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吉祥鸡、怪异鸡和过年鸡)
鸡年将至。“鸡”因为和“吉”同音,千百年来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吉祥的象征,不过大概就因为是“吉祥物”,所以怪异的鸡,一旦出现时,也往往会被人们视为灾异的征兆,惶恐不安,当然这些纯粹是愚昧迷信,不过,读起古代笔记中那些和“鸡”有关的文章,还是能感受到,从古到今的中国人,都是那么的谨小慎微,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的幸福。吉祥鸡:......
-
〓 藏品的故事:话猴
马上封侯(泥彩塑,陕西凤翔,中国美术馆藏)大闹天宫(中国画) 刘继卣 中国美术馆藏美猴王(玩具)喻湘莲 王南仙 中国美术馆藏献果(中国画) 齐白石 中国美术馆藏在十二生肖之中,猴因其轻灵黠慧颇得世人喜爱。猴在民间文化中还寓有吉利之意,因“猴”与“侯”谐音,“侯”是古代爵位。《礼记》云:王者之禄爵,公、侯、伯、子、男,“......
-
〓 明清两代“服妖”多有王公贵族以穿乞丐装为时尚
在中国历史上,伴随每一个王朝的建立,都会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化的服饰制度。香港文汇报今日刊文称,这种制度不但为礼教所维护,而且植根于人们的内心深处,不敢轻易逾越。然而随着社会风尚的变化,尤其是当一个王朝的控制力日渐减弱的时候,人们对服饰求新求异就会成为一种必然,从而引起正统人士的不满,谓之“服妖”,甚至以为是亡国之兆。明清......
-
〓 今日谈:多些真研实讨
前不久,参加了某地为一位作家举办的作品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没有一味“唱赞歌”,而是实事求是指出作品存在的不足与短板,交流中甚至不乏交锋。这种会风,让人耳目一新。随着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各类研讨会时常见诸报端。一次高质量的研讨,不仅能够围绕具体议题集聚才智,更有助于开拓思维,沉淀出有价值的思想养料。然而现实中,有的研讨会......
-
〓 书人隽忆:永不再来的催稿电话——悼褚钰泉
褚钰泉1990年6月,褚钰泉写给范用的信2016年1月16日晚上,我乘地铁回家。出了车站,意外发现下起了雪,下得很急。已近午夜,雪将万物覆盖,白茫茫,静悄悄,未着任何痕迹,显得美丽而异样。进小区楼门厅打开信箱,报纸之外,还有一个大信封。我的心猛地收紧:一定是钰泉兄寄来的新一期《悦读》杂志,里面有我的文章。可是钰泉兄已于......
-
〓 文艺观察:中国最古老的村落在哪里?
漫画 徐鹏飞村落是我们最早的家园,是扎在大地上最深的根,保护好具有各类代表性的古村落,是为后代留下农耕历史的文明标本,让他们对自己的文明永远有家可回我们在做古村落调查时常会想,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村落是哪个?在哪里?什么时代的?距今多少年?可是,村落一般是自然聚居而成的,没有具体的建村年代,而我国的村落又鲜有村史,缺少实证......
-
〓 古书中的“呵呵”
陆灏《听水读钞》中有篇《陈寅恪的“呵呵”》,说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不止一次用到“呵呵”二字,很有感慨:“陈寅恪给人的印象是个严肃古板的老学究,而在其史学著作中,居然出现‘呵呵’字样,可见他也不乏俏皮风趣。”《东方今报》副总编辑曹亚瑟先生曾撰文说:有网友查“呵呵”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韦庄的“菩萨蛮”。他本人查遍......
-
〓 董平:怎样读《传习录》
《传习录》三卷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代表作品,比较全面完整地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是学习、了解、研究阳明心学的必读著作。《传习录》上卷,正德十三年(1517)刻于赣州;《传习录》中卷主要由王阳明的论学书信所构成,嘉靖三年(1524)刻于绍兴;《传习录》下卷,嘉靖三十四年(1555)以“遗言”之名刻于湖北江陵,经钱德洪删......
-
〓 肖罗:对周有光的尊敬,也是对历史的敬畏
1月14日,周六的微信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屏:1月14日凌晨3点半,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1月13日,他刚过完111周岁生日。这位生于清朝、长在民国,把壮年的汗水和智慧全部献给新中国汉语拼音事业,80岁之后又重新焕发学术青春的世纪老人,最终走完了自己多彩斑斓的一生,留给在......
-
〓 黄朴民:读史的三个境界
作为一名历史学教学工作者,我在长期的教育与科研实践中,对历史的阅读与解释,始终秉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史学求“真”。内容的真实,方法的科学,这是历史阅读与研究的核心宗旨。回顾和总结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文化,与从事其他学科的研究一样,也需要广泛占有资料,充分尊重事实,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考镜源流,......
