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的灯光”,既来自我们喜爱的书店,也来自可以照亮内心的书香智慧。“书店的灯光”栏目开办以来,受到读者的欢迎,我们期待以一颗爱阅读、爱知识的心,继续搜寻遍布祖国乃至世界的温暖书乡。
——编 者
这里是广东清远市清新县浸潭镇郑屋村,村北边一半的建筑是几十年历史的黄泥屋,南边一半地势高些,建了崭新却简陋的水泥楼房,两边风格迥异的房子中间是两棵大榕树和一片空地,村民在树下乘凉、拉家常。乍一看,这个小村子跟县里其他贫困的村子相比并无特殊,除了一点——它拥有一座图书馆。
这个小小的图书馆建在村北边一间原本空置的黄泥屋子里,大约10平方米,立了两面墙的大书架,放了近千册图书,还挤了两张方形的桌子和十余张儿童椅子。一面刷白的墙上钉着“图书馆管理规则”,另一面墙上挂了一幅大大的图画,画面上是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写着“播下知识的种子,收获希望的未来”。
2013年“六一”节,广州的一些爱书人士通过众筹的方式筹集了8000多元,根据村里孩子们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购买了崭新的绘本和字书,于是有了这间小图书馆。除了常见的名著和青少年读物,在这批书里还有洞洞书、立体书、翻翻书,上架第一天就招徕了众多的村民和儿童。
小图书馆让一个普通的小村子有了名气。周边村子的孩子,放学后、假期里都来这里读书。甚至租种当地耕地的湖南农民,也带自己的孩子来这里看书。这是一个不需要借书证的图书馆,也是一个没有门槛的图书馆。旁边小卖部的阿姨负责开关灯、锁门、做清洁,孩子们来来去去借书还书,阿姨仍记得清楚。有时候,本村的孩子还会为谁有权先借某本书,跟外村的孩子吵一架。有时候,几个拖着鼻涕的孩子被农忙的妈妈放在这里,坐在小凳子上翻书。放学回来,三三两两原本叽叽喳喳的孩子们,拿起一本心爱的图书,挤坐在一起,入神地读起书来,便安静了下来。两年里,城里的阿姨们时常来探访,增补些图书,探望孩子们,两年后的现在,许多书明显被翻旧了。
黄泥屋子只有一小扇窗户,孩子们来了,电灯就要开起来。灯点亮了书籍,书籍点亮了这些孩子的心灵。他们都是农民的孩子,已经可以吃穿无忧,原本出外打工的父母因为清远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做了“归鸟”,在附近的工厂工作,他们也得以有一个父母陪伴的童年。但是,巨大的城乡差异还是令人感到悲伤。这些孩子没有办法上培优班,也没有财力学习才艺,甚至由于父母的文化知识水平所限,父母的陪伴也只限于在一起看电视。由于学习资源的差异,村里的孩子们很难跟城里的同龄人竞争,跟他们的父辈一样,少有走出土地的可能。
知识也许不能改变命运,阅读却能帮助他们寻找幸福。因为幸福的道理都写在书里。只有幼时看见过真正的美好,才能毕生去寻找,对这些能遇到好书、遇到这个图书馆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在这个小小的图书馆里,他们每打开一本书,就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门,即使他们的脚还稚嫩得不能远足,但是心灵已经开始了游历。他们看见了大海,俯瞰了地球,体会了书中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人生。只有心灵的丰盛,才有人生的幸福。那么难懂的道理,他们在这个图书馆里体会到了。
希望这个小小的乡村图书馆长久地存在下去,不断有灯光、有新书籍,滋养这个村庄,滋养这片土地,幸福越来越多的孩子。
(作者为广州儿童教育工作者,上图为“书店的灯光”栏目部分已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