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保护方言:使用胜于收藏
日前,通行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的广东省东莞市宣布,将用3年时间建立东莞方言档案,保护“行走在消逝中”的乡音。对于以人为载体的语言来说,存入档案馆就可使之安然无恙了么?语言从来都是越用越活,不便书记的方言更不例外。况且,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某些方言更具只可意会的微妙,只有那一方水土的那一方人才明了。因此,将方言存档的......
-
〓 关山月
《关山月》最早见于民初王燕卿的《梅庵琴谱》(1931),曲体小型,无词。《乐府诗集》杷这一曲归在汉横吹的乐类,本来不是琴曲,可能是王燕卿把民间乐曲采来作成琴曲的。六朝时起,就把这一乐曲看作是表现封建统治下反兵役的情感的。徐陵《关山月》诗:“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最能代表此曲的曲情。《......
-
〓 非遗教育,做鲜活的文化传承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教改透视】以非遗为典型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DNA、是我们的根与魂,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支撑。因此,保护传承非遗刻不容缓,而用鲜活的非遗教育打造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则是教育界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非遗教育开端可喜目前,我国已经有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
-
〓 中国古琴史话(二):早期出土的琴
由于木材保存不易,能保存到今天的古代琴的实物,十分难得。目前考古发掘所见到的最早的“琴”类乐器实物,为1978年在湖北随县战国时期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其年代约在公元前433年,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曾侯乙墓十弦琴通长67.0厘米,与现今通行的琴相比要短很多。此琴用整木雕成,由琴身和一活动底板构成,分音箱和尾板两......
-
〓 人才史话:广纳英才成就文明古国
资料图片 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唐朝的开放度应该说是够大的了。且不说有多少外国人来长安谋生,也不说有多少外国人到长安定居,单是被朝廷录为政府官员的异域学者就不在少数。有关资料显示,在这些“入仕于朝”的“四夷之人”中,五品以上的就有百余人。如,左丞相姜公辅是越南人,河西节度使高仙芝来自高丽,太子太保兼御史大夫哥舒翰是......
-
〓 莫砺锋陶友红:高考,1977
1977年秋天,一个惊人的消息在全国城乡不胫而走:中断了11年的高考要恢复了!素昧生平的我俩分别在淮河之北与长江之南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初闻涕泪满衣裳”。当时我俩的情况分别如下:莫砺锋,1966年毕业于苏州高级中学。1968年秋天赴江苏省太仓县璜泾公社插队务农。1974年迁至安徽省泗县汴河公社,在公社农具厂当“亦工亦农......
-
〓 大家手笔: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源,是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有之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一脉相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传统文化,是指由前人创造、形成并一直对后人产生影响和作用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
-
〓 寻踪·王仁湘:看远古如何造出神模样
陕西临潼马陵的半坡文化神面纹彩陶壶 作者供图刻有简化神徽的良渚玉琮 李韵摄 神是什么样子?人造出的神与鬼,不论多么狰狞,也不论多么恐怖,本质大都是人模人样。 在史前艺术中,有一些半人半兽的艺术形象,不论是绘在彩陶上的或是刻画在器物上的,这样的形象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这样的神面,表现有特别......
-
〓 干部谈读书:用书香充盈人生
俄国作家契诃夫写过一篇小说《打赌》,讲的是一个银行老板和一名年轻律师打赌,如果后者能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住满15年,除读书以外不跟外界有任何往来,老板就给他一笔巨款。年轻律师同意了。15年眼看就要过去,老板却因生意亏损无力支付赌注,想杀掉律师。谁知进了密室,看到律师写下的一张纸条,说他自愿放弃赌注,因为“这15年,读书已......
-
〓 唐朝的爱情
序世界上最动人的花朵是爱情浇灌出来的花朵;世界上最不能重复的故事是爱情的故事。好呵,沿着长安城里的朱雀大街,走着,去寻找唐朝的爱情……篇章之一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上邪》房玄龄的夫人是一位敢于捍卫自己爱情的人,也是大唐帝国给美丽的爱情涂上了第一笔鲜亮色彩的女人。大唐帝国的爱情诗篇因为她而更加动人。房玄龄是唐帝......
