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上午,“明星学者”易中天在博客上发布长篇文章,宣布自己要用五年到六年时间,重写中华史,引发热议。在博文中,易中天写道,“2012年3月,《易中天中华史》方案启动,策划和预备期长达一年。它的出版,则是一个‘五年计划’。我们的设想,从2013年5月起,每季两卷与读者见面,至2018年出齐36卷。”(5月5日《扬子晚报》)
易中天宣布要一个人重写“中华史”的计划,有出版界人士在微博上公开表示:“直觉告诉我,易中天教授精神发生了问题。这样的‘大历史’书,也许能够博得一时叫好,却无法自立于史书丛林之中。易老师著作等身,引人收藏细读者有几种?与其如此疯狂地写那么多书,莫如五年写出一本书来。”
写作的“快”几乎是如今的潮流和时尚。尤其是网络写手,成名之后,接下来本着“趁热打铁”的心理,开始疯狂码字,作品产量极高。比如九把刀,从2012年1月至今,16个月已出版至少7部作品。与此相比,易中天五年写36卷,似乎“顺理成章”。
然而,易中天写的不是网络小说,而是中华史。写史尤其需要严谨的学风,易中天尽管博览群书,但既要写史,恐怕还得潜入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深读细究,而这先要用去多少时间。而且,易中天是要重写中华史,这无疑是对历史的重新审视,而拨开历史迷雾,还原历史真相,仅此就几乎可以穷尽一生。
事实上,能够传世的史记,无不用毕生心血凝成。比如司马迁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用了整整13年时间。实际上,司马迁从20岁时就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况且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有着无人可及的学养和知识的基础。
而今人更是如此。如范文澜编写的《中国通史》,1941年该书第1版就先后分两册在延安出版,而在他的有生之年,才出版了4册,只写到隋唐五代。范老逝世后,被称为“治史天才”的蔡美彪主持编写第五至第十卷,后又合作完成第十一、十二卷。而蔡美彪从1953年起就协助范文澜编写《中国通史》前四卷,到最终完成,可谓兀兀穷年,才终于完成了一段艰难的历史探询之旅。
也因此,就担心易中天的“中华史”,会不会“萝卜快了不洗泥”。其实,即使是网络小说,那些高产的“快作品”,也被指内容不堪入目,语句不通、结构混乱、情节狗血等现象频现,相比之前的成名作,简直如同地下天上。当然,“许多人选择图书完全是凭借作者的名气,外加图书的宣传力度到位,封面、腰封设计得精美得当,卖出去自然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易中天的“中华史”也如此,那么,赚钱自然不成问题,但“自立于史书丛林之中”,恐怕只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