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论经纬·王蒙:旧邦维新的文化自信
编者按:近代以来,中国这个5000年文明古国,遭遇了“走向世界的挫折”,深陷过文化自卑。但中华儿女硬是在苦难中奋起拼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使今日之中国站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新起点上,也使我们更有理由重新审视我们的文化,更加坚定我们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意味着我......
-
〓 徐廷华:毛泽东诗词中的长征
《清平乐·六盘山》词意图 傅抱石作毛泽东诗词中的长征诗词,是其整个诗词创作中的一个重头,可谓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可以看出,长征前后是毛泽东诗词创作的一个高峰期。诗人着力创作的几首诗词,生动再现、描述了红军长征中那些崇高壮烈、激动人心的战斗场面和情景。细数毛泽东长征诗词作品,大体有《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
-
〓 干部谈读书:用岁月读“厚”一本书
真正滋养心性的好书,时常拿出来翻阅品读,生命的脚印,踩下去才能更见深度书有厚度吗?有,但不仅仅是薄薄纸页的堆砌。在我看来,书中字里行间对社会、事物、人心的记录和剖析,才是一本书的最厚之处。它的重量,随着读书人阅历的积累、思考的深入、实践的延伸而不断增加。就我而言,一本《陶行知教育名篇》,在漫长的时间轨道上,已被赋予了超......
-
〓 张胜友:初到赤壁
丙申岁初冬,我平生第一次踏访赤壁。魂牵梦萦的赤壁!还在孩童少年时,我就从小人书上知晓了“火烧赤壁”的传奇故事,那战船似点着的火把一片连着一片熊熊燃烧,由此,“赤壁”二字犹如种子植入心田,这应是我与文学最早的结缘吧。从湖北赤壁市(古称蒲圻)向西北行,急匆匆驰赴三国古战场,矶头临江悬崖上石刻“赤壁”二字赫然夺目,凭石栏眺望......
-
〓 文化评析:人工智能出诗集,莫焦虑
“我负了爱我自己的生物/我却温了你的眼睛/我生了时代的心/我将说出我的眼泪/无限一切的生物/也没望见来复苏的大地/世界悲剧的角色/那时候的人们。”这篇名为《世界悲剧的角色》的诗歌出自人工智能“小冰”。据了解,它还“写”了一部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这是用100个小时,“学习”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519位中国现代诗人的......
-
〓 大学章程与教授治学在历史记忆中准确重构
云南高等学堂印制的奏定学堂章程与1906年光绪丙午年由上海会文学社出版的钦定学堂章程付业兴/CFP 现代大学制度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其中的大学章程建设和教授治学问题,更是受到高度关注。在谈起这两个问题的时候,不少人都会提起历史上有过的大学章程和教授治学。确实,梳理清末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史,我......
-
〓 推动全民阅读:美国何以能成为阅读大国?
美国是出版大国,也是阅读大国。在我看来,美国除了历史积淀、国力强大、教育发达等原因外,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努力。 首先是政府重视。美国上下对基础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非常重视,2002年,美国出台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水平,其针对的课程就包括阅读、数学、科学等。与之配套,布......
-
〓 人民论坛: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词。”作家笔下的春节,总能勾起许多人的乡愁回忆。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时代,人们虽然创设出各具特色的过年新形式,但传统年俗的仪......
-
〓 李玉兰:大学国际化不应回避“广告”
近日,“世界金融窗口”——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广告屏上播出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形象宣传片,这在我国著名高校中尚属首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此消息在微博上发布后,十几个小时内就被转发了数千次。有网友认为,这是提升中国大学国际影响力的一个很好的传播手段,至少让老外说起中国人民大学时不再茫然。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
〓 专家学者评论·邹广文专栏:涵养对传统的敬畏之心
无论对于一个民族还是个人,都无法回避“我从哪里来”这一形而上问题。因为人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这就是中国文化所说的“安身立命”。而“传统”对于我们说来就是这样一个东西。传统保护着我们,画定着人性的圆周。在传统的浸淫之下,我们面向未来才从容自信,获得生命的方向感。因此,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怀有敬畏之心,对我们的新文......
-
〓 文化评析:人文素养是大学生的优势竞争力
据报道,近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之子、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中清,作客华中农业大学“生涯发展大讲堂”,在与大学生就高等教育与学生成长进行交流时表示,大学生认为人文学科“无用”是一种短视,现在很多美国学生毕业后拥有了不错的职位,由于人文素养的欠缺,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很快降临,而那些人文素养更高......
