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阎崇年《御窑千年》全方位呈现御窑之美
本报讯(记者丁杨)“瓷器之路的千年历史表明:以往瓷器之路辉煌,今后瓷器之路宽广。中国创烧的瓷器,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不仅是一条颜色锦绣斑斓的彩带,而且是一座跨越四洲三洋的津梁。”这是曾因担任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为公众所知、以清史研究见长的历史学者阎崇年对瓷器这一中国古老艺术形式的评价,......
-
〓 真实的宋朝可以这样走进去
本报讯近日,介绍宋朝人日常生活的《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本书呈现历史诗情与细节,还原时代氛围和社会肌理,带你走进中国10-13世纪的社会生活。宋朝社会生活的种种细节真实不假,行文皆有出处。除了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本书还尽可能地向读者介绍宋朝政治、经济、文化,读者可以真实体验一回做宋朝人的滋味。(亦......
-
〓 提要钩玄留指爪——读《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有感
钱锺书、杨绛夫妇在牛津大学(1936年冬)钱锺书手稿钱锺书手稿笔记本2014年5月,《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以下简称外文笔记)第一、二、三卷出版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露钞雪纂,可补三箧之无》,钱先生的原文是“聊补”,现改“聊”为“可”,笔者的心情为之一变。著一“聊”字活脱表现出执笔之人不求人知、自得其乐......
-
〓 翰墨瑰宝,帖学秘籍——读上图藏宋拓《宝晋斋法帖》
宝晋斋法帖 传世的宋拓本丛帖,能较完整流传至今的,实为凤毛麟角。除《淳化阁帖》《绛帖》外,就是这部《宝晋斋法帖》了。2015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据上海图书馆藏唯一宋拓全本、国家一级文物高仿精印出版。 《宝晋斋法帖》是由“宝晋斋”命名而来。“宝晋斋”是北宋书法家、收藏鉴赏家米芾的斋名。米芾好蓄法书名画,尤喜......
-
〓 《新出石刻与唐代文学家族研究》:墓志文献的利用与学术研究的预流
石刻墓志的发现不断地增多,它的体量和规模已经形成了和传世文献相匹配的容量。清人所编的《全唐文》两万多篇,石刻文献现在发现大概在一万四五左右,已经开始成为我们研究唐代文史不可或缺的资料。每个墓志出土以后,出土者、发掘者大都进行了整理研究,长期以来对这类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主要是强调它对传世文献互证的作用。我觉得这批文献发现的......
-
〓 卢晓东:教你如何学——评《优秀大学生成长手册》
高等教育中有两个重要元素,一是老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对这两个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而是促进学生“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呈现为教育生产力。因而学生的“学”才是决定性因素。那么,如何整合学习规律、提高大学生学习效率?科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优秀大学生成长手......
-
〓 顾农:《鲁迅像传》中的新意
鲁迅先生的传记先后出过多种,但仍然有必要撰写新的传记——对于伟大历史人物的认识总是多角度而且与时俱进的。 鲁迅先生的照片,人们看到过不少,也曾出版过多种图片集,但仍有必要出版新的集子,这是因为先前所出者大抵只包括最为经典或曰标准的那若干张,远不齐全,更成问题的是往往并不完全尊重原照片的本来面貌,喜欢擦掉后......
-
〓 我写《背影:我的父亲柏杨》
先父柏杨在1949年离开大陆来到台湾,当年他30岁。他在台湾度过了60年的岁月,这60年,他写了2000多万字,出版了200多本书。即使是身系囹圄,在最恶劣的环境里,他还是坚持文学创作:他利用早餐吃剩的稀饭涂在报纸上,好几张黏在一起,形成一张坚硬的纸板,随后就靠坐黑牢墙角,把纸板放在大腿上,借着微弱的灯光,眯着眼睛,坚......
-
〓 《庄子的快活》选载十七: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庄子·外篇·胠箧......
-
〓 《晚明风月》:性别慧眼与才女情结
《晚明风月》,王鹤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48.00元 从2010年10月到2012年10月,三年时间里,王鹤出版了三部随笔集:《爱与伤奔涌不息》、《晚明风月》和《偶尔遇见的传奇:民国才女写真》,平均一年一本。还记得前年初读《爱与伤奔涌不息》时的情景,翻开第一页就放不下,那种汩汩流淌、娓娓道来的节奏,舒缓如行云流......
