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世守农桑业,一挂朝衣即力耕。汝但从师劝学问,不须念我叱牛声。”偶读宋人陆游的这首诗,回想起自己的读书经历,感触颇深。
我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一个农村贫困家庭,小时候父亲卧病在床,整个家靠母亲惨淡经营做手工面的小本生意支撑。瘦弱的母亲挑着上百斤面,在酷暑里、寒风中走村串巷的画面,自幼年时就深深烙在我脑海。正因如此,入学后,我内心一直有个单纯的梦想:好好读书,出人头地,为家庭争光。那时,我不仅认真地学习课本知识,更是经常到处借书读,如饥似渴地从书本中汲取知识营养。
正是凭着一股苦读的劲头,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更成了那个偏僻小村的第一个硕士、博士、博士后。博士毕业适逢崇左市委、市政府引进高层次人才,到广西工作至今。回顾多年的求学、工作历程,我常常想,若非多年的坚持读书,我如今恐怕还在“守农叱牛”。知识改变命运,此言非虚。
尽管如今工作生活比较稳定,但多读书的念想从未淡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尤其是走上领导岗位之后,我愈发感到,读书的功效不仅在于改变一个人的物质化命运,更在于提升思想境界,而后者给人的获得感、成就感更多。正如作家三毛所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近些年来,领导干部读书问题屡受关注。一项干部阅读状况调查显示:七成多的党政干部每周用于读书的时间在6小时以下,甚至更少;五成多受访者表示每年的阅读量不足6本。不读书的典型也颇多。有媒体曾报道,广东省纪委办案人员搜查深圳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住所时发现,“偌大的豪宅里却遍寻不见一本书”,其书柜里摆放的并非图书,而是名贵烟酒、玉器、字画等。荒废了读书学习,抛弃了党性修养,心智就会紊乱,思想就会抛锚,人生的航行方向就会偏离轨道。
对领导干部来说,书籍的给养如空气般不可或缺,不读书,不仅会落伍、能力不足,还容易犯错误。进言之,读书并不仅仅是领导干部的生活私事,而是事关其人品、官德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等的大事、要事。不少落马的领导干部在反思中都会提到“放松了学习”,这并非全是托辞。在日常工作中,近酒桌而远书桌,往往是思想滑坡的开始。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才会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读书学习,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才能“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任何时候才不枯、智不竭”。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滋养精神生命,才能让我们人生的航船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作者为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副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