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友人皇甫岳隐居“云溪”,王维为他写了一组五言绝句,这是其中第一首,也是最精彩、最为后人所传诵的一首。“鸟鸣涧”应是“云溪”中一条山涧的名字。
“人闲桂花落”,人只有“闲”到一定程度,才会留意并感受到桂花的飘落。因为桂花极细小,极不起眼,其飘落又杳无声息,难以觉察。有学者注意到,桂树秋天开花,而本篇写的是“春山”,似不相符。怎样弥合这一矛盾呢?他们给出的解释是:古代神话传说,月亮上有桂树;而据文字训诂之学,“花”同“华”;故“桂花”即“桂华”,是“月光”的代名词。但又带来了新的困惑:下文明明白白有“月出”二字,月光既“落”而月复“出”,更加说不通了。其实,桂的品种很多,不仅有秋桂,还有春桂和四季桂。因此,春天有桂花开落,并不违背自然。
夜晚,人和动物都休息了,山中万籁俱默,显得更加空旷,故曰“夜静春山空”。然而,“静”与“空”并不是死一般的沉寂。这不,月亮出来了,月光惊扰得山鸟不得安眠,于是春涧边时或响起它们的鸣声。偶尔划破空山之宁静的三两声鸟鸣,更衬托出了春山之夜的“静”与“空”。这就是艺术的辩证法!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诗云“鸟鸣山更幽”,直接将此意告诉读者;而王维诗则将此意留给读者去寻味,因含蓄,故隽永,可谓踵事增华,后出转精。
“云溪”疑在唐代京城长安郊外,今已难于详考。但这不重要。如此清幽而宁静的山林,全国各地,所在多有。它们都是中华大好河山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名山大川是“红花”的话,那么,像这样一些虽不详其确切地理位置,却亦各有其美的山与水,便是“绿叶”。“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