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变庭教授的新著《南宋科技思想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版)一书,是他在对北宋科技思想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对南宋科技思想史研究的结晶。全书共计83万字,分为五章以及序、后记。是书重点考察了以理学家、科技实践家、人文学者为代表的典型人物的科技思想,清晰地勾勒出南宋科技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其中多有新见。该书以宏大的视角考察南宋科技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并对其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历史地位作了客观论述,最后对南宋理学与科技的辩证关系、科技发展的知识基础和理论缺陷也给出了引人深思的精辟结论。 一、跨学科地解析历史,书写了别开一面的科技思想史。科技思想史本身牵涉了多学科的内容,如何书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该书史学、哲学、医学、数学、化学、物理、天文地理等学科,灵活地交叉运用,将南宋科技思想史的内容深入浅出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中可以看到:历史学的考证方法,从史料和史实出发,所论有据;哲学层次上的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将关注人物的科技思想全景式呈现;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也得到了不少应用,并不是单纯的概念化解析科技思想,而是从学理上对历史上某一科技思想作了剖析,指出其创造之处,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积淀。
思想直接发乎于人,科技思想的陈述回归于人,以人物为中心展开是科学的,相较以往单列数学、医药学、天文学等学科式的陈述,这种写作体例更能将科技思想完整、深入、灵活地呈现出来。该书科技思想史和人物史研究都获得了双重丰收,摆脱了因学科式科技思想的罗列可能造成的事实堆砌和陈述简单的弊端,展示了较为全面、生动的科技思想史。同时,该书的视角是对人物研究的一种拓展和补充,对人物史的研究也有了不小幅度的推进。涉及的人物包括理学家的吕本中、胡宏、朱熹、陆九渊、魏了翁,科技实践家的陈旉、陈言、范成大、白玉蟾、陈自明、宋慈、秦九韶,其他人文学者有郑樵、洪迈、叶适、储泳,另外还涉及了蔡元定、真德秀、王应麟。举凡以上人物,除陈旉、陈言、白玉蟾、陈自明及储泳较不被人熟知外,大都在南宋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有些甚至名贯古今中外。该书对以上人物的研究为“再认识”他们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以朱熹为例,该书从天文学、地学、气象学、物理学(包括光学、声学)、医药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多角度跨学科的探讨了朱熹的科技思想,具体又分为“有理便有气流行”的自然观、有机主义的科学观、旨在科学创新的方法论,使朱熹的科技思想不惟陈述明确,而且从思维的角度也事实上回答了为什么朱熹具备了这些科技思想。对研究朱熹而言,该书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也作了不小的推动。透过该书,更可以引起对朱熹形象的再思考。
二、以近现代科技思想去观察南宋,提出了诸多富有启迪和现实意义的议题。观察历史需要客观的眼光,既要指出其创新有为之处,也要批判其落后的思想。该书用近现代科技思想作为分析工具切入古代,使得界定(包括认识和评价)科技思想史成为可能。如用法医学来认识宋慈的科技思想,又如用“大爆炸宇宙学”及现代宇宙学假说来理解白玉蟾的内丹学思想等等。当然对待古人的科技思想,如果单纯的以今断古,许多则被冠上了“落后”或“不科学”的帽子。作者并不是一味的批评,而是处在“观察者”的位置,考虑到古人不可避免存在的认识局限,理解而不苛求古人。
在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该书在现实意义方面也作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如“惟生”的养生和生态思想,在自然生态恶化、人地关系紧张、灾害频发的现实背景下,善待生命和自然,方能实现“天人合一”;风水,在近代科学勃兴时曾一度遭到批判,是书扬弃了传统的否定写法,改从实用的角度阐述风水的理论和思想,推动了作为“文化遗产”的风水朝向积极和更具实用价值方面迈进;中医外科学不能精确化是导致南宋的外科手术成就不显的基本原因,中医数学化便成为中医现代化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趋势。
三、具体立论上的创新。该书卷帙庞大,行文中创新之处颇多,此处试举例如下:
对南宋和南宋后期的科技思想的评价。南宋史由于对金战争多败,且宋高宗、秦桧等人不惜割地赔款以求和,历来被史家所诟病。直到近年来,对南宋史的评价才真正趋向多元。该书从史实出发,对南宋科技思想作了细致的梳理,认为南宋具有自身的科技优势,仍处在古代科技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王朝后期的历史惯性地会以“颓势”来概括,但该书并未采用这种惯性,而是将南宋后期作为科技的一个发展时期加以研究。
南宋的科技思想在总体上从北宋的高峰状态中开始走下坡路。与北宋相比,南宋科技成就呈现出少创新而多重复的特点,多具有典型的添加性质,是在继承中的发展和再创造,而少有原创性的科技成果。不容否认的是,南宋士人的科学理论思维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南宋科技发展也存在着理论缺陷:过分依赖感性知识、直观感觉和主观经验,缺乏定量研究的科研手段与思维传统等等。
科技在南宋仅仅是经学的附庸,正如书中所说:“它没有也不可能独立于经学之外,而获得较为充分的发展”,一方面科技思想从经学中汲取了营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被尊奉为经典的观点和思想束缚了科技思想的创新。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河北保定 071002)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