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总体上对黄仲则的关注并不是很多,致使黄仲则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不能令人满意。黄仲则是一个很值得投入精力研究但却研究乏力的诗人。黄仲则可谓少数能自出机杼、独树一帜的诗人。苦于黄仲则研究一直未有综述文章出现,为给后来者扫清障碍,加之,时间跨度过大,虽然黄仲则研究不如李、杜、苏、韩等大家研究论文遍地开花,但整理起来仍然时有力不从心之感,囿于作者识见范围,亦必有遗珠之憾。本文仅就笔者目力之所及的研究文章以及论著,试图勾勒出自20世纪初开始至今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 黄仲则;研究综述;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红利(1977—),河北遵化人,毕业于河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现任秦皇岛日报社编辑。
清代是我国漫长的封建王朝最后一个朝代,有清一代,斯文大盛,不论是诗词歌赋,抑或经史朴学,无不兴盛一时。正如蒋寅所说“20世纪伊始,古典文学衰亡与现代文学孕育相交织的文学史,在黄昏的挽歌中迎来黎明的欢欣。” 其中尤以诗坛为著,康、乾二朝,大家辈出。然而清代的诗人,往往受唐宋名家所拘束,清代诗派概而言之,有尊唐及宗宋二派,其中又尤以四家诗说影响最大。所谓四家诗说是指王士禛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袁枚的性灵说及翁方纲的肌理说。康乾年间的诗人,大多受到这四种流派学说的影响。
黄仲则可谓少数能自出机杼、独树一帜的诗人。观其诗作,既没有神韵说的空寂,又无格调说的泥古,亦没有肌理说迂板。可以认为其诗作较为接近袁枚的性灵说,故此黄袁二人方可成为忘年之交,二人亦曾有诗文往来,其诗虽近性灵说,却无袁诗通俗浅白之风。《两当轩集》字字发自肺腑,积蓄着个人深厚真挚之感。是以翁方纲曾予高评:“其诗尚沈郁清壮,铿锵出金石,试摘其一二语,可通风云而泣鬼神。”
黄仲则的诗以七言之作(包括古体和律绝)最能显现其特有的气质,风格深受唐诗影响,但又自出机杼。是以自其亡后,诗作虽有散失,仍然大部分都保留了下来,并且被不断的传抄翻刻,这就足以证明景仁的诗作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晚清以降,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许多人在黄景仁的诗歌那里得到共鸣。后世推崇仰慕黄仲则诗作的最著名的人物大概要算是郁达夫和瞿秋白了。尽管如此,毕竟清诗的传播远不如唐诗来得广泛,是以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总体上对黄仲则的关注并不是很多,致使黄仲则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不能令人满意。虽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有过一次短暂的黄仲则研究热,涌现了一批有质量、高水平的论著出现,比如黄仲则的诗集《两当轩集》以及《黄仲则研究资料》两部书的出现就是这一时期整理工作的最佳体现,同时这两部书也是全面了解黄仲则诗作最好的书籍。苦于黄仲则研究一直未有综述文章出现,为给后来者扫清障碍,加之,时间跨度过大,虽然黄仲则研究不如李、杜、苏、韩等大家研究论文遍地开花,但整理起来仍然时有力不从心之感。本文仅就笔者目力之所及的研究文章以及论著,试图勾勒出自20世纪初开始至今的研究状况,限于笔者知见范围,难免挂一漏万、遗珠之憾。
一、生平思想研究
