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云观“摸猴”习俗拾趣
白云观,在北京西便门外一里,其可追溯到唐朝的历史让它显得古朴幽深。这里是道教信众膜拜的圣地,是香客们祈福的场所。“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来白云观的人,谁都不忘去摸一摸那几只“著名的”小石猴。都说那是金猴、灵猴、神猴,能消灾祛病,保佑人们平安吉祥。还有种说法是“猴”与“侯”同音,摸了它,就可“马上封侯”等。最早,......
-
〓 神理共契,政序相参——苏轼究竟看到了什么?(续前)
【前接3月24日的图文内容:公元1071年,苏轼莫非看到的是UFO】晚清吴友如的《赤焰腾空图》苏轼以诗歌的方式记载亲眼所见的“异象”,表达自己的不解。其实,古人用韵语的诗歌、散体的文章、绚烂的画笔,乃至坚利的石具刀具“书写”耳闻目见所思所想的未知世界,不在少数。(3千年至1万年前的贺兰山岩画)晚清时期,著名画家吴友如有......
-
〓 汉字的祖先
阅读线装书多年,渐渐的就对古旧的文字写成遗留下来的善本,手抄本,札记,评点的刻本产生了一种感性的理解。明清的小说刻本,字的划痕依然清晰可见,用笔遒劲,散中有骨。酒楼闹市,街头里巷,杂耍卖唱都被记录在这里。浓郁的墨香,青涩的纸笔,淡淡的勾画,以及那朱红的妙笔点评都是带着一种古朴的神色。陈旧的刻本似乎依然保留着那个久远记忆......
-
〓 人情依旧
年初去南京参加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的研讨会,就便去了郊区的万安村,那并不是我的家乡,却是我母亲生前工作和归宿之地。四十多年前我只是匆匆而过,现在可能已没有一个熟人,但我忘不了那个贫瘠山村建国后的第一所小学,因为那里有我母亲创办的辛劳和莘莘学子,当我耳畔迥响校舍的朗朗书声时,那已成为生命中永不磨损的记忆。半个世纪过去了,如......
-
〓 名人故居:孙中山故居——小小翠亨村
孙中山故居 蔡华伟绘又是一个春和景明的日子,我再次来到翠亨村瞻仰孙中山的故居,寻觅伟人当年的成长印记,领悟今天的变迁,也寄托对明天的憧憬。作为生活居住在中山这座城市的一分子,记不清来这里多少次了,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受和感悟。然而,总是不变的一种感受,是它的低调,而它的低调,总可以用一个字来表达:“小”。是的,小小的......
-
〓 欧阳中石:文化与书法
演讲人:欧阳中石,1928年生。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欧阳中石先生在艺术领域博学多优:精于诗词曲联、擅长写意绘画、京剧为奚派嫡传。在书法上,他也是各体兼综,而汇通于行草,以东晋书风为宗,博采周金汉石、碑刻法帖之长,形成飘逸沉稳、刚健温润、灵动厚重的独......
-
〓 评论员随笔:读书为何不能快乐些
读书行为的本质,其实就是思想之间的交流。从“有求”的读书上升到“无求”的读书,重新思考读书的“有用”与“无用”,是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个民族必须思考的问题前几天,跟几位读书人一起聊天,说起自己人生最不爱读书的时候,几乎所有人不约而同提到的都是上学备考那段时间。每年高考结束,各地都会出现雪片一样飞舞的参考书。埋头苦读的学......
-
〓 艺林风华:万里丝路一卷出——旷世奇珍《蒙古山水地图》
气势宏伟的《蒙古山水地图》长卷(局部)《蒙古山水地图》中不乏细节,图中的“望星楼”,指的就是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兀鲁伯天文台”。《蒙古山水地图》卷首绘制的嘉峪关《蒙古山水地图》中的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麦加)《蒙古山水地图》中的黑楼城(今阿富汗赫拉特)从麦加至伊斯坦布尔的画卷已经丢失,该部分约占据全卷的四分之一。丝绸之路的终......
-
〓 周代丧服
丧服,为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装。中国古代丧服自周代已用素服(素衣、素裳、素冠等),均取白色,并有五服制度。所谓五服,是指《仪礼·丧服》篇中所制定的五等丧服,由重至轻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每一等都对应有一定的居丧时间。死者的亲属根据与死者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而穿用不同规格的丧服,以示对死者的哀悼。斩衰,最重的一......
