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的人常不免遇到如此情形,一方面,家里书籍堆积太多,意欲“断舍离”却无法为之找到适宜的去处,其结果往往当废纸论斤卖;另一方面,想找一些书,却因出版时间较久,实体书店和网上都难觅踪影,有时即便旧书网站有,无奈售价太高,只能忍痛作罢。
说到底,是由于旧书循环利用渠道不够畅通,供需之间难以做到有序对接,由此既造成大量旧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使得热爱读书之人一颗寻寻觅觅的心无从妥帖安放。
给旧书找个好归宿,使之充分循环利用起来,这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就提到,要“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书籍既是有形的物质资源,也是无形的文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积极围绕旧书做文章乃题中应有之义。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别必亮为此专门提出建议,规范并促进二手图书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在全社会倡导爱读书、用好书的新风尚。他认为,有必要修订完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确保二手图书交易依法依规开展;政府可在地方图书馆与图书拥有者之间搭建联系桥梁,鼓励有闲置图书的家庭向地方图书馆捐赠二手图书,也鼓励图书馆以合适价格回收确有收藏、陈列阅读价值的二手图书;拓宽二手图书交易渠道,支持搭建二手图书线上回收平台,等等。凡此举措,不乏一定的可行性,值得相关部门推进落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除了认真听取业内人士建议之外,国外经验亦不妨借鉴。据悉,德国非常注重旧书的充分流转,努力追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书籍。在德国,交易和交换二手图书的场所极多,许多城镇的政府部门,每年会专门组织一两次大规模的“二手图书交易会”,居民参与踊跃。除了定期举行二手图书交易活动,德国的旧货市场中,图书就占了不低的比例;还有一些长期经营的慈善性“二手图书专营店”,其管理人员均是残疾人,书店里的书由各方人士捐赠,政府则出资支付店租。此外,德国一些城镇的政府文化艺术活动场所,设置有专门的图书交换处;不少图书馆也定期把一些淘汰出来的书作二手书出售……从中,我国各地政府及图书文化经营等机构亦当有所启迪,尽力见诸行动。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俨然跻身出版强国之列,每年公开出版的各类书籍数量巨大。这些书籍经过了多年之后,究竟有多少依然能被喜爱它的读者所捧读,却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好书不厌反复读,给旧书找个好归宿,让其承载的文化价值得以更好地传承,如此文化消费方式,无疑更加绿色,也更具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