黄仲则是一个很值得投入精力研究但却研究乏力的诗人。他出身微贱,但自视甚高,自称为北宋黄庭坚的后裔。黄仲则四岁丧父,但却少年扬名,为养家糊口不得不入幕。最终捐资为县丞,却客死他乡,年仅35岁。黄仲则生当乾隆“盛世”,却是个寒士布衣,他虽为布衣,却和当时的名家巨儒多有往来,比如好友洪亮吉,格调说倡者翁方纲,性灵说倡者袁枚等。人性是复杂在,黄仲则命运多舛,浪游海内名山大川,他“年甫壮岁,踪迹所至,九州历其八,五岳登其一,望其三” 经历极广,思想性格也愈加复杂,绝非一言可以蔽之的。所以对其思想性格进行系统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李国章发表的《论黄仲则在清代中期诗坛的地位》 论文认为:清代中期的八十余年, 包括乾嘉两朝正是清朝所谓的“康乾盛世”,恰在此时,封建统治者实行文禁政策,屡兴文字狱,不少学者无奈之际,埋头钻进故纸堆,潜心于考据之学。这个时期的黄仲则,从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成就看,他能别树一帜,与袁枚、赵翼辈分庭抗礼,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由于黄仲则才华出众,又能深入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并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即使以之与顾炎武、吴伟业、王士禛、袁枚、龚自珍等并列,也毫不逊色。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黄仲则应该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是对于黄仲则作出的较为中肯的评价。假使天假以年,恐怕黄仲则会做出更大的成就来,或成为一代之宗师亦未可知。
吴世永发表《黄仲则诗歌的渊源》 文章认为仲则之诗艺观实则博取精粹,不宗一家。转益多师,不局限某一家,黄仲则最为神往的作家就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而后期的诗作则有杜甫之沉郁顿挫。黄仲则有些诗篇与李贺诗风近似,因为二者身世艰辛状况类似,对于现实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愤懑和感慨。仲则情诗明显的受到了李商隐的影响。
张志良发表的《论黄景仁的诗歌创作》 一文认为:黄景仁在诗歌创作上有杰出的成就,但以往的学术界多评价不足,实则此标准过于偏狭。文章对黄景仁诗歌的创作特色和艺术个性作了深入探讨,有助于推动黄景仁诗歌研究和清诗研究。黄景仁走的是“诗人之诗”之路,难能可贵。所以,被诗界誉为“仲则天才,轶群绝伦,意气恒不可一世.” 黄景仁生命短促,其所创之“诗人之诗”,却穿越历史,照耀千古诗史。
叶悬冰发表《“有花有酒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略论清代诗人黄仲则的人生孤独感》 一文认为:黄仲则是清代乾嘉年间著名诗人,他在诗中表现的人生孤独感二百年来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本文试图从他的身世遭际着手,分析了他的孤独感的成因、表现、由此形成的独特气质及其价值意义、向读者展示一个封建末世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
彭崇伟发表《两当轩诗伤感情绪产生之客观原因》 文章结合黄仲则的遭遇和诗作,从家贫多累、体弱多病、怀才不遇、世途险恶等多方面探讨了两当轩诗伤感情绪产生的客观原因,并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孟祥荣、徐振锋发表了《文化的牺牲与生命的自我意识———论黄仲则及其诗歌》 一文从黄仲则诗歌在十八世纪的思想界的意义、黄的个体生命情感体验与历史群体文化观念的冲突、黑暗现实中的道德拯救与虚无背后的坚守等几个方面来讨论黄及其诗歌,同时探讨十八世纪中下叶被禁锢的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从而揭示黄仲则困苦不堪的原因。
敖运梅发表《从<杂感>看黄仲则诗歌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质》 文章通过对《杂感》诗首、颔、颈、尾联的具体剖析解读,认为在黄仲则创作的诗作中,《杂感》一诗几乎蕴盖了他毕生诗歌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质,表现了诗人的人生命运与艺术追求,表露了乾隆盛世下的危机。
