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时评:别让“推荐”变相加重中小学生阅读负担
近日,有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图书,封面使用“教育部新课标推荐书目”“教育部新课标指定书目”“中小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系”“教育部重点推荐”等名称,传递有关图书是教育部推荐的虚假信息,严重误导学生和家长。为此,教育部教材局在其官网发出声明:教育部从未以“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统编教材必读书目、推荐书目”“统编教材延伸阅......
-
〓 百年村前书声琅
在江苏无锡北郊的惠山新城堰桥西高山麓,有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前村,占地面积只有50多亩,却保留着百年钟楼、百年积谷仓、胡氏蒙学堂等99处明清古建筑遗存,因而被文博界誉为“乡村建筑露天博物馆”。然而正是这个普通的小村落,却是中国现存的首个引入现代规划理念设计的乡村,孕育出了胡壹修、胡雨人、胡敦复、胡明复、......
-
〓 鸡在行傩活动中的作用与文化意义
行傩活动, 在中国可谓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 不仅渗透在上古生活和人们信仰的各个方面, 即使在今日之城乡, 仍或显或隐地顽强地表现着。而这一活动, 又多数与鸡发生着联系, 鸡以及它的首、血、卵、毛、骨等等都成了行傩的重要工具, 毋庸置疑, 鸡在巫傩活动中显示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 不论是巫师、巫术的信仰者还是研究巫和......
-
〓 殷商冠式
在我国古代,人们把系在头上的装饰物称为“头衣”,主要有:冠、冕、弁、帻四种,其中“冠”是专门供贵族戴的帽子。起初,发冠是套在束起的发髻上的一个罩子,人们戴发冠只是为了美观的需要,样式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定。大约在商朝,开始出现冠服制度。从现有出土文物可见,殷代的服饰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殷墟妇好墓的出土玉石人为殷......
-
〓 兔年说兔
寅去卯来,玉兔登场。由于兔子的外形独特,性情温和,体态乖巧,动作灵敏,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个可爱善良的形象。有关兔子的成语典故、民间俗语乃至诗词歌赋很多,其中蕴涵着大量关于兔子形态、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兔子的耳朵——听得远”奇特的大耳朵可说是兔子的标志性特征。兔子耳朵的面积占其身体表面积比例之大,在动物中实属罕见,从这......
-
〓 从韩愈谀墓说起
少时爱读韩昌黎的文章,特别喜欢《柳子厚墓志铭》。这篇墓志文情并茂,读来酣畅痛快。但后来看到有人撰文嘲笑昌黎谀墓,说他还因此收受事主的银两,便有些困惑起来。例如,清初顾炎武在书信中便直刺韩的为人,认为他评点人物多谀词:“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若但作《原道》、《原毁》、《争臣论》、《平淮西碑》、《张中丞传后序》诸篇,而一切铭......
-
〓 中国古代名马录
古今往来,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纵马驰骋,成就下功名伟业。然而就如只有少数人名垂青史一样,能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宝马良驹也是极少数;由历代英明圣主文字表彰或丹青造像的马,更是少之又少。在此,特搜集刊录以飧读者。【周穆王八骏】传说周穆王西巡驾车用八匹骏马,《穆天子传》载:“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
-
〓 唐代女服
唐代女装富有时装性,堪称历代中的佼佼者。不论是衣料质地,造型做工,还是装扮配饰,都是极为考究的。唐代女服与男服相比,服色较为鲜艳,款式种类繁多,更讲究穿着后的线条美。女服主要有襦、裙、衫、帔等。妇女着小袖短;有的裙长曳地;有的衫的下摆裹在腰里。肩上披着长围巾一样的帔帛。唐代文化较为开放,服饰也同样表现出一种雍容大气。但......
-
〓 唐宋时期的学生服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陋室铭》文中的一句话。“白丁”一词,《辞海》解释为“封建时期无功名的人”。为什么“无功名的人”称作“白丁”呢?“丁”,众所周知是对成年男子的泛称;至于“白”,笔者以为是指其衣服的颜色。就像现在社会称“蓝领”、“白领”,虽然是说不同的社会阶层,其实与其衣服穿戴有关:“蓝领”......
-
〓 文化评析:我们并没有失去纯文学
文学更多地供大众消遣,而不是让每个人的阅读都上升到哲学高度。严肃的作品有人看,但人数不多,这实际上是理性的回归,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客观表现。 近日,《收获》杂志再度捧回“上海市著名商标”大匾,这已是该杂志连续四届获此殊荣。作为一本纯文学杂志,《收获》在市场上的求生可谓步步艰辛,它的发展轨迹折射了我国当前纯文......
