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宋金的对立与运河
北宋帝国崩溃以后,自隋以来的大一统的帝国遂长期分裂为南北两个政治组织。这时金国占据了淮河以北的土地,南宋则只保存着淮河以南的半壁河山。宋金既然以淮河为界,在政治上互相对立,运河遂被切为两段,不复是连络黄河与长江的水道。这样一来,运河在过去数百年间连系南北的作用便完全消失,从而陷于长期废弃的状态了。因此,当宋金对立时,运河在淮河以北的水道,因为水流断绝,完全堙塞,遂变为麦田,车马道路,或给人盖房居住。
楼钥在宋孝宗乾道年间(1165—1174)出使金国的时候,在路上曾亲眼看见淮河以北运河水道荒废的情形。他的《北行日录》卷上云:
(乾道五年十二月)二日癸未……宿灵壁。行数里,汴水断流。
三日甲申,……宿宿州。自离泗州循汴而行,至此河益堙塞,几与岸平。车马皆由其中,亦有作屋其上。
(六年正月)二十四日,……宿宿州。汴河底多种麦。
在某一方面看,宋金的对立固然要影响到运河水道的荒废;可是,在另外一方面看,运河水道的荒废,也要影响到宋金国力的衰微,以至于亡。因为在当日全国的军事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不能给运河连系起来而隶属于同一政治组织的情形下,其分散而薄弱的力量是不足以对抗漠北新兴的游牧民族(蒙古)的。
不过,黄河与长江间的运河虽然因宋金的对立而不能沟通南北,它在长江以南由镇江到杭州的一大段,即隋炀帝开凿的江南河,在此时却成为南宋行都临安(即杭州)与全国各地连系的重要交通线。南宋政府赖以维持的诸路上供的财赋,大多数都要经过这条水路才能运抵临安。因此,南宋所以能够偏安一隅,这一段运河实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杭州位于隋修运河的最南端,南宋政府驻在此地时,多半须由运河至镇江人长江,然后才能与所属各地取得连系。同时大江以下各地上供政府的物资,也要由镇江人运河才能大量运往。陆游《渭南文集》卷四三《人蜀记》一石:
自京口抵钱塘,梁陈以前不通漕。至隋炀帝始凿渠八百里,皆阔十丈。夹冈如连山,盖当时所积之土。朝廷所以能驻跸钱塘,以有此渠耳。汴与此渠皆假手隋氏而为吾宋之利,岂亦有数邪!
又同书卷二○《常州奔牛闸记》云:
自天子驻跸临安,牧贡戎贽,四方之赋输,与邮置往来,军旅征戍,商贾贸迁者,途出于此(指运河中的奔牛闸),居天下十六七,其所系岂不愈重哉!
又施锷《淳祐临安志》卷一○云:
城外运河,在余杭门外北新桥之北,通苏、湖、常、秀、镇江等河。凡诸路纲运……皆由此达于行都。[1]
又《宋会要·方域》卷一六云:
嘉定六年(1213)十一月二十九日,臣僚言:“国家驻跸钱塘,纲运粮饷,仰给诸道,所系不轻。水运之程,自大江而下,至镇江则入闸经行运河,如履平地。川广巨舰,直抵都城,盖甚便也。……”[2]
由此可知,当宋金对立时,运河虽因被截为两段而失却它的连系南北的作用,其最南一段,对于南宋的立国仍有很大的贡献。这也许是隋炀帝最初开凿时所不及料吧!
注释:
[1]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二略同。
[2] 《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同。
载《中国经济史研究》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