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强调:“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繁荣复兴的今天,对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进行科学系统地提炼、总结和概括,具有重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在五千多年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中,中华文明培育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气质的鲜明体现,也是我们对于自身精神特质的体系化阐释,它不仅铸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且成为中华民族应对一系列国际、国内复杂问题的价值支撑,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具体写照。
几千年来,这些精神元素已经在各族人民心中深深扎根,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激励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赓续初心、砥砺前行。无论国际局势如何纷繁复杂,世界格局如何调整变化,中国人民始终秉承着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价值理念来处理国际事务,发展国际关系,通过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战略,彰显了中华民族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大国责任、大国担当。
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来看,对中华文明精神特质的探源和阐释是一个较为艰深且复杂的问题,既要观照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融合,又要考量历史传统与现实实践的对接,更要审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碰撞。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一直孕育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在继承先贤“仁者爱人”“君舟民水”“小信诚则大信立”“君子和而不同”等宝贵精神资源的基础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又将这些精神财富融入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治理理念和发展理念之中,实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观念的有机结合。
几千年的文化发展、文明复兴本身就是一个包含着历史自觉和文化进步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统一而又坚定的族群认同和共同体意识。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又历经历史的沉淀,最终内化为中华民族鲜明的性格特质和意志品质,推动传统文化与现实实践的衔接。
要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还要建立在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视角上。大力推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互动,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展现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凸显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价值内涵,特别是要彰显中华文明中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及我们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决心和意志。
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是我们展开历史实践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展现中华民族凝聚力、生命力、战斗力、影响力的特殊价值元素。中华文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和创新中,自觉弘扬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在交流互鉴中,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让世界各国人民真正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切身体味中华文明的精神魅力。要在躬身实践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为引领,汇聚14亿人的磅礴力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常明杰,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