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陈 来
中华文明的价值观的结构是多元的,道家、佛教都提供了他们的价值观,成为中华文明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但儒家的价值观构成了中华文明价值观的主流,这是毫无疑义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崇德尚仁和群体优先等,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价值理念。
中国文明对外部世界秩序的政治想象和处理态度是以“礼治—德治”为中心的。儒家思想指导的对外政策,一般不主张扩土拓边,是以安边为本、睦邻为贵。因而,其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与暴力的、反人道的霸权主义国际政策不同。总体上,其宗旨不是武力取向的,而是和睦取向的,这与近代帝国主义以武力占领土地、侵夺财富有本质区别。
近代历史学家就中国历史文化的三大特征问过三个问题:“第一,地域辽阔,人口繁盛,先民何以开拓至此?第二,民族同化,世界少有,何以融合至此?第三,历史长久,连绵不断,何以延续至此?”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它们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同化力。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把那些在历史上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体现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优秀精神文化发扬起来,并加以新时代的发展,以加速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