奖作品。——编 者 化碧三千万;啼红七十年。(广东 肖靖海)民魂曾共黄河吼;国梦更追白鸽飞。(湖北 闵从新)日食千里暗;光复万方明。(......
-
〓 中国围棋史话(十一):唐代以前的围棋州邑及品棋活动和棋官制度
围棋的基本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趣味性、娱乐性和竞技性,正是这四者的结合,才使围棋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班固《弈旨》所谓“高下相推,人有等级,若孔氏之门,回赐相服”,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实际上已接触到围棋的竞技性问题,代表了当时一部分人对围棋竞技性的认识。但是,总的说来,在两汉时期和两汉以前,人们主要注重的是围棋的艺术性......
-
〓 【新疆】“明月出天山”
明月出天山 秋天是最让人多愁善感的季节。当月亮从天山博格达峰后露出它姣洁的面庞时,我不禁想起那首著名的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作为一名出生在天山脚下的诗人,李白常常见到这番情景:巍巍天山上,一轮明月慢慢升起,缓缓穿行于苍茫的云海之间,倾泻下一片银白色的光辉。那横跨数万里的长风,一直吹越玉门关。虽说时......
-
〓 一株参天的大树——追忆恩师曾华鹏先生
曾华鹏(1932~2013) 恩师曾华鹏先生于2013年元月27日上午9时半因病在扬州中医院逝世,享年81岁。 2013年元月29日上午,曾华鹏先生的追悼会在扬州殡仪馆举行。曾华鹏先生的灵柩被缓缓推进了灵堂,安置在黄白相间的菊花从中,经受癌症病痛折磨的先生遗容显得憔悴瘦削。我们诸多学生在先生的灵柩前列队跪下......
-
〓 任国征:京剧戏名里的文化遗产
京剧是国粹,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京剧里有不少涉及“龙”的题材,很多剧目的戏名里也含有“龙”字。戏名可以说是剧目的“眼睛”,试着从六百出传统剧目中一一查找含有“龙”字的戏名,结果大有收获:一是龙名戏极多,大约有25出;二是含义极广,直接折射中国龙文化的很多角落;三是题材极丰富,有直接取名的,有双关名......
-
〓 纸鸢跋扈挟风鸣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这是北宋名相寇准的一首名为《纸鸢》的诗。纸鸢就是风筝。此诗不见“纸鸢”二字,甚至也不见纸鸢的形象,却隐约有其影像在眼前晃动。再仔细咂摸,作者大约是把自己当成一架迎风高举的纸鸢了。清明时节,中国人大都喜爱放风筝。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无论鹞还是鸢,都是猛禽的一......
-
〓 国学漫谈:美与光
光,与神圣和美密切相关。它曾现身于各宗教经典。佛典中光常与智慧、恩慈有关,遍照世界,广大如海;《旧约》以光来形容上帝及其拯救,开篇就是在一片虚空混沌中,上帝首先创造了光本身;《古兰经》中,光作为对神的修辞、并作为神的创造和显现。古希腊神话里,光明之神阿波罗是太阳的人格化,也司掌青春、文艺诸事,他在后世艺术中的造......
-
〓 文化书法
题记:2005年10月18日下午,听王岳川教授讲《书法美学专题》。王教授提出了“文化书法”的观点。走文化书法的路,注重体验内法与外法。内法者:字法、笔法、章法、墨法;外法者:生命之法、境界之法及道。本文试从儒家孔孟思想的立场来体验书法的外法。摩诘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纯是一片澄明。渊明诗云:“采菊东篱下......
-
〓 心醉网师园
我是江南人,对苏州并不陌生,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在灵谷女中小住,这是苏州著名的教会学校,座落在小巷深处,因为是暑假,同学们都已散去,留下空旷、寂寥的校园,那庭院深深的院落,斑斑青苔的洋楼,高高耸立的窗棂,使我躁动的少年心顿然安定下来,至今想起它,还不免为那宁静得有些肃穆的氛围而神往,尤其后来久居闹市,满耳喧嚣,再也找不到......
-
〓 做一个简单纯粹的自己——邵峰院士在北大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年前的我,和你们现在一样,对前途既有憧憬,但也充满忧虑,在各种选择面前不知如何决断,彷徨和犹豫。大学毕业时,我给自己规划将来做一名大学老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知道自己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但有定力和钻研精神,主动学习能力很强。既然决定做科研,作为北大人,我们当然要努力去做最优秀和最重要的研究。于是我决......
-
〓 一曲竟成绝唱——品评《桃花扇》
清人孔尚任的《桃花扇》不遑说是有清一代最佳、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传奇了。无论是内容、构思,《桃花扇》已经完全走出了明传奇的风气与影响,独树清代传奇之一帜。《桃花扇》以其体大精思的结构,颇有蕴藉的思想内容,使其成为清代戏剧中的一朵奇葩,但同时,传奇的创作也以《桃花扇》为结点,逐渐走向衰落之路。因而本文尝试分析《桃花扇》的成功......
-
〓 开悟堂聊砚⑦:内敛峭拔说宋砚
宋代抄手砚 宋代官砚的主流风格是“文风、幽风”,宋器“在心”,其给人的感受是娱人(取悦)、化人(教化)。“文人治国”和“文官政治”是宋代的统治特色。赵宋政治集团对于士大夫言事者的信用与宽舒,形成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文人政治”局面。在这一政治和社会前提下,宋代文人的主体意识空前觉醒和独立,他们的精神世界已不满......
-
〓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游洞庭诗赏析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其实他对游览“名水”也同样有兴趣。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58岁,在流放夜郎途经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县)时遇大赦,由三峡返回今湖北、湖南。当年秋九月,他在岳州(今湖南岳阳),适逢其远房叔父李晔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某县尉路过此......
-
〓 刘石: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
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清华园风光旖旎,文物星布。其中矗立在工字厅东南端的“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其碑主为王国维,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四大导师之一。碑文撰写者为陈寅恪,同为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设计碑式者为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学校研究院另一位导师梁启超公子。此三氏天下共知,无庸赘......
-
〓 白云观“摸猴”习俗拾趣
白云观,在北京西便门外一里,其可追溯到唐朝的历史让它显得古朴幽深。这里是道教信众膜拜的圣地,是香客们祈福的场所。“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来白云观的人,谁都不忘去摸一摸那几只“著名的”小石猴。都说那是金猴、灵猴、神猴,能消灾祛病,保佑人们平安吉祥。还有种说法是“猴”与“侯”同音,摸了它,就可“马上封侯”等。最早,......
-
〓 神理共契,政序相参——苏轼究竟看到了什么?(续前)
【前接3月24日的图文内容:公元1071年,苏轼莫非看到的是UFO】晚清吴友如的《赤焰腾空图》苏轼以诗歌的方式记载亲眼所见的“异象”,表达自己的不解。其实,古人用韵语的诗歌、散体的文章、绚烂的画笔,乃至坚利的石具刀具“书写”耳闻目见所思所想的未知世界,不在少数。(3千年至1万年前的贺兰山岩画)晚清时期,著名画家吴友如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