-
〓 杜永道:北京胡同小景
北京胡同的魅力,首先在于它蕴含着古都的历史、文化,可谓内蕴丰富的人文化石。 随意在胡同行走,除了王府雄踞路北的宽阔街巷外,司空见惯的寻常小巷同样给人以沧桑感: 一面旧墙,老态龙钟,墙皮剥落,裸露出硕大的厚砖,砖头间凝固着坚硬如石的白灰。这砖和灰,系一二百年前所制;数不清的家门口竖着一对门墩儿。有方形......
-
〓 新闻随笔:中国出版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在全球出版业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第2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却呈现出逆势上升趋势,在展馆面积、海外参展国家及参展出版商数量等多项指标上再创新高。刚刚迎来“而立之年”的北京图博会,已跃升为仅次于法兰克福书展的第二大国际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创办于1986年,30年的发展,使中国出版的“朋友圈”变得越来越大,中国出版人的......
-
〓 温利:猜谜妙趣
猜谜,益智健脑,是一项有益的休闲活动。谜林玄机高深,作为一名爱好者,不敢讲什么大道理,只想撷几则有趣的谜语,与大家共乐。 传说宋代有位和尚叫佛印,常与大文豪苏东坡一起猜谜。有一次,佛印和尚手持250个铜钱给苏东坡看,要求猜一启蒙读物名称。苏东坡不愧是猜谜高手,一下子就猜出了谜底是《千字文》。因为那时每一个......
-
〓 李性刚:道士塔下的历史沉思
2006年10月中旬,笔者在云游中国西部古道途中,来到了敦煌莫高窟。 此前受《文化苦旅·道士塔》一文的影响,莫高窟道士王圆箓的“罪人”形象曾长期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并一度也曾对导致无数国宝流落异国的责任人王道士义愤填膺,恨之切切。参观完相关洞窟,我便恨不得也拿起笔,做刀枪,或者立即以唇为枪,以舌为剑,加入......
-
〓 兴之所至与师之所指
大学所学的每门课程,老师一般都会开列书单,那些书单上罗列的基础书,是所有学术的“本”。本科,就是奠定学问根本的阶段。根系广,树才能更茁壮。各种课程都学点,各种书都读一点,基础才牢靠。这是本科与专科在读书方式上的不同。我大学读的中文系。刚入学时自己没有高远的志向,除了教科书,我还凭兴趣读了一些其他书,如当时流行的朦胧诗选......
-
〓 “化礼成俗”,让道德回归生活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道德建设史,并保持了两千多年德治历史,存留了丰富的道德建设理念和方式方法,富有智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在这些道德建设的智慧中,最基本的一点是“化礼成俗”,即让道德回归生活,将道德的基本要求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方式,也就是道德生活化。当道德成为生活方式,道德行为成为理所当然,道德......
-
〓 蜀派古琴源流及艺术特色
20120508_001蜀派古琴又称川派古琴。从地理概念上讲,上古时期在今川西有蜀国,川东有巴国,三国刘备建都成都,国号“蜀”,管辖的地域比现在的四川还大。“四川”的称谓始于宋代,后人习惯以蜀代川,所以蜀派古琴也称川派古琴。古琴艺术在四川至少有二千年历史了。史载西汉司马相如在临邛(今四川邛崃)富豪卓王孙府上,以优美的琴......
-
〓 传世名篇魅力永恒——《桃花源记》艺术风格赏析
《桃花源记》虽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为其《桃花源诗》所作的一篇“序文”,却早已被人们视为精美的散文而推崇备至。这篇短文以简炼的文字、委婉的文笔、非凡的文采虚构了一个“没有君主,没有赋税,没有战乱,人人劳作,家家快乐”的理想社会,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向往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今天,在首届中国·常德桃花源旅游节开幕前夕,笔......
-
〓 中国话语·传薪绝学:训诂学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说文解字》部分内容 资料图片训诂学是传统“小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周代的学校分国学与乡学,其中包括小学与大学。8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并学习“九数”,这两门相当于今天的语文和数学。15岁入大学,主要学习礼、乐和射、驭。秦始皇初兼天下,讲求实用技术,烧毁经书,并有很严厉的“挟书令”——除幕府外,民间不能私自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