-
〓 二虎相争,惊心动魄——《裸衣斗马超》赏析
在《三国演义》中,着力表现曹操方面将领的武勇气概的精采片段,大概莫过于《许褚裸衣斗马超》(第59回)了。人们熟悉的成语“赤膊上阵”,也来自这个片段。据《三国志·魏书·许褚传》,历史上的许褚在建安十六年(211年)随曹操攻马超、韩遂时,确曾与马超对峙,马超由于忌惮许褚的勇力,放弃了突然袭击曹操的企图,但马、许二人并未交手......
-
〓 马年马联赏趣
【作者简介】钟胜天,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楹联家协会理事 常德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桃源县楹联家协会会长桃源县农机局退休干部。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生肖排列为马,也称马年。有联曰:“金蟒穿云去;紫骝踏雪来。”值此马年即将来临之际,笔者特地精选数副马联如后,让我们伴随着越来越近的春天脚步,一起来欣赏即将到来的秀美春色,共同......
-
〓 民俗趣谈:端午话“防疫”
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 明端阳景图 清 余樨“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五月初五的端午,是包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的节日。读古代端午诗词,也能欣赏到一幅幅与卫生防疫保健有关的风趣画面。“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读陆游《乙卯重五诗》,看到诗人......
-
〓 名人故居:艾芜故居——洁净的蓝色记忆
艾芜故居一隅 潘文伟绘艾芜原名汤道耕,出生于清末甲辰年己巳月丁卯日(1904年)、四川新繁清流场翠云村。名之所以为“道耕”,按艾芜家从湖南宝庆府武冈州转抄来的汤氏族谱韵文“道继宽仁著,功昭勇智闻”句,艾芜的辈数排行就是此句头一个“道”,属道字辈,再加艾芜历代祖先从事农耕,便取了“耕”,遂成他本名。现在报纸说艾芜名字......
-
〓 “美好者”与“不祥之器”
近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见太史公在叙述了扁鹊、仓公二人的精彩传奇故事之后,作了这样的评论: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以其伎见殃,仓公乃匿迹自隐而当刑。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岂谓扁鹊等邪?若仓公者,可谓近之矣。太史公结合自身的经历,愤然指出,扁鹊是因为拥有超绝的医术......
-
〓 加快建设“中华文化素材库”
“羌族文化数字化成果”展示现场 CFP68岁的哈萨克族老人努尔克孜尔退休后自发抢救哈萨克文化,把歌曲、雕塑、绘画等作品收集起来,请学生帮忙输入电脑,进行永久保存。 CFP链接内容 核心提示 文化消费的数字化,“倒逼”处于上游的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实现数字化。 “中华文化素材库”忠实于本体,具有本源性、......
-
〓 魏绍章与扬州清曲
作者简介:张风雷,亦名张凤雷。网名踏雪无迹。男。江苏省镇江市人,生于1967年6月。祖籍江苏丹徒。大学本科文化。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省有3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名录,扬州清曲名列其中。说到扬州清曲,人们一定不会忘记一个名字:“魏绍章”。从2009年4月,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让笔者有幸同魏......
-
〓 文学作品中的蛇
蛇出现于文学作品,《诗经》中早见,如《小雅;斯干》中“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将梦中出现虺蛇作为生女的吉兆。《楚辞》中也有蛇的踪影,如屈原《天问》曾发出“雄虺九首,苏忽焉在”以及“一蛇吞象,厥大何如”等问语,这些作品都不是专门写蛇的。晋人傅玄写过一首《灵蛇铭》,是专门咏蛇的作品:“嘉兹灵蛇,断而能续。飞不须翼,行不假足。......
-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题“使至塞上”,意即出使到达边塞。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四月,时年36岁、在朝中任右拾遗的王维,被派往河西节度使(管辖今甘肃及河西走廊地区)军中任监察御史。这首五言律诗即其初到河西时所作。首尾二联为散句,纪事。“单车......
-
〓 龙袍加身——说“龙袍”
清代龙袍(局部)因“龙袍”是帝王专用的服装,他人不得擅越,于是“龙袍加身”一语,指的是新登皇位,可以凌驾于万民之上了。京剧中有《打龙袍》一出,说的是包公到陈州放粮,遇到宋仁宗生母李后,回京后,借元宵佳节观灯之际,特设一戏借以讽喻皇上的不孝。仁宗大怒,欲斩包公,经老太监陈琳说破当年狸猫换太子之事,方恍然大悟,立即迎接李后......
-
〓 评《宋子道学思想之研究》
赵锺业教授的论文《宋子道学思想之研究》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论文首先对宋子(时烈)的家教、师承背景作了简明的介绍,这对把握宋子“道学”思想的渊源和特点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当论文第五部分论及宋子论道学以朱子为中国道学之集大成者,以栗谷为朝鲜道学之集大成者,读者毫无突兀之感。论文引述宋子之言后指出,宋子论道学强调不离德......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