-
〓 唐代宫廷艺文活动之实录——读《景龙文馆记集贤注记》
《景龙文馆记集贤注记》,[唐]武平一撰,陶敏辑校;〔唐〕韦述撰,陶敏辑校,中华书局2015年6月第一版,38.00元 唐代统治者,素有重视文化建设的传统。立国伊始,太宗于端门注目新晋进士缀行而出,感叹“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已然可见唐主对于延揽人才、崇尚文治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唐代文馆兴盛,设立了多种馆院,如文学......
-
〓 马执斌:推荐《〈石头记〉指归》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元典,是探究宇宙人生规律的奇书。先秦诸子百家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而儒、道两家都尊奉《周易》为经典。在其后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统治者大都内用黄老,外示孔孟,儒、道两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石头记》又名《红楼梦》,是诞生于封建末世的文学巨著。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全景图。......
-
〓 涵盖72卷册的《钱钟书手稿集》终成完璧——为有志读书求知者存
钱钟书外文笔记手稿《钱钟书手稿集·外文笔记》书影 资料图片24日,《钱钟书手稿集·外文笔记》出版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举行。钱钟书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当代著名学者和作家,一生酷爱读书,数十年的学术生涯留下了数量惊人的读书笔记。这些笔记体现了钱钟书竭尽毕生精力读书、思考、做学问的学者人格,也是他留给后世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2......
-
〓 记录沦陷历史的《北平日记》出版
本报电 日前,一部五卷本共计150余万字的《北平日记》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董毅是北平沦陷时期辅仁大学国文系的一位青年学生,他在这部日记中记录了自1938年4月11日到1943年12月15日这段时间的生活历程。作者居住在王府井附近,对市内的各种消息都很灵通,而且较关心时事政治,记录细致。 其中1939年至1942年的......
-
〓 新书推介:王鼎钧著《书滋味》
有评论认为,王鼎钧堪称散文界中的“博尔赫斯”。他仿佛深谙春秋战国的合纵连横术,挽寓言,恋诗体,留日记,兜揽断章孤句,又混杂小说、戏剧、诗歌的血统,担得起“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豪气。王鼎钧也是文学界的大魔法师。他的散文具有非凡的透视魔力,会打通读者记忆中的每一处血栓。仅从一道缝隙,就能窥见天空的美丽与广大。他的文字......
-
〓 《中华易学全书》出版座谈会召开
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国学网主办的《中华易学全书》出版工作座谈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尹小林所长详细汇报了《中华易学全书》的整理进程和出版规划,并展示了全部64册的清样。 群经之中,《易经》最为难治,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阅读、理解难度尤大。新中国成立以来,除了少数经典作品曾出版过整理点校本之外,系统......
-
〓 《邢福义为学路》:求学之方与治学之道
邓天玉的《邢福义为学路》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全书凡四章约33万字,前三章分别论述邢先生语法学、传授学和国学的思想理论,最后一章考索邢先生的“为学步履”。《诗经》有言“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晋朝东海王司马越告诉儿子拜师求学的方法:“夫学之所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形;讽味遗言,不如亲......
-
〓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系列图书出版
对推动艺术史学科在国内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本报讯(记者丁杨)由汉唐阳光文化公司策划、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第一辑)已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日前,《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研讨会在京举行,缪哲、李零、阿城、尹吉男、罗泰等国内外知名艺术史、考古学、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就这本系列出版物......
-
〓 《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上市3天销售万余册
本报讯 1月24日,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在王府井书店举行新书首发式。《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是第一部由大陆作者撰写星云大师传奇一生的书。作者刘爱成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环球人物》杂志原总编辑,他耗时3年,数度探访佛光山,与星云大师朝夕相处、促膝长谈,得以观察到一代高僧独一无二的细节。该......
-
〓 将施琅研究推向深化的一部力作——《施琅在台湾勋业地研究》简评
捧读施伟青教授有关施琅研究的第四部专著《施琅在台湾勋业地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5月版),深深地为其数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施琅的实证研究精神所感动,亦为他将施琅研究不断推向深化而点赞。 本书是施伟青教授针对学界尤其是台湾学界有关施琅在台湾的土地多来自霸占、抢夺、投献等不正当手段,是对当地百姓的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