林威发表《论黄仲则诗歌创作心态及其美学特色》 论文认为黄仲则是清代特立独行的天才诗人,他空有满腹才华,却一生困寮不得其志.但他的诗歌在乾隆诗坛独树一帜,以对苦难与命运的抗争,开辟出继屈原、李白之后的又一崭新领域。走近黄仲则,你会在禁锢个性的“太平盛世”里,听到个体生命体验的跫跫足音。
许隽超发表《略谈黄仲则诗歌的感愤主题》 ,文章指出:清代诗人黄仲则一身漂泊无依,生活困顿,但他依然保有对自身价值的强烈肯定,充满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强烈自信。反映在诗歌当中,一方面是寒士的嗟贫叹卑,一方面是名士的高迈健举,二者颇具张力且相互映发,共同构成了黄仲则感愤诗歌的主题取向。
李明军发表《长留天地作秋声——黄景仁诗歌意象的文化解读》 认为黄景仁是清代乾嘉时期富有特色的诗人,他的诗歌被称为盛世衰音的典型。怀才不遇的感慨与寒士的无奈悲凉在其诗歌中交融在一起,济苍生的伟大理想与卑微人生的矛盾,使其诗中充满了文人末路的深沉感慨。这种感慨通过其对意象的选择充分表达出来。月的意象更多地蕴涵着作者的身世之感,而剑的意象一方面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又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紧密相关。月和剑两个意象统一于作者反复咏叹的秋的意象上。秋既是骚人哀怨的体现,又是盛世衰落的象征。黄景仁诗歌通过这几个意象所表现出的心态和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清中期文人的精神世界。
蒋郁葱发表《黄仲则诗歌的价值取向》 。文章指出黄仲则的诗歌创作独树一帜,其价值取向为反对抑情,凸显真情;别具“性情”,好“幽苦”语。
苏州大学严迪昌教授的《论黄仲则》初发表在《明清诗文丛刊》第一辑,后收入其专著《清诗史》中,另外在其《严迪昌自选论文集》中亦有收录此文。文章如是评价黄仲则:这个如同横破夜天、倏忽流逝的彗星般的早熟英才,其实乃是一个为封建末世鸣奏哀曲的卓特歌手。
蒋寅的《生不逢时的天才——黄仲则》载于《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6期。
二、风格赏析
黄仲则是个敏感多情的人,他的内心充满矛盾,求取功名而不得,有兼济天下之志而不展,入幕生活虽颇获赏识,却绝非其志所在。于是表现在其诗作中便蒙上了一层感伤的情调,巨大的失落彷徨,于是“不平而鸣”,抒发感愤情怀是其主调,但是黄仲则这样的天才诗人,绝不是一种固定的风格可以概况得了的,他另有飘洒俊逸的一面,其《绮怀》十六首以及《感旧》四首等恋情诗皆为工整绮丽之作。
朱舒甲发表的《黄仲则和<两当轩集>》 文章将黄仲则一生分为三个阶段,介绍了黄仲则短暂而绚烂的一生。同时简要概况了黄仲则亡后其诗集刊刻梓行的情况。该文对于人们初步认识仲则及其诗大有裨益。
史平发表《在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现出美来一一略论黄仲则诗的魅力》 指出仲则多才多艺,散文、词、书法、篆刻、画都精,著名诗人洪亮吉、袁枚等均与之为友,甚赞其诗,认为不是才人之诗,一也不是学人之诗,而是诗人之诗; “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 。他的诗还得到后世很多著名诗人苏曼殊、柳亚子、郁达夫、郭沫若、瞿秋白等的赞赏。今天看来,黄仲则的诗在中国诗坛上能占很重要的一席地位,值得我们研究,吸取营养。并详细阐释了仲则诗歌之美:真率而不粗陋、清新而不纤巧、缠绵而不鄙亵、豪迈而不叫嚣。
彭崇伟发表《两当轩诗伤感情绪产生之主观原因》 黄仲则对于自己的诗才有着充分的自信,奈何在当时那个所谓的“盛世”,社会现实充满了绝望感,他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无足轻重的千百个不遇的寒士之一,而天纵的才情又加重了这种挫败感所以这些都构成了两当轩诗伤感情绪产生的主观方面的原因。
