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台随感·诗词里的文脉(三):千年往事凭诗见
“六十年间万首诗”,看起来似乎像道计算题:几乎每两天一首诗。当然,我们知道,诗不能这么读,诗的作者陆游老先生也无意让我们这么读。“脱巾莫叹发成丝,六十年间万首诗。排日醉过梅落后,通宵吟到雪残时”,与其说是透露一生诗作的数量,不如说是在自陈一种与诗歌紧密相联的生活方式。与今天“诗人”作为职业身份不同的是,在古典诗歌的时代......
-
〓 王恩哥:学生要多学些“没用”的东西
本报北京3月30日电(记者王庆环)近日,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鼓励学生“在大学里多学些‘没用’的东西”等17句话在北大学子的微信圈热传。据了解,这17句话是近日王恩哥在参加北大“教授茶座”时,与青年学生讨论学习和成长话题的谈天内容,被学生总结而成。 这17句话是: 科学是漫长的路,不是靠聪明就能高人一筹......
-
〓 燕云居剳记:乐读“七法”
中国人自古至今倡导苦读。青灯黄卷,焚膏继晷,寒窗十载,韦编三绝,通俗些的说法叫三更灯火五更鸡。更有苦读的范例,孙敬悬梁,苏秦刺股,匡衡凿壁,车胤囊萤,刘绮燃荻,李密挂角,孙康映雪,江泌追月,董仲舒目不窥园。近读《清代名人轶事》,顾亭林好学,“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羸二马,捆书自随”,“马上无事,辄据鞍默......
-
〓 听文物讲长江的故事:玉琮揭开中华前尘旧史
反山M20玉琮 资料图片 琮,一种“外方内圆”的筒状玉器,是中国古代权力的象征。对玉琮情有独钟者绵延古今,其中就包括清乾隆帝,他曾将古玉琮制为笔筒,并欣然题字,“几陪清供,兴怀静赏余”。然而乾隆帝并不知道,他手上这件来自汉代的上古瑰宝,其实承载着远超汉代三千年的岁月淘洗;现如今,以“透物见人”为己任的中国考古学者......
-
〓 权威点评·高考作文题:回归语文之美关注社会现实
北京一考点,一名早到的考生在场外复习。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点评人温儒敏 (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汪 锋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段增勇 (四川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特级教师)谭健文 (广州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特级教师)陈维贤 (北京丰台二中特级教师)每年高考语文特别是作文题都会引起社会关注。......
-
〓 红楼梦中的家事
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在谈到小说艺术时,是这样讲的:“故事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讲述’出来,应该通过人物及其行为在有意义的场景中的发展而‘显示’出来。”按照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说法,因为“精神事物的幻象,常常是从具体事物的幻象出发的”,即作家的艺术想象是以他的艺术表现为基础的。 小说是人类认识自我和发现世界的......
-
〓 “去经典”何以化大众
不让进(漫画) 徐鹏飞用流行时文和快餐阅读代替经过历史检验的经典作品,已经成为今天必须正视的文化现象新学期开学之际,传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材删除了鲁迅《风筝》的消息。“去鲁”是近年来新编教材的旧话题了,但是,依然引起公众的关注。为何要“去鲁”呢?综合教材编辑、出版方和一些受访教师的言论,理由有两点:......
-
〓 智慧的回响:盘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1月28日,《光明日报》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评选出的85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学界和公众的关注,许多媒体也进行了跟踪报道。大多数学者表示赞同,但也有学者对个别项目有不同意见。那么,研究组为什么要进行这一推选?推选的标准是什么?接下来还有哪些后续工作?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 安心办学,忘记大学排行榜吧
在我国,一些大学的负责人把本校在排行榜中的位置看得很重,甚至荒唐地不惜动用学校宝贵的办学经费进行公关,以求得到个好看的名次。 “失衡的大学评价干扰了高校教学质量保障。”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近日举行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国际论坛”上,南京大学校长陈骏院士公开批评了一些全球大学排名体系。他说,一所大学的......
-
〓 广寒秋
此曲传自明代以前,题义表现秋高气爽之际,明月普照大地,夜深人静的意境。《广寒秋》,曲牌名,即折桂令,异名甚多。此调字句不拘,可以增损。元人作品中以作十一句或十二句为常。明陶宗仪《辍耕录·广寒秋》:“《折桂令》,一名《广寒秋》,一名《天香第一枝》,一名《蟾宫引》。”《广寒秋》取材于《天宝遗事》中记载的“唐明皇梦游月宫”。......
