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像 叶雄 绘
历史上,向来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然而,细看史书你会发现,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并非完全另起炉灶大换血,而是弃用那些阻碍新政的前朝遗老,特别是对年轻皇帝的权威构成威胁的个别重臣。疑心太重,排斥异己,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多半是昏君。但凡一代明君,对那些支持新政又确有才干的贤臣良将,仍会继续留用,即便是过去反对过自己的臣子,也不轻易排斥,而是尽力化敌为友,争取为我所用。
变对手为帮手,既要有胆量,更要有肚量。“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曾写过一篇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这篇声讨曹操的檄文,措辞极为凌厉,不仅能用上的恶语、狠话都用上了,还将曹操的父亲、祖父一起骂了。袁绍大败后,陈琳为曹军所俘。众人皆曰该杀,然曹操爱怜其才,赦免不咎,让他担任司空军师祭酒,不久又迁任丞相门下督。时至今日,你可以不喜欢曹操,但不能不佩服他的肚量。
再来看看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刘邦在沛反秦自立时,有个随从叫雍齿,一向看不起刘邦,多次折辱于他,并且在他最困难的当口倒戈。坐定江山后,刘邦最痛恨、最想杀的人就是雍齿。当他听了张良的劝告,不仅没杀他,还封他为什邡侯。此举一出,所有担心自己命运的前朝文官武将都安定了下来。这说明,接纳一个异己,可以产生争取一大片的效应。
比起曹操和刘邦来,唐太宗李世民在大胆起用对手方面,显得更为宽容一些。他手下的栋梁之才,有不少都是以前敌对阵营里的骨干。魏征当年就是太子李建成的死党,并曾主张杀死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大臣们都主张处死魏征,而李世民深知此人乃辅佐自己治国安邦的不可多得的诤臣,于是力排众议,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也正因为唐太宗有这样的胆识,才迎来了国泰民安的贞观盛世。
在用兵上,“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善之善者也”;在用人上,化敌为友是壮大自己的最好方法。如是观之,曹操、刘邦、李世民在用才方面的肚量与胆量,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正如林肯所言:“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难道我不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而且,能成为你对手的人往往也是高手,这样的人才不用,岂不是自树强敌、自我添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