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整体服饰风格可以用“丰富多彩,南北交融”来进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由于战乱不断,王朝更迭频繁,经济遭到破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人们的礼法观念变得淡薄,衣冠服饰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是我国古代服饰的大变动时期。魏晋时期的服饰,基本上承袭秦汉旧制。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却......
-
〓 光明论坛·温故: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敢于担当,是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而不是个人风头主义,飞扬跋扈、唯我独尊并不是敢于担当。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
-
〓 文化评析:京剧“邂逅”连环画,不只是一种“混搭”
京剧与连环画,一种是动态的戏曲表演艺术,一种是静态的民间美术技艺,都是值得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者的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据媒体报道,近日在上海揭幕的一场展览,试图融合京剧和连环画两种艺术形式,形塑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象空间,铺展中国传统艺术之美。京剧是蜚声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
-
〓 中国围棋史话(一):围棋的起源
围棋,古代又称作“弈”。“围”是围而相杀的意思,“棋”是手执之子,即棋子,因行棋的特点是围而相杀,所以称做“围棋”。西汉扬雄在《方言》中说:“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弈。”“关”,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战国时秦置。齐鲁,即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辖境在今山东一带。所谓“自关而东,齐鲁之间”,是指黄河流域的......
-
〓 玉毫点翠金棒挥春——新春楹联选登
禹甸高扬丝路曲中枢大写小康诗(杨燕秀)梦从五彩田间起富在三农画上流(王友华)羊毫描就小康景猴劲呵成大国威(刘福良)政善风清春正好国强民富梦长圆(李彬生)惩贪反腐民长乐崇俭倡廉国永安(李班斧)德政双馨春锦绣才情并茂雨芳菲(游阶章)挥棒灵猴扬正义吟春喜鹊报和平(张世琳)仁风送暖, 千川竞秀时雨催荣, 万木争春(邓成慈)大政......
-
〓 科技随笔:对科研不端“零容忍”不能只是口号
一向被认为是不太可能出问题的数学论文近期也爆出论文批量造假事件:65篇论文被认为涉嫌造假,包括虚构合作者、使用虚假数学公式、反复抄袭等,其中20多篇已被期刊撤稿。有媒体统计,涉嫌造假的论文署名作者达到77人,分别来自国内44家高校。“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而学术不端行为是科学研究的对立面,不仅是阻碍科学进......
-
〓 隋朝服饰
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厉行节俭,衣着简朴,不注重服装的等级尊卑,经过20来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恢复。隋炀帝即位后,崇尚奢华铺张,为了宣扬皇帝的威严,恢复了秦汉时期的章服制度,为唐代服饰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国......
-
〓 十六王子像小记
十六王子像是佛教造像中较为少见的一种题材。但是在石窟与造像碑中都有出现。例如河南省偃师县水泉石窟洞口的碑记上就提到了“十六王子像”。现存金石著作也载有阮景晖等造十六王子像碑 。更为重要的是山东省东平县之白佛山石窟,保存有完好的十六王子的龛像与记铭。价值自不待言。十六王子像的出典源自於《法华经》。《法华经·化城喻品》中说......
-
〓 今生感念国学网
国学是我的专业课,也是我最热爱的一门学科,国学网是我目前学习国学的主要途径,点击国学网是我的日课。打开国学网,经、史、子、集方面的内容纷至沓来,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美不胜收。考研复试 粗知文献属国学我热爱国学,源于想认识几个字,后来始有发奋识遍天下字的宏愿。生于乡野,足不出户,耳目闭塞,识字寥寥。繁重的田间劳作之......
-
〓 中国围棋史话(十):唐代以前围棋的对外传播和对外交流
围棋很早就流传到了亚洲一些国家,随着这些国家围棋活动的开展,到唐代中外围棋的交流也开始出现,并越来越频繁。中国和朝鲜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朝鲜就开始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战国至秦朝末年,不少汉人为避兵乱和徭役移居朝鲜半岛。西汉武帝时,在朝鲜半岛北部曾置乐浪郡、玄菟郡,以及真蕃郡、苍海郡和临屯郡,隶属于幽州刺史部......
-
〓 《红楼梦》中读书的启示
辞赋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影响巨大。“据不完全统计,自战国迄清朝,历代的赋作约有两万篇以上。”(田兆民主编《历代名赋诠释》,黑龙江出版社1995年版)楚辞汉赋最为鼎盛,魏晋六朝随波逐流而有新变,此后日渐式微。令人欣慰的是,近四十年赋的创作和研究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局面。难能可贵的是,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的前夕,《光明日报》刊发......