彭崇伟发表《两当轩诗伤感情绪的悲剧性》 文章指出诗人个人的悲剧使得两当轩诗的伤感情绪带有了悲剧的性质。笔者特别强调了诗人的精神世界昂扬向上的一面,也意在说明两当轩诗的伤感情绪与诗人追求理想的进取精神并无矛盾,恰好是形成两当轩诗浓重伤感色彩的最根本的原因。
张如中发表《“盛世”外壳里的酸苦内核——读黄景仁<都门秋思>(其三)》 这首诗,情景交融,用典和谐,对比强烈,哲理深蕴,充满了这位薄命诗人的苦语幽泪。然而,透过这些过于伤感的苦情,却使我们看到了在所谓的“乾隆盛世”光亮繁华的外壳里,包孕的却是一枚极其阴暗的酸苦内核。
许隽超发表《略论黄仲则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象》 “秋虫”与“鹤”是黄仲则诗作中经常运用而且极具特色的两个意象。前者显现的是一位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愁惨欲绝的诗人形象,后者显现的是一位努力摆脱束缚、追求精神和人格独立的诗人形象。两者所展现的冲突与反差,正是黄氏大量使用“秋虫”与“鹤”的意象的深层文化含义。“黄二尹景仁诗,如咽露秋虫,舞风病鹤” 。论及黄仲则诗歌的艺术风格,还要数他的挚友洪亮吉的这一评语最为精当。“咽露秋虫”是形容其风格的凄苦忧伤;“舞风病鹤”则是形容其风格的飘洒俊逸。二者是颇具张力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王子宽发表黄仲则的人格弱点与其诗歌之风格》 文章主要从黄仲则性格的狂这一人格特征人手,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探讨“狂”的成因,以及狂对他诗歌的影响,并以黄仲则为个案,延伸分析古代文人诗中普遍存在的“悲士不遇”主题,揭示文人人格的弱点,以及“悲士不遇”的局限性。
刘柯发表《黄仲则,不合时宜的诗人》 文章指出诗人不合时宜处有三:一曰牢骚太盛,二曰骄傲自满,三曰格调低沉。
蒋郁葱发表《黄仲则的人格和诗格》 文章指出黄仲则之诗与当时主流诗歌迥然而异的审美特征,其特立独行的人格与崇尚真挚情感抒发的诗格在清中叶有着独特的地位与意义。
范瑞雪发表《黄仲则“好作幽苦语”及其成因》 一文。文章指出所谓“幽苦”语正反映了盛世寒士对社会的认识和评价,是不遇之士的孤寂慨叹和不平之鸣。
尚永亮先生发表论文《黄仲则的心态及其诗词的深层意蕴》深刻地认识黄仲则其人其诗,才能更确切地理解他“狂”的内涵。指出黄仲则实实在在是一个悲剧诗人。黄仲则以自己的千首遗作,唱响了那个荒谬时代的挽歌。尤其是将其诗词作品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颇具启发性。
任嘉尧发表《黄仲则和两当轩诗》 指出黄仲则是清代乾隆年间卓越诗人,1983年是黄仲则逝世二百周年。上海出版界十分重视这位文学家的创作,拟陆续刊印《两当轩集》、《纪念诗人黄仲则》、《黄仲则书法篆刻》、《黄仲则研究资料》四种,供文史工作者及学术界参考。文章将黄仲则生平及其诗创作向读者作一绍介。
蒋郁葱在《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2月第22卷第6期)发表《黄仲则诗歌的抒情艺术》作为乾隆时期一位很有特色和成就的诗人,黄仲则抒写个性情感的诗歌在乾隆诗坛有着特殊意义和重要影响。黄仲则诗歌自成体系的审美意象和直抒胸臆、“不主故常”的抒情方式,展示了其诗歌传统和新质因素结合的风貌。
韩莉发表《从<都门秋思>看黄景仁诗的“哀情”与“豪气”》 贫病交迫,仕途困顿,是乾隆年间著名诗人黄景仁的人生写照。然而在诗歌领域,他取得了巨大成就,艺术风格上有着“哀情”、“豪气”融为一体的特点。这在其名篇《都门秋思(四首)》中有极好的体现。
麦齐好发表《黄仲则诗歌意象群与惯用语群组合的艺术张力》 文章认为意象和惯用语于情景表现中,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诗歌生命的依托。用整体观念去解读黄仲则诗歌的意象群和惯用语群,会发现其各自的文化内蕴,以及由之组合而成的独特的艺术营构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张力,并因此而领悟到诗人深邃而超越时空的精神世界。
