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学校长的教育视界——《大学校长访谈录》评介
黄琦编著的《大学校长访谈录》,收录了14位山东省属普通高校现任或原任校长的访谈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大学校长的机会。 本书的许多谈话内容,既有理论层面的深刻剖析,又有现实层面的明确解答;既肯定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可资借鉴和大力弘扬的好经验、好做法,又挑明了目前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某些误区和偏差......
-
〓 集数十年研究心得剖析经典国图原馆长詹福瑞跳到界外“论经典”
本报讯(记者夏琪)“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我却跳到界外,写了一本理论书,这不能不让朋友们感到突兀与诧异。”7月10日,原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新作《论经典》(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国家图书馆发布。 2003年至今,詹福瑞已有10余年的图书馆的馆龄。他不仅与书结下更深的缘分,而且领会到读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
-
〓 《历史不糊涂》——读80后作者李拯新著
《历史不糊涂》李拯 著 中信出版集团历史类图书容易畅销,历史类图书也有很多写法,读者已经非常熟悉各种水煮、细说、演义等写法。与这些不同,80后作者李拯写的《历史不糊涂》,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该书刷新了历史的写法,它首次尝试着运用观点引领的方式来进行历史叙事。易中天、当年明月等人把历史写进了千家万户,让历史的故事飞入了......
-
〓 纪念詹锳先生百年诞辰《詹锳全集》新书首发
本报讯(记者王洪波)9月24日,纪念詹锳先生百年诞辰暨詹锳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河北大学举行。河北大学校长傅广生教授,原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詹福瑞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党委书记刘跃进研究员等,与来自古典文学界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詹锳是我国著名的唐诗研究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专家,生前任河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
〓 陈来:“中国主体世界眼光”——谈清华大学的国学研究
《国学研究院》 陈丹青画(油画)在清华的历史上,1925年曾成立清华研究院国学门,当时亦通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后因各种原因,在1929年停办。在短短的四年当中,毕业学生近七十名,其中后来成为我国人文学界著名学者的近五十人。清华国学研究院指导学生的教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四位先生,后被称为四大导师,清华国学研究......
-
〓 做书者说:严凝霜雪夜织色入史笺
《织色入史笺——中国历史的色象》:陈鲁南著;中华书局出版。图为《织色入史笺》一书中插画,唐代张萱《捣练图》(局部)。《织色入史笺——中国历史的色象》是中华书局新近出版的一本庄严华丽的历史读物。烫金绣片的封面,五彩的丝线裸背装订,如同盛装一般把绚丽的中国历史庄重地铺展开来。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
-
〓 探究中国文学的源头——“我们的国家”之《文学与情感》
“我们的国家”之《文学与情感》,骆玉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文学的起源”通常被当作理论问题来讨论。不过,若是把这想象为一种曾经真实存在的人类生活场景,显然更为动人。夜,渺茫的月光下,风吹落枯叶。人们唱歌,声的波动让许多人的心摇漾于同样韵律。老人呢喃的语调,说从前,更从前,走过来的路。“后来呢,后来呢……”也许......
-
〓 《中国饮食文化史》填补饮食文化理论空白
本报讯(记者红娟)日前,《中国饮食文化史》学术研讨会暨获奖座谈会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出版文化担当”。 此前出版的关于饮食文化的大量著述,一直停留在食谱的记载和食俗的描述上,现象罗列居多,缺少人文思想的辨析和学术风骨的支撑。本书的重要的价值在于对中国饮食文化理论......
-
〓 萨孟武讲《红楼》《水浒》的启示
最近在读萨孟武的书,这应该是第三、第四次了,他让我明白历史学固然是一种知识,但更是一种智慧。 萨孟武是著名社会学家,或者说政治学家,并非历史学家。萨氏家族属福州八大家族之一,曾任厦门大学校长的萨本栋,著名海军将领萨镇冰,都是他家族里面的著名人物。萨孟武早年读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法学部政治系,后来在国民党的中央......
-
〓 《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在京首发
本报北京6月6日电(记者李亚彬)《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首发式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这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最终成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45章,近200万字,是作者积50年之学养,历时8年完成的著作。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这部著作本着中国哲学“自己讲”“讲自己”的文化自信......