-
〓 葬花漫谈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的故事,其实文学来源于生活,黛玉葬花不乏生活原型。明代唐寅不但葬过落花,还写过葬花诗。明末清初诗人杜浚也葬过花,且作有《花冢铭》:“余性爱瓶花,不减连林,偿有概世之蓄。瓶花者,当其荣盛悦目,珍惜非常;及其衰颓,则举而弃之地,或转入混渠莫恤焉,不第唐突,良亦负心之一端也。余特矫共失,凡前后......
-
〓 最全的“马”成语
一马当先一马平川一马一鞍匹马一麾匹马当先匹马单枪(一作单枪匹马、匹马只轮)驷马仰秣驷马高门、驷马高盖、高车驷马、高头大马驷马难追(也作驷马不追、驷马莫追)驷马轩车、驷马高车五花杀马五马分尸六马仰秣千军万马(一作千兵万马)万马奔腾万马齐喑人仰马翻人困马乏人喊马嘶兵荒马乱、人荒马乱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塞翁失马、塞翁得马、塞翁之......
-
〓 《世说新语》探隐二十则
《世说新语解义》(沈海波著)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书除了对《世说新语》作注译帮助普通读者克服古文阅读障碍之外,同时运用考据的方法,对每一则故事的寓意进行解析,探隐索颐,颇多发明。兹选刊若干,以飨读者。1、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德行》第十五则【解义】近人对本文多有误解者,如鲁......
-
〓 “莫若以明”释——读《齐物论》杂记一则
这条杂记,虽然只是一个词、一句话的训诂和解释,但是我觉得对理解《庄子·齐物论》的中心思想有较大关系。因此,不揣浅陋,将一得之见写出来求正。《齐物论》中“以明”一词共出现三次:“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故曰莫若以明”。“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
-
〓 戏剧名家讲故事·谭元寿:我终生难忘的一次演出
开栏的话我们常说艺术之树常青。长久以来,在中国文艺生态的丰润土壤滋润下,舞台艺术领域生长了无数常青之树,他们就是那些对艺术无比热爱,对观众无比赤诚的老艺术家们,在他们漫长而丰富多彩的舞台生涯中,留下了无数璀璨辉煌的作品。本栏目致力于再现那些星星闪耀的时刻,讲述百花为什么这样妍丽,艺术之树为何如此常青。我出生在梨园世家,......
-
〓 光明时评:别让“推荐”变相加重中小学生阅读负担
近日,有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图书,封面使用“教育部新课标推荐书目”“教育部新课标指定书目”“中小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系”“教育部重点推荐”等名称,传递有关图书是教育部推荐的虚假信息,严重误导学生和家长。为此,教育部教材局在其官网发出声明:教育部从未以“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统编教材必读书目、推荐书目”“统编教材延伸阅......
-
〓 说说中国古代的“辫发”史
说起“辫发”,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想起明清鼎革之际那段惨痛的历史来。在“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血腥口号下,有一千多万汉族同胞为了自己最后的尊严,死在异族的屠刀下。这是汉族子民心中永远的痛。然而现在电视荧屏上,充斥了拖着辫子的清宫戏;在韩国《朝鲜日报》的漫画中,代表中国形象的也通常是拖着辫子穿着马褂的清朝人。大家似乎也......
-
〓 孔子学琴于师襄
孔子学鼓琴於师襄子而不进。师襄子曰:“夫子可以进矣。”孔子曰:“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夫子可以进矣。”曰:“丘已得其数矣,未得其意也。”有间,复曰:“夫子可以进矣。”曰:“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类也。”有间,曰:“邈然远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乐也。默然异,几然而长。以王天下,以朝诸侯者,其惟文王乎!”......
-
〓 百年村前书声琅
在江苏无锡北郊的惠山新城堰桥西高山麓,有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前村,占地面积只有50多亩,却保留着百年钟楼、百年积谷仓、胡氏蒙学堂等99处明清古建筑遗存,因而被文博界誉为“乡村建筑露天博物馆”。然而正是这个普通的小村落,却是中国现存的首个引入现代规划理念设计的乡村,孕育出了胡壹修、胡雨人、胡敦复、胡明复、......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