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91-2010桂越边境贸易变迁经济现象解析
【内容摘要】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后,以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为分水岭,桂越边境贸易经历了1991-2002年的逐渐恢复和缓慢发展阶段以及2003-2010年的快速增长阶段。本文以边境贸易规模、边境小额贸易等参数对1991-2010年桂越边境贸易发展进行考察,解析桂越边境贸易变迁中的若干......
-
〓 使命与命运:天津解放初期行业组织的作用与职能及其终结
新中国成立之后,作为行业组织的同业公会,如何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继续工作,是工商企业家所面临的新课题。同业公会自诞生之日起,作为行业的代表,在社会和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同时也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解放后如何进一步发挥这个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为新中国尽快恢复和发展......
-
〓 租佃制度是有效的吗?——对中国1978—2009年农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对不完全信息下的土地租佃契约进行研究后发现,所有的租佃契约都是次优的。也就是说,租佃制度本身是效率损失的。对于中国的农业绩效,制度性的因素影响始终是很大的。因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时间序列的回归模型来说明家庭承包制下的中国农业绩效,应用岭回归估计方法在对1978-2009年中国农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后我们发......
-
〓 农田水利的三种模式比较及启示——以湖北省荆门市新贺泵站为例
【内容摘要】新贺泵站的变迁史启示我们,能否有效整合分散农户、克服搭便车难题,是乡村水利体制顺利运转的关键。尽管组织模式能够将水利体制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克服搭便车难题,但在人民公社走向终结、原有治理体制解体的情况下,组织模式已经无法继续维系下去。在农户个体数量众多且呈高度分散状态、农民分化程度日益加剧的状况下,水利供给......
-
〓 周恩来谈怎样学习毛泽东
【作者简介】廖心文,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北京100017)《学习毛泽东》,是周恩来1949年5月7日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全国青年团结起来,在毛泽东旗帜下前进》的第三部分,于1978年10月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经过重新整理收入《周恩来选集》上卷。今天重温这篇讲话,仍然感到,60多年前周......
-
〓 孔飞力与《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内容提要】孔飞力著《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从构成中国由前现代向“现代”转变进程底蕴的本土性知识资源的分析入手,讨论了由政治参与、政治竞争、政治控制构成的中国现代国家形成及发展的“根本性议程”或“建制议程”如何在19~20世纪的实际演变中跨越了革命、战争和危机等重大事件,最终形成了国家机制中政治控制压倒政治参与和政治竞争......
-
〓 就修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条款问题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公开信
尊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于一年前的今天——2002年2月10日,向你们寄出了《就外经贸部某些官员滥用职权损害国家利益问题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信》。时至今日,一年已经过去,我却没有得到你们对我的信的任何回答,甚至连一份你们已经收到我的信的通知都没得到。爲了提请你们注意我曾经寄出过这样一封信件,我特将2002年......
-
〓 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诞辰119周年、纪念为新中国成立奉献了壮丽生命的革命先烈
因为一份难以割舍的牵挂,因为一个久远悠长的梦想,因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上个周末,我和9度角无比虔诚满怀敬意地驱车600公里来到了心中的红色圣地、人民共和国摇篮——瑞金。自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开始,从进酒店听到《十送红军》的那一刻起,我就被一种崇高的精神激荡着,鼓舞着,鞭策着。流连在中华苏维埃一大二大会址、毛主席旧居、红......
-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银行对华贷款及其经济社会影响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研究总结了建国后1980年至2009年期间世界银行对华援助战略及援助的特点及对华贷款数额、部门结构、地区、援助方式的变化,分析了世界银行贷款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贷款的一些弊端效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继续积极争取和有效利用世行贷款、提高非政府部门利用贷款能力,帮助企业“走出去”、加......
