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猿猴造酒的传说
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一书,对人类如何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极精采之记载。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在巉岩林木间跳跃攀缘,出没无常,很难活捉到它们。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并掌握了猿猴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嗜酒”。于是,人们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几缸香甜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
-
〓 公元1071,莫非苏轼看到的是飞碟(UFO)?——古诗新读系列之二
诗为何物?诗,在文学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言志抒情,思无邪;多识于鸟兽草木知名;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使于四方……这些只是诗体的一个面相。舒文载实,或是吟咏,或是倾听,诗足可以护持每一个生命体的性情。诗还有自己神秘的一面:昭告幽微,致飨神明。南朝时期,梁代的钟嵘《诗品》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论......
-
〓 《桃花源记》“外人”辩
《桃花源记》本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前序,因太为优美而后独立成文,流行后世。原文如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
-
〓 “仍”乃曹雪芹之原“字”原味
陈曦钟先生在《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三期《“仍”字释疑》文中言:“上述《红楼梦》中的两个‘仍’字,自然也相当于‘乃’字无疑了。”笔者以为,这是误解曹雪芹“仍”字义。曹雪芹在这两处“仍”字仍作“仍然、依旧”义,并不通“乃”字用。以下拙见,就教于陈先生及专家。现根据陈文所引庚辰本二十三回照抄如下:......
-
〓 建文化自信,凝聚精气神
近年来,我们常常提到文化自信。所谓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信心。这种信心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是对自身文化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价值的充分肯定。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建立文化自信。在我看来,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了解中华文化的独......
-
〓 杨雪:映日帆多宝舶来
在海南省万宁市东南的浩瀚海面上,有一个被誉为“海南第一岛”的岛屿——大洲岛。它是海南省沿海最大的岛屿,也是通往东南亚国家必经的要道,自唐宋以来一直是重要的航海标志。非常奇特的是,如果从高处拍摄,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大洲岛的海域内有一艘古沉船的形状。关于其年代和来历一直都是众说纷纭,一说是宋元时期的古波斯沉船,一说是......
-
〓 家教家风大家谈:百善孝为先忠厚传家久
谭家是京剧梨园世家,在北京已住了160多年,这160多年里,我们都住在同一个大宅子里。很多人问我,谭家是如何做到将京剧传承七代人而不衰的。“百善孝为先,忠厚传家久”,我想了很久,觉得答案应该就是这句话。 我的高祖谭鑫培曾在内廷供奉,行为处事深受宫廷礼教影响,我的曾祖母又是旗人,因而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但传......
-
〓 文化评析:汉字“失写症”,需要治治了
面对“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它传承好,在数码时代,我们要打好“汉字保卫战”。 据媒体报道,在日前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只有30%的成人体验团写对了“癞蛤蟆”一词,而“熨帖”一词的正确率只有可怜的10%。一个电视特别节目,成了一道让当代中国人尴尬与汗颜......
-
〓 家风家教大家谈:寻求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念
30多年的飞速发展让中国物质财富有了巨大增长,不过我们也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最重要的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间的落差。在这样的前提下,特别需要寻求我们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念。 民族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念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离不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必须既能够包含大家公认的价值,又能够承接我们自己的悠久......
-
〓 盛世承平下的一匹受伤的独狼——读李白
一提到李白,人们头脑中往往涌现出的是他那卧蚕眉,单凤眼,飘逸潇洒的仙容道貌,是他那“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式的狂诞,是他那让掌权者丑态百出的“御手调羹,龙巾拭吐,国舅捧砚,力士脱靴”,是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强做不合作,是他那……是的,我们头脑中有太多的“那”想要喷涌出来。但,不知从什么......
-
〓 抗战,一封历史写给今人的长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
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69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的仪式在“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9月3日,当晨曦再次普照中华大地时,中国近代史已经掀开了新的一页。 无数人以无数......
-
〓 文化评析:手写通知书是一种言传身教
近日,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用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一事,受到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该校有的老教授已参与书写录取通知书10年,一些毕业生表示,自己将数年前的手写通知书“一直珍藏在身边”,但也有网友质疑,为何在这个年代还用手写通知书这种原始的方式?相对于机器印刷,毛笔手写通知书既不经济实用,也不迅速便捷,的确显得很“笨拙”。可蝇头......
-
〓 寓居天津后的曹锟:没有半点官架子
曹锟出生于天津大沽口,字仲珊,是中华民国初年直系军阀的首领,1923年靠贿选而被选举为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24年,因所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被囚禁。1926年获释,旋即去河南投靠吴佩孚。1927年2月,在国民革命军北伐即将抵达河南时,曹锟逃往天津。下野后的曹锟寓居天津,非常平民化,生活里再无半点架子。他对街坊邻......
-
〓 人民时评:让高校人才培养更有的放矢
高校学位点有撤有增,结构不断优化,才能愈发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促使高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让学校、学生和社会在互相调适中实现共赢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关于下达2016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共有25个省份的175所高校,撤销576个学位点,同时有178所高校增列了366个学位点。这是2014年......
-
〓 光明论坛:不能听任网络詈词“绞杀”汉语之美
在网络这个更为便捷更为开放的信息平台上,有较多的网民本着推崇自我、追求个性、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网络交际心理,不断创新、任意挥洒,使网络语言呈现出随意性特征。这种随意性既表现在个性化的花样翻新的网络新词语的创造上,也表现在因各种目的而使用的一些低级粗俗的语言上。前不久发布的《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指出,一些生活中的......
-
〓 金台随感:别错字
年轻的同事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篇文章,推介他们的视频项目,其中有一句:让我们一起带上耳机……我的“文字强迫症”又犯了,提醒他:兄弟,是“戴”不是“带”!那兄弟乐了:你老先生真的老了,一看到错别字就敏感,是衰老的标志。现在,年轻人在网上用的不都是这样的错别字?我被他的回复呛住了。老了?错别字已成常态?那倒是,新来同事的简历......
-
〓 找寻我们非读大学不可的理由——刘铁芳在湖南师大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资料图片) 24年前,我从乡下来到了这里,满怀憧憬,从此和湖南师范大学一生结缘。我是一个小村里走出的乡村少年,大学无疑给了人生最重要的平台与起点。大学给了我今日站在大学讲台上的信心和勇气,让我在学问人生路上一步步走来,直到今天。我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工作,对这片土地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这么多年,在大学校园里行走,......
-
〓 名人故居:聂耳故居——笛声化作民族魂
昆明聂耳故居 罗雪村绘论规模,论精美,昆明甬道街上的这座院落都称不上出类拔萃,普通得甚至有点平庸。可是,它却为世人所难忘。我也记住了它,并不远千里来寻访这座院落。当然,不是为了这所院落,而是为了寻访一个人,一个用旋律怒吼出中华民族心声的人。他,就是著名音乐家、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甬道街边的聂耳故居很平常......
-
〓 光明论坛·温故:知而能之知行合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倡导“知行合一”。在G20杭州峰会开幕辞中,他指出二十国集团应“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他强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基......
-
〓 改革行动:如何提高国学课堂上的“抬头率”
编者按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发布,推动国内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国学课程,推行立德修身的国学教育。然而,手机的智能化使得移动互联网“入侵”大学课堂,学生做笔记的沙沙声渐行渐远,经常出现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局面。如何提高国学课堂上的“抬头率”,让国学经典在课堂上扎根,从而让传统文化精髓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