-
〓 《教育大乾坤》:“大教育文学”的巅峰之作
《教育大乾坤》,东缨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定价:54.00元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翻开东缨厚厚的《教育大乾坤》一书,笔者的眼前便闪过了林则徐诗中的这番图景。书中的思潮涌动如同沧海,浩浩四十几万字“浪潮”涌向绚丽的天边。而屹于历史现实的高峰之上,则是作者心鹜的“八极”与神游......
-
〓 诗意人生是培养出来的——读叶嘉莹先生编《给孩子的古诗词》
《给孩子的古诗词》,叶嘉莹编,中信出版社2015年9月,定价:38.00元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层峦耸翠,以其独特的意蕴美,令无数读者拜服,形成了一道奇异的文化符号观。我们的先人千百年来用他们对民族的忠诚,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百姓的忧思,创造了延续千百年却依然闪烁着真理光芒的不朽诗篇。作为华夏传统文化瑰宝的中国古代诗词,一......
-
〓 传承历史文化留住乡愁记忆——为《中国名镇志丛书》作序
“国有史,邑有志”,中国自古就有注重编史修志的传统。按照我国目前地方志行政法规,国家各级地方志机构的法定职责是编纂省、市、县三级志书,并不包括县以下的乡镇志和村志。这种规定,一方面可能因为全国有数百万自然村落和数万乡镇,全部实行官修很难实现;另一方面可能因为我国历史上就有“皇权止于县”的说法,县以下的民间社会历来是一个......
-
〓 光明书榜(9月)
《永远的小平》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日本如何面对历史》 【日】山田朗著 李海译 人民出版社 《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 张维为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 【英】拉纳·米特著 蒋永强等译 新世界出版社 ......
-
〓 瑞典汉学家给中国孩子讲汉字
本报讯曾获第十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的84岁瑞典汉学家林西莉,近日出版新书《给孩子的汉字王国》(中信出版集团)。作为给北岛主编的“给孩子系列”的第五种,《给孩子的汉字王国》摒弃枯燥的传统汉字学习方法,通过造型生动的甲骨文、金文,利用新的考古发现、文物图片,使汉字的形状来历有迹可循。 (成一村)...
-
〓 文化视角:故人故事里的掌故学意义
1930年在故宫开放后依然存在“古物陈列所”。图片选自《故人故事》恽宝惠墨迹。图片选自《故人故事》 《故人故事》 赵珩著 中华书局编者按文化学者赵珩的一本小书《故人故事》,日前由中华书局出版。赵珩讲,故人故事也即旧人旧事,书中文字穿越一个世纪,牵扯到中国近百年生活的变迁和掌故学的问题。本文正是从《故人故事》说起,讲述掌......
-
〓 《咖啡与茶》丛书出版
本报上海10月13日电(记者曹玲娟)一套跨越时空界限,将中国和西方古代思想家、文学家一一对应起来的丛书《咖啡与茶》,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在沪出版。据悉,该套丛书由两个系列、10本图书构成。丛书提出了打破时空局限的体例设想,用虚拟的超时空人物,将同类型中西方两位大师及其著作中的著名言论有机联系在一起,营造出超时空的对话平......
-
〓 《训诂探索与应用》:让传统训诂学更接地气
训诂学是中国本土原生的以诠释文献语言为核心的一门古老学问。在大力提倡弘扬中华文化、复兴传统国学的今天,训诂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研究训诂学,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训诂理论,一是探索训诂实践。鉴于训诂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训诂”,即解释古书中字、词、句的意义,而正确训释文献语言有助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古代文化遗产,更好地......
-
〓 集部视野——《集部视野下的辞章谱系与诗学形态》一书后记
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最初都借用了外来的观念、术语。此后,这些外来观念、术语逐渐反客为主,运用它们来描述中国文学进程、判定作品意义的做法逐渐成为主流,甚至一度成为近乎唯一通行的方法。中国文学研究中“中国文学传统”的迷失,正是这个学术走势的反映。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开始反省上述流行方法,普遍感到有必要将“......
-
〓 伏俊琏:读《说文解字音证》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著。魏晋以后,《说文》成了中国读书人的必读书。尤其宋代以后,更受学者重视。清代学者屡次提及要增加“经书”,由“十三经”增到“十七经”或“二十一经”。而在新列入的经书中,《说文》是各家共同的提名。传统的《说文》研究以清代最为兴盛,其中杰出的代表是所谓《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