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孟尝君盗狐裘获救出关
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於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
-
〓 原始道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道教是我国自创的一种宗教。关于道教的起源问题,后世道教徒编造过许多说法。如起初有借托老子为道教创始人的说法,以后在佛教传入后,受到佛教关于佛国净土迷信的影响,道教徒也编造出一套天宫神仙世界的说法来与之抗衡,并抬出一个据说在天地未分之前就已存在的所谓“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作为道教的教主,而老子则成了“元始天尊”所......
-
〓 李零:说马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个马年。前一个马年,我写过一篇《马年说伯乐》,讲的是千金买驴,现在换个话题,讲点非常业余的读书感想,献疑于方家,也给读者拜个年。马是“国际动物”看电视,我爱看动物。动物,每天轮流上演,不是狮子、角马,就是犀牛、大象,不是猎豹、鬣狗,就是河马、鳄鱼,场景几乎全在东非大草原。毒蛇大蟒,上镜最多,一开......
-
〓 从中国传到日本的“猴”文化是怎样的?
2016终于迎来了猴年。和中国不同,日本一到元旦,就可以正式算是猴年了。日本人喜欢猴,在日本文化中也有很多关于猴的趣闻。今天小通就带大家了解日本有趣的“猴”文化。日本十二生肖里的“猴”猴,在日语里写成“猿(さる,读作SARU)”,而猴年则称之为“申年(さるどし)”。说到猴,不得不提十二生肖。受古代中国影响,日本也引进了......
-
〓 唐代神童知多少
为什么天才成群地来?这句有名的发问,出自二十世纪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Kroeber)之口后,便迅速风靡全球。如果背景搁在气象雄伟的大唐,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神童成群地来? 之所以有这样的发问,自然是因为有人做过一番统计工作。这个人就是明代著名的文人雅士胡侍。胡侍于其所著的《真珠船》一书卷六中,列有“幼慧”一条。所谓......
-
〓 初读雷池(四)——马头山、马头河
马头山,山如马头;马头河,因山而得名,并且河上又有码头。让我们越过雷池西北岸之马头山、马头河,去寻找三国时代的爱情经典,哪怕是大乔的一汪秋波,小乔的一声长叹;让我们沿着雷池西北岸之马头山、马头河,去寻找晋代的金戈铁马、战争硝烟,哪怕是一柄残剑,一枚蹄印。香茗山位于安徽省望江县西北,跨望江、太湖两县,在望江县鸦滩镇绵延1......
-
〓 文化评析:让传统文化成为日常课
新学期伊始,“开学第一课”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有媒体报道,最近上海一些中小学校将吟诵经典、学民俗、猜灯谜等传统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以此作为“开学第一课”的主要内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积淀中,蕴藏着丰富的前人智慧,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开学第一课”中开宗明义地摆明它的重要性,让孩子们从小就熟悉......
-
〓 元代“妓女戏”知多少?
从唐传奇到元杂剧再到明清戏曲,妓女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文化现象之一。实事求是地讲,人们研究古代青楼文学,对于唐代和明清向来用力甚多,对元代却关注得少些。其实,元杂剧中的妓女题材,不但丰富多彩而且自有特色,也是中国古代青楼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环节,为我们所不可忽视。1.妓女和元杂剧元杂剧现存剧目中,......
-
〓 上好大学生经典阅读“必修课”
天津大学寒假大数据社会实践《大学生经典阅读情况调研报告》日前正式完成。该调研围绕我国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面向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大学生发放了上万份电子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317份。数据显示,全国有80%的大学生认为阅读经典“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赞同“阅读经典对自己有帮助”的比例超过9成。这份调查问卷以《红楼梦》......
-
〓 刘梦溪|美质与温情——中国文化研究所小引
【导言】天下物事,有变者,有不变者。学人的美质,在学品学养和真实不欺。按章学诚的说法,凡学问有成者,都是有“殊致”之人。我喜欢我一手建立的中国文化研究所,喜欢那里的秩序和美质。【作者简介】刘梦溪,著名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创所所长,《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兼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大学求......
-
〓 文化评析:读书节目停播读书请别停下
1月6日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宣布停播。这是凤凰卫视(中文台)一个日播的读书节目,从2007年1月1日开播至今,历时8年,在一周五个工作日中每天用8分钟介绍一本书。八年中,节目对书的选择是多样化的,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财经、宗教等各个领域,有时是各学科的经典巨著,有时配合时下社会热点话题,比如,它最后一期......