-
〓 再论中国私营银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于产权变革视角的考察
【内容提要】本文从产权变革的视角,分析中国私营银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者提出,人民政府创造性地运用公私合营方式,利用私营银行的双层产权结构,以产权主体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步掌握其经营权,实现“法人产权”层面的变革,再通过全行业公私合营,赎买私股股权,实施“原始产权”层面的变革,最终将私营银行业转变为国有银行,完成了私......
-
〓 1949—1956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总体考察
【内容摘要】1949—1956年是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较好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的时期之一。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饮食水平有所提高,穿衣打扮有所变化,日用品消费有所进步,居住紧张状况有所缓解,文化水平普遍提升,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
-
〓 投资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变迁的回顾与展望——兼及增长方式转变(1950—2010)
【内容提要】60余年来,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的30年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雏形,到改革开放的30年GDP以年均10%的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目前已进入第三个30年。回顾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历程上的投资结构变迁:头30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工业体系;第二个30年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投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新30年开始时我......
-
〓 西藏金融60年的回顾与思考——献礼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
【摘要】通过对党中央60年来在西藏各时期金融政策的回顾和思考,从金融史的视角热情讴歌共产党对西藏金融政策的正确、适时、高效;歌颂60年来为西藏金融事业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各民族各阶层领导、群众;弘扬老西藏精神。并以此文做为对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盛大庆典的隆重献礼;表达对党中央60年来对西藏的特别关怀的深深感激之情。提......
-
〓 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
【内容提要】中国经济转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与阶段性目标。改革30多年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大约4个阶段及其目标转换,这就是1979~1984年经济转型的起步与完善计划体制的目标、1985—1992年经济转型的推进与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目标、1993—2003年经济转型的定向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2003以来经济......
-
〓 贫民救助与政府责任——以1949年~1952年北京(平)市的贫民救济为例
1949年——195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从维护社会秩序和工作需要出发,对包括城市贫民在内的社会弱势群体实行了必要的社会救助:解放和接管期间开展的紧急救济;定都之后,围绕首都的稳定而开展的贫民救济;以及面对恢复和发展生产的任务而开展的失业救济。本文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分析解放初期党对北京贫民问题的认识和应对,各种贫民救助......
-
〓 20世纪50年代前期乡村手工业发展的历史考察
【摘 要】20世纪50年代前期,乡村手工业是农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乡村手工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加强城乡的物资交流,活跃市场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乡村手工业具有生产分散、资金有限、规模狭小、季节性强、依附于农业等特点,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乡村......
-
〓 承继与变异:新中国初期侨汇业政策研究
——以福建邮电局与批信局的关系为例
【内容提要】新中国初期,福建邮电局沿用并更严格执行国民政府1948年侨批业管理办法,其后根据国际形势逐步调整,最终给予批信局各种优惠和扶持,甚至不惜损及邮电局自身利益,以鼓励吸引侨汇。虽然新旧政权阶级性完全不同,但新中国侨汇业政策具有明显继承性和内在一致性,这主要因行业特殊性所致,而与政权阶级性无关;新中国侨汇业政策也......
-
〓 20世纪60年代中国是如何打破美苏核威胁的
【内容摘要】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美苏先后对中国进行核威胁。美国希望通过核打击来遏制中国核力量的研发进程,保持美国对中国的绝对核优势;苏联则企图通过核袭击来打击中国的国防力量,以满足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地位的需要。面对美苏的核威胁,中国积极应对,在强烈谴责美苏核威胁的同......
-
〓 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地权交易中的农户行为分析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430077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系列强制性制度变迁,使得各阶层农民的心态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并由此影响了农民的经济行为。笔者梳理了土地改革—集体化高潮前政府的土地制度变迁,并阐述这些正式制度安排对地权交易中农户心态和经济行为的影响。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流转农户行为新中国成......
-
〓 技术引进视角下我国国防工业发展研究(1949-1960)
【摘 要】国防工业的技术引进,能节约相应资源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发展进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国防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加之朝鲜战争的爆发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恶化,对国防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在“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背景下,我国政府最终选择通过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技术和成套设备,实现国防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探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