熊盛元发表的《黄仲则诗中的“孤独感”与新颖的表现手法——对八十年代“黄仲则热”兴起的思考》文章分析了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几次“黄仲则热”,第一次在乾嘉时期,亦即在黄仲则生前及死后那一段时间。第二次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第三次则出现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1983年我国学术界举行了黄仲则逝世二百周年的纪念活动,并于是年出版黄仲则的全集《两当轩集》,其后陆续出版了《黄仲则书法篆刻》、《纪念诗人黄仲则》等书,黄仲则的后人黄葆树主编的《黄仲则研究资料》于1986年5月份正式出版。文章条分缕析了先后出现的几次黄仲则研究热潮的深层原因。
张承宇发表《六街飞盖满,独客废书叹———黄景仁在北京(1775—1783)》 “六街飞盖满,独客废书叹”,这是清中叶著名诗人黄景仁寓居北京时写就的句子(《十月一日独游卧佛寺逢吴次升陈菊人因之夕照寺万柳堂得诗六首》其一),北京是黄仲则除了故乡常州外居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北京八年,对诗人一生的创作和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早年比,他在北京的诗作内容和风格都有了一定的变化,诗歌技巧有所进步,并保持了熔铸诸家的优长。如果天假以年,他将有更高的成就。如果假以时日,黄景仁的诗当可以“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诗赋动江关”,熔铸出自己鲜明的风格。
时志明发表《论黄仲则的山水诗》 一文,黄仲则一生命运多舛,其咏怀言志之作多为“幽苦语”,但与生俱来的豪气与“野性”使其人格中充满着沉郁和浪漫的气质。其山水诗浪漫神奇,想象丰富,质实而豪放,柔丽而明快。
沈行恬发表《试论黄景仁诗的“哀情”与“豪气”》 论文认为黄景仁的诗具有“哀情”与“豪气”系于一体的艺术风格。他的“哀情”是由慨然用世的“豪气”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舒张转化而致,这种“豪气”即使在“哀情”始终缠绕于心的时候也没有消弭,因而黄景仁诗的“哀情”与“豪气”固然时有偏重、篇有偏重,却往往是相对相生,相融相彰的。黄景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叶诗坛“一扫三大家之庸音”,当属难能可贵。
钟尚钧发表的《读黄景仁的<都门秋思>(四首)》 文中指出这四首诗描写了京城秋天的景象,反映诗人的孤独无助和穷愁生活,表示他对封建社会的不满。最后,诗人作出抉择:不去依靠最高统治者。它是诗人的悲叹之声,不平之鸣。作品形象生动,感情真挚,语言朴素、自然、清新,富有艺术感染力。从这四首诗,我们可以认识封建社会的不合理,了解许多优秀知识分子在旧时代的不幸命运。
李明军发表《黄景仁的诗风和乾嘉士风》 文章指出黄仲则诗风有着哀怨与激越的两面。要想全面了解黄仲则及其诗歌,宜将其放置在乾嘉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上考察,才能得到一个接近真实的黄仲则形象。在结尾处将其与龚自珍相较,有所创获。
尹玲玲、周成强在《雅文学与俗文学的心灵契合——透视黄仲则爱情诗的情感特质》 一文中认为黄仲则是乾隆时期混迹于社会上层而实属社会下层的文人。黄仲则之思想游离于上层正统,却表现出与下层文人的契合。其爱情诗中的爱情观及浓郁的感伤情绪为提倡温柔敦厚的正统文人所不能接受,而他们对黄诗的不认同之处,也正是黄诗与俗文学的相通之处。
麦齐好发表《黄仲则诗歌“盛世衰音”的道德提高作用》 黄仲则堪称“悲剧诗人”,他在“盛世”敢于歌哭“哀音”,以诗歌承载起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忧患意识,唤起了人们对苦难众生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其杰出的创作实践,无论是创作背景和思想,还是内容和情感,都体现了道德提高的实际作用。