-
〓 王国轩:怎样读《大学》
《大学》是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是为后代学人立了一个“大间架““大坯子”(朱熹语),是古代学者必须具备的学习规模,开拓出广阔深邃的学术视野。《大学》原是《礼记》中一篇,在唐以前并没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至唐代,韩愈等引用《大学》,开始为人所注目。到宋代,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非常重视《大学》,称之为:“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
-
〓 普庵咒
古琴曲《普庵咒》不仅是著名的佛教咒语同时也是古琴著名曲目。《普庵咒》又名《释谈章》。它的乐谱最早见于明末的《三教同声琴谱》(1592)。清代大套琵琶曲和佛教丝竹曲中也有《普庵咒》这个曲名。根据琴谱旁的梵文字母的汉字译音来看,可能是帮助学习梵文发音的曲调。古代曾有普庵禅师,可能是本曲的作者。一说此曲为杭州隐士李永南作。全......
-
〓 对历史整体性的一点认识
人类文明是一个整体,纵向而言,是一个历史整体(时间整体),横向而论,是一个社会整体(空间整体)。合而言之,历史乃是人类社会之历史,社会乃是历史演进之社会。中国文明史自古及今未曾断绝,尤其是万余年来的文明传统,自成一统,传承有序。五千年以来的礼乐文明清晰可考,有文字记载的可靠历史三千余年,毫无间断。中国人重视道统、政统和......
-
〓 老字号牌匾与书法家
北京,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近千年的建都历史发展中,商业、文化繁荣,出现了一大批以“诚信为本,质量上乘,服务优质,文明经营”的老字号商家店铺。每当漫步徜徉于王府井、前门、西单、东四、琉璃厂、鼓楼等商业文化繁华之地,老字号门楣上那一方方各具风采、古色古香的精美牌匾,字体或端庄饱满,或清秀俊雅,或古朴拙正,或洒脱飘逸,......
-
〓 金丹:包世臣书法分期及其风格述评
【内容提要】本文首次对包世臣书法进行分期,目的是将他的书法历程作一回顾和总结,以期获得一个总体的认识,并了解其各阶段的书法追求。在综观包世臣书法之路的基础上,要界定他的书法风格特征,是碑派吗?是帖派吗?还是碑帖结合?本文提出包世臣的书学思想是”以碑证帖”、书法实践是“以碑改造帖”的观点,认为他将......
-
〓 漫话黄香故里——在黄香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题记:2010年10月28日下午,中国黄香文化研究会会长黄建军,及研究会成员黄四柏、黄献清等一行四人来访。请我于11月6日下午到云梦三湖酒店参加“黄香文化论坛”会,宣讲黄香故里及其相关问题。会上,我根据他们的要求作了发言。下面是发言全文。中国黄香研究会会长黄建军先生,要我在今天的论坛上讲一讲黄香故里及其相关问题。所在各......
-
〓 唐代女子发式
发 髻发髻是古代妇女最常用一种发式,它们起源于夏商周,备于周,到了隋唐发展已达到了艺术的高峰。所谓发髻就是挽束头发,将其盘结于头顶或头后。由于挽束方式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各异。唐代妇女常用的发髻有:高髻、花髻、倭坠髻、坠马髻、闹扫妆髻、反绾髻、峨髻、低髻、小髻、乌满髻、囚髻、抛家髻、回鹘髻、凤髻、从梳百叶髻、反首髻、双......
-
〓 围棋的文化精神
2007年,陈祖德九段在演讲“围棋与东方智慧”时曾说:“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文化内涵。中国有四大发明,但我想如果中国没有这些发明,世界其他国家可能早晚也把它们发明出来。但是,如果中国不发明围棋,那世界上就永远不会有围棋,因为围棋体现了太多中国的思想和智慧。”南朝《述异记》有载,晋樵夫王质......
-
〓 聂鑫森:且谨称大师
当下,被誉为大师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国学大师、文学大师、医学大师、工艺大师、美术大师、烹饪大师……他们或是被人戴上大师的桂冠,或是自矜可入大师之列。此中当然有名副其实的,但也很有些只是在某个领域稍有成绩,或在某个窄小的地区略有名声而已,离大师还有不近的距离。 湖南作家王开林今年出版了两部专著,写的是清华大......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