-
〓 汉代男服
秦汉时期的男子常服为袍,这是一种源自于深衣的服装。袍原本作为士大夫所着礼服的内衬或家居之服。士大夫外出或宴见宾客时,必须外加上衣下裳。到了东汉,袍才开始作为官员朝会和礼见时穿着的礼服。袍多为大袖,袖口有明显的收敛。袖身宽大的部分叫袂,袖口紧小的部分叫祛。衣领和袖口都饰有花边。领子以袒领为主。一般裁成鸡心式,穿时露出里面......
-
〓 谁问先生一首诗——明代名将刘綎和他的诗
地处高黎贡山以南的腾冲,一向是兵家要冲。明代的滇西边境多事,守边的将领出征、平叛也多以这里为战略基地,从而建功立业、维护了边地安宁。刘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江西南昌人,出身于将门之后(他的父亲是官至总兵、都督的抗倭名将刘显);他身材魁梧有神力,又受父辈的影响,自青少年起就精韬略,善骑射,能在马上把120斤的钢刀......
-
〓 《琴诗》的妙理与法螺的妙音
编者按:“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古往今来,一代诗国巨子苏东坡的这首发人深思的《琴诗》不知感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然而,其深刻的哲理和绝妙的艺术究竟源自何方?其音乐文化的背景又究竟如何?请看本文的解读。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六月,46岁的苏轼(1037—1101)正躬耕于黄州。......
-
〓 “曹刘坐啸虎生风”中的“曹”辩
“曹刘坐啸虎生风”出自元好问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对其中“曹”之争议由来已久,主要分为四种观点:一、指曹植;二、指曹操;三、指曹操曹植曹丕三父子;四、指以曹氏为代表的建安文风。历来的评注者都认为是曹植,如郭绍虞先生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小笺》中就这样认为;大部分的文学史也采用第一种观点,如袁行霈文学史。他们认为从历代......
-
〓 歇后语里的猴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断臂的猴子——高攀不起跟孙悟空比跟头――差着十万八千里猴儿背着手走——装人相猴儿的脸——说变就变猴儿拿棒槌——胡抡猴儿爬石崖——显出你的能耐了猴儿上树——老练猴儿拳——小架势猴学样——装相猴子不上树——多打几遍锣猴子唱大戏——胡闹台猴子唱戏――想起一出是一出猴子吃大蒜——翻白眼猴子吃大象――......
-
〓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李白《夜下征虏亭》诗赏析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这首五言绝句,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春,自江宁县(今南京市的核心地区)乘舟沿长江东下赴广陵郡(今江苏扬州)时。当年李白25岁,风华正茂,出川刚两个年头,正在东南地区漫游。“征虏亭”,今已不存,故址在今南京长江南岸。亭始建于东晋,文献记载各各不一,或谓征虏将军谢安......
-
〓 中国养羊史
中国自古就把不同属的绵羊(Ovis aries)和山羊(Capra hircus)统称为羊,其驯化和饲养的历史可能比牛悠久。绵羊和山羊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不同,二者发展的历史有所差异,但自古以来它们都是肉食和毛皮的重要资源,是草原各族人民衣食的主要来源。根据中国古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羊的驯化一般晚于猪,但北方草原地区的考......
-
〓 春江花月夜——自然、历史、人生之千古绝唱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它的前身,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箫鼓》。《夕阳箫鼓》的曲名,早见之于清·姚燮(1805-1864年)《今乐考证》。而这首琵琶曲的曲谱,最早则见于鞠士林(约1736-1820)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牛案:现今所见者,是其弟子咸丰庚申年即......
-
〓 孙悟空形象由来及哈努曼对其影响
一、孙悟空形象的由来第一,石生人神话和吴承恩的经历。石生人神话作为中国神话的重要母题,不仅普遍存在于一些少数民族和汉族群众的口耳相传,而且在许多典籍文献中也时见记载。石头生人是一种十分古老的观念,其本质体现为石头是具有生殖力的,因而石头是母体的意象连绵不绝,始终在文化传统中占据重要位置。尤其在淮河流域,石头作为先于人类......
-
〓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美人芳草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四
汉语的修辞格中有借代,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美人芳草”就是借代修辞格中的“借体”。古典诗词中用以借代的香草有芰荷、芙蓉、薜荔、蕙、茞、兰、梅、菊等,咏歌的美人称谓则有美女、佳......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