李明军发表《长留天地作秋声———黄景仁诗歌意象的文化解读》 文章认为黄景仁是清代乾嘉时期富有特色的诗人,他的诗歌被称为盛世衰音的典型。文章以月、剑、秋等意象为例,论述了黄仲则诗词作品中所表现的心态与精神。
三、词作研究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刘扬忠发表《新妆不为投时艳——黄景仁<竹眠词>平议》 一文针对近年来清词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阳羡、浙西、常州等此派而对派外作家较少关注,其中以天才诗人而兼擅长短句的黄仲则,便是受误解较多而有待研究者对之作出剀切评价的一位。可以说刘文对黄仲则的《竹眠词》评价中肯,既无溢美之词、盲目拔高,亦没有如陈廷焯般将《竹眠词》取得的成就全部推倒、彻底抹煞。论证严密,引证翔实,洵为力作。
赵慧慧发表《黄仲则词中的狂放》 文章认为在黄仲则的词作之中可以清楚的体会到词人的真实情怀,完整地感受到词人的风格与人格。文章以词中的狂放为总纲,分别以笑看苦难、狂放与孤高、狂放与深沉等几个方面诠释了黄仲则的狂放,这就为我们理解黄仲则的词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周成强,尹玲玲发表《清词丽句写深情—黄仲则的情词》 黄仲则的情词与前人相比,所写感情更加真挚,体现出两性的平等特别是对女性的尊重;语言清丽,倾向于白描和直抒胸臆,对前人情词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超越。这既源于黄仲则对前人思想观念的承继性,也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及性格有关。
四、比较研究
王英志发表《常州“二俊”山水诗论略——洪亮吉的无我之境与黄景仁的有我之境》 论文认为乾嘉常州诗人洪亮吉与黄景仁齐名。但二人因个性遭际不同,诗歌内容风格亦有差异。以山水诗而言,洪氏因性情狂放,早期多借山水抒写狂情,晚期则超越功利之心,达无我之境。诗擅古体,风格奇险。黄氏性情狷狭,一生不幸,多借山水抒写凄苦,多有我之境。诗擅近体,风格多样。黄氏艺术造诣高于洪氏,洪氏山水诗则更贴近山水之美质。
李锡胤发表《两根藤上的一双苦瓜——[俄]纳德生和[清]黄仲则》 文章尝试在西方诗人和东方诗人之间作出比较。虽为首创,但罗列材料之后并未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顾敏琪发表《交空四海惟余我 魂到重泉更付书——清代常州名士黄仲则、洪亮吉交谊述论》 介绍了清代常州名士黄仲则与洪亮吉的生平经历,梳理了其相识、相交乃至相知的全过程,分析了其友谊生发的主客观因素及其交谊特质,籍此了解乾嘉时期常州名士间交谊的一面。
米彦青发表《论黄仲则诗歌艺术对李商隐感伤诗美的接受》 一文。文章认为就黄仲则的个性、气质和心境而言,其诗集中最打动人心的篇章就是袭风晚唐李商隐诗艺而成的感伤诗作。可以说,李商隐是感伤文学中划时代的人物。黄仲则是乾嘉诗坛上有名的诗人,他接受李商隐诗艺所形成的感伤诗美在盛世繁响中特立独行,在诗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张运平发表《汪中与黄景仁诗歌创作之比较》 指出二人的诗歌题材极为相近,但是黄景仁的诗歌内容比汪中要更为丰富。此外,他曾经向袁枚学过诗,同时代的一些性灵派作家对他的影响也很深,甚至也有人曾将它归入性灵派。总之黄景仁的诗歌风格即有“悲感凄怨”的一面,也有“俊朗飘逸”的一面,二者相得益彰,使得其诗歌在风格上更加多姿多彩。
五、考证及其他
羊牧之《“两当”一解》 文章辨析了之前存在的两种说法,一说是《史通•隐晦篇》中“以两当一”,盖因之说法似庸俗鄙陋,陈凤琴教授不以为然。另一说则以甘肃凤州两当县之地名解之,亦为费解。羊先生曾亲至黄仲则故居,发现实则因黄仲则家贫,无书房,故以厢房既当书房,复当卧室,故名“两当”。此解释颇具新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李国章《<两当轩集>版本源流简述》 追溯了《两当轩集》主要的版本流变情况。是了解《两当轩集》的版本流变情况的必读论文。
治芳发表《“薄命诗人”黄仲则——为纪念黄仲则逝世二百周年而作》 文章对黄仲则的评价无疑问是中肯的。但是文章对黄仲则的存世的诗作数目定量为1200多首,不确。另外就是文中的《两当轩集》均作《两档轩集》,实在是不应该之误。