-
〓 内地春拍:“天价”或成历史
中国嘉德2014春拍,一套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以2875万元成交。北京翰海2014春拍,清嘉庆“白玉御题诗文吉庆有余如意”以2300万元成交。北京匡时2014春拍,张大千作品《荷屏仕女》以427万元成交。北京保利2014春拍,罗中立作品《春蚕》以4370万元成交。五六月间,又是一年春拍季。内地各大拍卖行鏖战正酣。此前,......
-
〓 文史遗痕:碧血千秋
在中国的墓园中,叫“国殇”的,除了极地边城腾冲这一座外,可能再无二处了。 墓园建筑的整体布局仿南京中山陵,墓园的右侧是滇缅公路,左边是一条通往城西松园的公路。位于两条路之间的墓园平面图呈西南狭、东北宽的钟形,寓意“木铎警世”“警钟长鸣”。位于钟口的大门,八字形,是土木砖石结构的牌楼式建筑,门额上的石刻匾额......
-
〓 干部谈读书:读书最乐乐在人生
结合人生去读书,感同身受、融会贯通,细细品味书中的喜怒哀乐,深深体会蕴藏在文字后面的历史真实、科学道理、人心善良和审美情韵两千多年前,荀子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可见,中国有着悠久的要求官员读书学习的历史,这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应当在现代社会中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古人为什么强调官员读书学习呢?因为“士大......
-
〓 文化评析:文学是用来点亮生活的
近日,由学者温儒敏主持的首个国民文学生活调查研究报告出炉。在中文系学生最喜欢的文学作品方面,网络作品占比不足1%;农民工真正喜爱文学的很少;近半数作家每天的阅读时间在两小时以上,农民工和大学生最熟悉《阿Q正传》……报告中的这些数据既在人们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笔者在大学执教,从2005年开始,每年在开设的文学课上让学......
-
〓 文化评析:古典诗词之美不可丢
西方文化要学习借鉴,传统文化更要珍惜呵护,所谓固本开新,即是此意。找回课本中的诗词之美,要旨都是秉持对后世负责、对文化负责的态度。 今年教师节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看望师生时,提到古典诗词的重要性问题,引起广泛热议。此前,上海市新版小学语文教材删减古诗的做法引起了很大争议,虽然上海市教委当时回应称,此......
-
〓 文化评析:学术抄袭岂能“当事人和解”
学术成果是一个社会的公共产品,对学术抄袭的“宽容”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知识产权,而且更伤害了一个社会共同恪守的文化价值。学界又现抄袭风波。据中国青年报近日报道,安徽宣城的公务员金鹏此前网上发帖,举报贵州遵义师范学院一副教授全文抄袭自己的毕业论文。遵义师范学院校方调查后认定,该副教授侵占他人成果,属于情节较为严重的学术不端......
-
〓 光明论坛:“龙马精神”与民族精神
关于马的俗语、谚语、成语,可谓洋洋大观,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个一二三。及至马年,频率最高的问候语恐非“马到成功”莫属,而最为脍炙人口的当数“龙马精神”——这也是最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人一般是在马年到来的时候,特别喜欢说“龙马精神”,而不是在龙年。确实,“龙”的威权在中国历......
-
〓 清代的马蹄袖
满族原是尚武的游牧民族,在戎马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俗与方式,其中在服饰上人们就可以看到与汉人服装的大异其趣。清朝以异族入主中原后,尤其是在清王朝建立以后,由于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旗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中原地区,其中体现在服饰上,就使得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传统服饰制度由于满族八旗兵的进关而遭到......
-
〓 说文谈史:此心安处是吾乡
宋神宗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发生,苏轼被捕。经多方营救,死里逃生,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的亲朋好友,有多人受牵连,其中宋初名相王旦的孙子王巩,字定国,被贬到宾州,即如今的广西宾阳,监督盐酒税务。宾州当时属广南西路,地处偏僻,生活极为艰苦。王巩南迁,带了家中歌女柔奴同行。三年后北归,与苏轼相见。苏轼问柔奴,岭南蛮荒之地,风......
-
〓 且说收藏:新建博物馆不能“缘木求鱼”
近年来,各地新建博物馆的热情持续高涨。一些地方纷纷雄心勃勃地提出新建博物馆的构想,希望能通过这一举动,打造当地文化品牌、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应该说,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领域加大投入,完善博物馆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举措,就其出发点而言,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对于新建一座博物馆究竟需要做哪些准备......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