-
〓 肖复兴:芒种之忙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一个节气。读中学的时候,每年都要有一次下乡劳动,一般都会选在芒种季节,因为这时候北京郊区的麦子黄了,正待收割。我们中学那时候常去南磨房乡帮助老乡收麦子,在乡间,我从老农那里学到一个谚语“杏黄麦熟”收完麦子回家到市场一看,果然摊子上到处都有卖杏的。我把学到的这个谚语“杏黄麦熟”写进作文里,得到老......
-
〓 干部谈读书:用岁月读“厚”一本书
真正滋养心性的好书,时常拿出来翻阅品读,生命的脚印,踩下去才能更见深度书有厚度吗?有,但不仅仅是薄薄纸页的堆砌。在我看来,书中字里行间对社会、事物、人心的记录和剖析,才是一本书的最厚之处。它的重量,随着读书人阅历的积累、思考的深入、实践的延伸而不断增加。就我而言,一本《陶行知教育名篇》,在漫长的时间轨道上,已被赋予了超......
-
〓 且行且思:别把“有意思”变成“没意思”
一向对历史没兴趣的小表弟突然迷上了清史,把落满灰尘的历史课本翻出来,一页一页细读,这还不过瘾,还要上网研究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火耗归公,迷得忘了吃饭。有这么有意思吗?有啊!原来,他是看了小说《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急于对照史实,看看真实情况究竟如何。那当初怎么不乐意学历史呢?又是背诵人物,又是背诵年代,又是背诵意义,......
-
〓 艺文品聚:中和自然书致远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其审美意识与传统文化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阴阳思想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的统一。对立是指两种势力、两种因素、两种趋向、两种地位等等。它们是一正一反互相对立的,但又统一在一起。同时,对立双方又各向对方转化。通过书法,怎样体会这样的文化思想呢?不妨......
-
〓 找准精神的根脉·传统文化系列谈⑤:守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中华文化是一个自我完善与创新的体系,从这个体系追根溯源,可以理清很多根源性的因素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引起全国文艺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大家一致认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对核心价值观念的建设,对民心民智的凝聚,对青少年教育,对文化自信的......
-
〓 北京的春天
北京的春天很美,但却很短。我的等待穿越了漫长寒冷的冬季,直至春天的到来。北京的春天似乎来得有些唐突,昨日还硬朗的风,今天就轻柔了许多。托起草儿的脸,轻轻触摸,放开手就是一片绿茵。昨天还是星星点点,今天就已花满枝头,春天的脚步就是这么任性。脱去厚厚的冬装,春风就这么温暖身子,春绿就这么跃入眼帘,点染着树梢,闪躲在角落里,......
-
〓 《聊斋志异》中的章丘人
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人,长期在靠近山东章丘的王村镇西铺村毕际有家教书,一生多次到过章丘,《和张邑侯过明水之作》、《女郎山》、长申地庄“浆水庙”《创修五圣祠碑记》等就是来章丘时的佳作,而在传世名著《聊斋志异》里更是有十二篇述及章丘的人和事,展示了一幅幅反映章丘人生活的众生相,对于我们了解明末清初的章丘社会人情提供了重要的文字......
-
〓 文化评析:把民间博物馆纳入公共文化事业布局
据媒体报道,日前,位于陕西西安的大唐西市博物馆正式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这是我国首个获此称号的民营博物馆。博物馆是人们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重要文化殿堂。驻足凝视一排排文物的过程,就是一个与历史文化对话的过程。博物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国历史上有过许多文物收藏家,但真正开启博物馆历史的是近......
-
〓 不做“低头族”,让心也回家
近期,微信圈里,有人转发了一则“教养帖”,集中了几十项在中西方社会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待人处世基本行为规范、礼貌礼仪。但在笔者看来,今天的“教养帖”里,最需要“置顶”的,是一条新规则:在约会、交际场合,务必放下手机,不做低头族——请将你的眼神和注意力从手机世界拔脱出来,多与身边人对视、交流,而不是目在神游、心不在焉地敷衍......
-
〓 新语:出思想是文科最高标准
大学是社会的精神灯塔,是社会的良心,这与我们的文科紧密相关。文科具有特殊性,文科能铸就一所大学的灵魂,它一直守护着大学的精神、文化和价值。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建设世界一流的文科,广大文科学者肩负使命。中山大学文科学术传统悠久、学术积淀深厚,自1905年法政学科算起,110年来形成了自由、包容、开放的气质,形成了若......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