钱璱之发表《“盛世”哀音 词林劲羽——读黄仲则诗词》 文章认为黄仲则的诗词作品在鸣不平,吟苦调,抒发感情,表现个性,《两当轩集》真可谓是破夜的哀音,凌霄的劲羽。同时指出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在今朝已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薛愈在《山西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发表《黄景仁及其手书<湖山剩句>墨迹》
该《湖山剩句》册页首尾完整,为黄仲则亲笔所书,且为罕见的隶书,极具文献价值。该册页为呈献给曾任直隶大名府知府的靳荣藩的。时距黄仲则亡仅有一百来天。可谓黄仲则留下最后的笔迹。
刘世南先生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第6期)发表《谈<黄仲则诗选>的注释—与止水先生商榷》针对其中的具体的某些注释(计有五条)逐条进行了辨析与商榷。
陈肃发表《乾隆六十年第一诗人——纪念黄仲则逝世220周年》本文评诗说人,简约地评论了清“乾隆六十年第一诗人”黄仲则诗的魅力,着重探析了黄诗袒露灵魂深处的情感的内容特色和表达方式上新颖奇特的艺术造境的感染力,指出黄仲则与屈原、杜甫在社会心理上是相通的。
谢忱发表的《独客遗文两坎坷——兼涉黄仲则及其诗稿命运的悲剧性》 文章介绍了黄仲则与其诗稿命运两坎坷的悲惨命运。慨叹《蔗梢集》消失实在是诗人,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挽回的损失。
臧琪在《江苏地方志》(2005年第3期)发表《诗人黄景仁及其故居》指出清代著名诗人黄景仁的故居在今常州市神仙观弄33号。
许隽超博士在《江海学刊》(2005年3月刊)发表《黄仲则佣书四库考略》,同时许隽超博士另有专文《黄仲则初入幕时地考辨》指出洪亮吉《候选县丞附监生黄君行状》云:“君为诸生,家甚贫,不愿授徒,值潘君恂、王君祖肃迁官杭、歙,君遂历访之。”本为追述之辞,未确指。民国黄逸之《黄仲则年谱》亦承此说。仲则之首位幕主当为王祖肃,王时任徽州府同知(府治在歙县),在幕时间约为乾隆三十三年冬至三十四年七月。
钱璱之发表《简评胡忆肖的<黄景仁诗词选>》 指出了胡选本的诸多优点与不足。
傅瑛发表《黄仲则与安徽》 文章指出安徽是黄仲则游历四方的起点,也是对他一生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所在。
吉林大学马大勇先生撰文指正了止水先生选注的《黄仲则诗选》的一种不确说法。在《两当轩集》卷十有一首七律《旅馆夜成》其中尾联“待和烛舅些须语,又恐添渠泪一行”,“烛舅”一语按止水先生之说法当作“烛跋”,并注释为“蜡烛最下一截。跋,本也。”马大勇在读冯梦龙《古今谭概》“文戏部第二十七”之“十七字诗”条,始知“烛舅”乃诗人以民间笑话为典故入诗。
大陆地区博硕士论文情况:
博士论文:
《黄仲则研究》,许隽超,南京师范大学,指导教师为钟振振教授,2004年5月。
硕士论文:
1、《黄仲则诗歌研究》,方建中,北京大学,导师夏晓虹,1995年1月1日。
2、《千秋多逸气;一往有深情——黄仲则<两当轩>诗研究》,郦波,南京师范大学,导师陈美林、陈少松,1997年3月。
3、《抑情无计总飞扬—黄仲则诗歌研究》,蒋郁葱,湖南师范大学,导师刘上生,2004年8月。
4、《论黄仲则“好作幽苦语”及其成因》,范瑞雪,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春鸟秋虫自作声——黄仲则诗歌研究》,魏传强,山东师范大学,导师石玲, 2005年4月27日。
6、《黄景仁诗歌研究》,石雪珺,华东师范大学,导师刘永翔,2005年4月。
7、《黄仲则诗歌研究》,甘宏伟,郑州大学,导师李圣华,论文提交时间为2005年5月20日。
8、《黄仲则诗歌意境研究》,邢侠,辽宁师范大学,导师梁归智, 2005年5月
9、《黄仲则研究》,胡雅莉,复旦大学,导师马美信,2006年。
10、《黄仲则<竹眠词>研究》,仲爽,上海交通大学,导师沙先一, 2007年1月30日