-
〓 官腔、八股及其它
在上班的时候,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官场陋习之一,就是官场八股,在一堆冠冕堂皇的、神圣的、无比正确的、被无数舌头磨得光滑顺溜的词汇中,藏着说话的人想表达的那点意思。于是就猜,就领会,就有一大堆的理论家来解释其中的深义。这形成一种思维方式,用电脑语言讲是一套“专门程序”,让你一看见这类文字,就习惯性地去猜、去领会这些大......
-
〓 英语国家大学校名趣谈
最近邻居老李的外甥小张刚高中毕业就收到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老李高兴地说:“我去过迈阿密大学,它靠近航天总署的卡纳维尔角和奥兰多的迪斯尼乐园。”他原本以为录取他外甥的迈阿密大学是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的the University of Miami(简称UM),可没想到是俄亥俄州牛津市的Miami Unive......
-
〓 苏诗“山胡”考
内容提要:本文广泛查阅古今载记,在前人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对苏轼《涪州得山胡次子由韵》诗中所写做了进一步的名物考证,认为“山胡”即今黑喉噪鹛。关键词:苏轼;涪州(涪陵);山胡;黑喉噪鹛作者单位: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重庆涪陵408003嘉祐四年(1059)十月,苏轼苏辙兄弟服母丧期满后,与父洵再度出蜀,前往京师开封。舟过涪州......
-
〓 题壁涂鸦有好诗(三)
黄鹤楼崔颢题诗图浮雕《水浒传》连环画封面古代民间诗文难以发表,偶获传抄,辗转来去,范围毕竟有限,旅途中的文人墨客不忍诗文埋没,愿意借壁挥洒,在交流信息中寻求知音赏识,以存久远,这是中华文化的美好创意。虽然驿馆邮亭酒楼的诗文雅聚非常短暂难得,但在“能题是幸,得传是命”的古代,口传手抄后的各奔西东,就会自然形成辐射九州四野......
-
〓 人民论坛:敬畏历史,就是捍卫良知
近日,备受关注的侮辱革命烈士邱少云案一审宣判,二被告被判决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消息传来,人们都说“痛快”。“快”中有“痛”。现实中,总有一些人出于各种目的,或借解构历史的由头、或假学术研究之名义,罔顾历史事实,任意剪裁素材,去臧否史实、编造故事、扭曲是非。在他们眼中,历史似乎是个可以任由自己打扮的小姑娘,......
-
〓 人民论坛:接过老兵手中的枪
“我们不怕死亡,就怕被遗忘。”这句抗战老兵的心声,曾让无数国人心里五味杂陈。当他们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接受习近平总书记颁发的抗战胜利纪念章,当他们行进于受阅方队最前面举起颤抖的右手敬礼,当他们步入抗战胜利日专题文艺晚会现场时全场自动起立鼓掌,“怕被遗忘”的担忧或许不复存在——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浴血奋战的英雄,党和国家从......
-
〓 学人随笔:哲学论著要有“烟火气”
我是读者,也是作者;喜欢读,也写写。作为读者,我喜欢理深词丰、耐读能懂的东西;作为作者,又会专注自我,陷入生僻冷怪以为高的误区。作者与读者心不相通,是作者尤其是哲学论著作者的大忌。 当然,并不是任何读者都能读懂任何哲学书;也不能要求作者写的哲学著作和文章,任何人都能懂。术业有专攻,文化水平有高低之分,有专......
-
〓 谢冕:我的“反季节”写作
曹文轩和一些朋友都肯定我的写作风格,说我凸显了某种个人文体,我愧不敢当。但我毕生追求美文却是真的。文字传达人的思想情趣,必须让人乐于接受,所以文字要美。我甚至在写学术论文时也要求文字的魅力。我希望我的文字给人愉悦。生活中的烦恼够多了,我不希望再给人们增添烦恼。我希望人们在阅读时忘记人间的一切不悦,希望阅读成为人......
-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动与静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三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的动态感特别强,有的诗人或读者也特别欣赏这种动态感,例如杜甫,就常用动态感来称赞他所喜爱的诗篇,如称赞岑参的诗作是“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夜听许十一诵诗是“精微穿溟涬,飞动摧霹雳”;称赞李白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至于自己追求的诗歌境界也是“毫毛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赠郑谏议》)。老子......
-
〓 人才史话:自知无知才能求知
杨朱像 任轶 绘 战国时期魏国人杨朱,是个了不起的思想家,他的观点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很大。据《庄子·山木》《韩非子·说林》以及张远山所著《庄子传》记述,杨朱30岁那年,曾携弟子路过宋国,到蒙邑拜见在此隐居的南郭子繤。他所住的旅店就在子纂隔壁,店主人叫曹夏。闲谈中,杨朱对子纂说,曹夏有一美一丑两妾,长得丑的那位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