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星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热议,纷纷表示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民族复兴,必先有文化的自信,因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血脉。没有灵魂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没有血脉的民族不可能生存壮大。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文化既有时代性的特点,也有超时代性的特征。有些文化时代性较强,比如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家用电器不断换代,人们使用的手机从硬件到软件都在不断更新。思想文化则具有超时代性或永恒性,如优秀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核心价值、伦理道德等。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有什么理由抛弃“仁爱”“忠义”“尚礼”和“诚信”等优秀传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继承“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
如果我们没有文化自信意识,否定传统,妄自菲薄,必将丧失自己的优秀传统,甚至成为其他文化的附庸。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人物素描:郭红松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