11、《晓天星影暮天鸿——清代诗人黄仲则研究》,蓝士英, 苏州大学,导师张修龄,2007年。
12、《试析黄仲则人格的诗性魅力》,杨巧云,山东师范大学,导师裴世俊,2008年。
13、《黄仲则诗歌研究》,陈涛,山东大学,导师孙枝梅,2008年。
14、《黄景仁词研究》,张立彦,西南大学,导师胥洪泉,2009年。
15、《黄仲则恋情诗词研究》,王红利,河北大学,2009年。
16、《黄仲则纪游诗研究》,王茹辉,长沙理工大学,导师颜建华,2010年。
17、《黄景仁诗歌意象研究》,姚春玉, 广西师范大学,导师阙真,2010年。
港台地区论文情況:
1、《黄景仁诗研究》,姜淑敏,台湾师大硕士论文,1993年6月,指導教授為汪中。
2、《黄景仁竹眠词研究》,曾惟文,台湾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在职专班92级硕士研究生,指导教授为徐照华教授。
3、《黄景仁及其词研究》,薛乐蓉,台湾东吴大学93级,指导教授为苏淑芬。
4、《黄仲则讽谕诗研究》,庄淑慧,台湾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回流中文硕士班94级硕士研究生,指导教授为林晋士。
5、《黄仲则山水纪游诗研究》,黄琬真,台湾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研究所94级研究生,指导教授为廖宏昌。
6、《黄仲则感遇诗初探》,林瑞明,香港新亚研究所硕士论文,1996年6月。
7、《黄仲则(1749-1783)咏史怀古诗研究》,林瑞明,香港大学,2009年6月。
著作整理情况:
1、章衣萍.《黄仲则评传》.上海: 北新书局, 1930年.
2、朱建新选注.《黄仲则诗》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
3、蒋剑人选.中华书局辑注.黄景仁著.《黄仲则诗》.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胡忆肖.
4、黄仲则著.《详注黄仲则诗选》.香港:上海印书馆, 1958年.
5、方颖民编校标点.黄仲则著.《两当轩诗词全集》 台北:文景出版社,1970年.
6、魏仲佑撰.《黄景仁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1977年.
7、黄逸之.《清黄仲则先生景仁年谱》.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0年.
8、仁爱书局编辑部编. [黄仲则著].《黄仲则诗选》. 台北市: 1984年.
9、黄葆树编.《黄仲则书法篆刻》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83年.
10、李国章校点.黄景仁著.《两当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11、刘逸生主编. 止水选注.《黄仲则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
12、黄葆树、陈弼、章谷.《黄仲则研究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
13、胡忆肖.《黄景仁诗词选》.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8年.
14、毛庆善、季锡畴编.《黄仲则先生年谱》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
15.黄葆树.《纪念诗人黄仲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16.许隽超.《黄仲则年谱考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8年.
17.李圣华.《黄景仁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18.蔡义江、沈开生、李梦生.《黄仲则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