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登黔灵山“瞰筑亭”,天高云淡,凉风习习,眼底尽收筑城美景,顿觉“山高人为峰”,慨叹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由是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岂不如登山?山脚、山腰、山顶风景各异,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登顶的毅力,饱览无限风光。
读书之初,如登山上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上大学第一堂写作课,老师就出题:《书》。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到“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从“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到“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如意欲前往名山大川的激动,读书的理念深深刻在了脑海里,伴随着学习、工作和生活,凭兴趣读书转向了自觉读书。
品味书籍,如登山途中。时而平缓、时而陡峭,有时驻足观望,有时边走边想;时而舒缓,时而峻急,有时沉思默想,有时豁然开朗,这是登山与品书的节奏和乐趣。读不同的书,就如登不同的山,童谣里纯真的生活气息,诗词里万事万物的生动情感,武侠作品想象力的拓展,言情小说里的柔肠百结,科普读物的启人心智,历史演义的波澜壮阔,神算巫筮的千奇百怪……洋洋大观,充塞于目,不绝于耳,仿佛与先贤哲人对话,越数千年时空交流,不由叹息古人为何教诲后进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有一点可以肯定,书乃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人类文明延绵的基石。
领悟书籍,如登山临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随着读书推进,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随之深入。古今多少事,尽在登高望远的灵心观照之中,却也是读书润物细无声的沉淀,于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提升自我。读懂一本书,就像攻下一座山。鲁迅的“投枪匕首”,叔本华“铺满炽热火炭的环行轨道”,马克思的“解剖刀”,毛泽东的“还看今朝”……林林总总,幕天席地,不解其意则如登山半途而归,不过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疑惑,不懈坚持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融入书籍,如登山归途,“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读书,是读如何做人、读道德规范、读人类文明,“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阅历多了,“横看成岭侧成峰”,察古知今、明辨事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优秀文化传统中如鱼得水,用儒家、道家、佛家的典籍来释疑解惑“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心灵”的关系,于是,沉浸在人类精神世界中,补足精神之“钙”,祛除行为之“垢”,筑牢思想之“魂”,浩浩然扬君子之风,卓卓然做有识之士。
世上没有登不尽的山,只有读不完的书。书中有你不知道的知识,有你不了解的世界,有你要追寻的梦想。找一本好书,畅游在文字的山谷沟壑间,穿越层峦叠嶂,更于平凡之中见真知、日常之中见深奥,以之延伸人生长度,拓展人生宽度,增加人生厚度,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